乾:元亨利贞。
《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成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卦辞“元亨利贞”原系占断用语。“元亨”为年度首祭或大祭,“利贞”为吉利之占。《彖传》从道德教化出发,释“元”为大或始,万物凭借乾元开始萌发,于是统领起天的功能。“亨”具“享”即祭享之义,《彖传》发其德性,释作“通达”,表现为云悠然飘行,雨及时降下;各种品物流畅地形成千姿百态,显示出顺和通达的景象。“贞”本通“占”,《彖传》释之为“正”。因此,遵循运动变化的乾道,万物各正其性而有序发展,各正其命而顺时生存,使大千世界合乎完美和谐的状态而“利贞”,即有利于世界万物的正常秩序与正常发展。乾又象征出于万众的首脑,引领四方各国都能太平安宁。
《象传》从分析卦象出发,认为重卦乾的上下两个单卦都是乾,上卦乾象征天,下卦乾象征健,所以说“天行健”。而按照“天人合德”的原理,有识之士以其为范,坚持自强不息。
初九:潜龙勿用。
《象》曰:“潜龙勿用”,阳在下也。
《象传》解释爻辞,为什么“潜伏着的龙不能发挥作用”呢?因为初九代表的阳刚力量尚处下位,须养精蓄锐而不可盲动。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象》曰:“见龙在田”,德施普也。
《象传》释爻辞“龙现身于田野”,表明它正在普施善德,有利于见到重要人物而获得赏识。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象》曰:“终日乾乾”,反复道也。
《象传》说“整天兢兢业业地实干”,显示君子在反复实践天地人三才之道(因此爻辞说“晚上也保持警惕的样子,虽有危难但无祸害”)。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象》曰:“或跃在渊”,进无咎也。
《象传》说:爻辞“或跃在渊”,即龙在上下飞腾之际(九四居上卦之下,下卦之上),可能会跳到深潭里。但在前进过程中是不会有灾患的。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象》曰:“飞龙在天”,大人造也。
《象传》说:“飞龙在天”,表明伟大的人物正在创造性地工作(据此解读爻辞“利见大人”之“见”,涵“出现”之义。而九二爻辞则涵“遇见”“会见”“晋见”之义)。
上九:亢龙有悔。
《象》曰:“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
《象传》说:“飞得过高的龙会有后悔”,表明满打满算、盛大强势是不可能长久保持的(盛极则衰,满必招损)。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象》曰:“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
“用九”与“用六”是乾坤二卦特有的辞目。“九”代表阳刚,“六”代表阴柔。《象传》认为:“用九”,即运用阳刚的原则,要按照“天德”任其自然地运动发展,不可在盛极(群龙出现)之时逞强好胜,为首出头。从而可保吉祥。
《文言》曰: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者,故曰“乾,元亨利贞”。
《文言传》是对乾坤二卦在《彖》《象》基础上的进一步演绎阐释。孔子认为乾坤是《周易》精蕴,“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为此,他和弟子们几次进行专题研讨,从天道、人事、德业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全面阐析。首先总结了当时社会已经对筮占开始加入理性因素的实践经验(如《左传·襄公九年》所记穆姜对占得随卦卦辞“元亨利贞,无咎”的理解),把“元亨利贞”归结为“四德”而作出定义性阐释。《文言传》释“元”为“善之长”,居一切善行之首。“亨”为“嘉之会”,集各种美好事物于一堂。“利”为“义之和”,使事物各得所宜而和谐相处。“贞”为“事之干”。“贞者,正也。”它是成事立业的主干支柱。君子体行仁德,足以助人长进;众美荟萃,足以融通礼仪规范;利于万物,足以和合道义;恒定纯正,足以创建事业。君子践行上述四种善德,所以卦辞谓“乾,元亨利贞”。在这里,《文言传》以乾比拟君子。
《文言》:初九曰:“潜龙勿用。”何谓也?子曰:“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遯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
《文言传》说:初九的爻辞“潜龙勿用”为什么这样说?孔子道:那是有德而隐藏着的龙,不随世俗改变操守,不图虚名,远离俗尘而不烦恼,未被认可而不苦闷。称心的事就做,有忧患的就反对。坚定刚毅,不可动摇,这就是“潜龙”。(www.xing528.com)
《文言》:九二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龙德而正中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
九二爻辞说:“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为什么这样说?孔子道:“那是有德而刚正持中(九二处下卦中位)之龙。平常言语守信,行为谨慎。防邪恶而保真诚,有益社会而不炫耀,德行广博而善于感化。经文说‘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体现了君主之德。”
《文言》:九三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何谓也?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知至至之,可与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
九三爻辞说:“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为什么这样说?孔子道:“君子增进道德,修习学业。忠实诚信,所以要增进道德;修习文辞以确立诚意,所以要稳实地搞好学业。懂得应达到的目标而去努力达到,就可以讨论时机精微了。懂得事物发展过程已达终端而及时收场,就可以保存道义了。因此居于上位(九三居下卦上位)而不骄傲,处在下位(就全卦言,九三仍处于下卦范围)而不忧愁。所以始终兢兢业业。随时保持警惕,虽遇危险也无祸患了。”
《文言》:九四曰:“或跃在渊,无咎。”何谓也?子曰:“上下无常,非为邪也。进退无恒,非离群也。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故无咎。”
九四爻辞说:“或跃在渊,无咎。”为什么这样说?孔子道:“上上下下不按常规,并非走弯路。进进退退没有定则,并非脱离大众。君子增益道德,修习学业,想要及时呀!所以不会有祸害。”
《文言》:九五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
九五爻辞说:“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为什么这样说?孔子道:“声音类同,相互呼应;气息类同,相互追求。水往低湿之地流动,火向高燥之处蔓延。云随龙移,风跟虎行。圣人造化运作而万物信服仰望。立身于天的(如飞鸟)喜爱上动,立足于地的(如草木)钟情下延。它们各依自己的属性归类。”
《文言》:上九曰:“亢龙有悔。”何谓也?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
上九爻辞说“亢龙有悔”。为什么这样说?孔子道:“尊贵却没有实位,高高在上却没有民众拥护,贤能之人在下面却没有人辅佐,所以行动起来(效果不好)便会悔恨。”
《文言》:“潜龙勿用”,阳在下也。“见龙在田”,时舍也。“终日乾乾”,行事也。“或跃在渊”,自试也。“飞龙在天”,上治也。“亢龙有悔”,穷之灾也。乾元“用九”,天下治也。
孔子在对乾卦六条爻辞逐一分析后,接着又作了综合阐述。指出:“潜龙勿用”说明阳气还潜藏于下。“见龙在田”说明时机尚未成熟。“终日乾乾”说明正在成事立业。“或跃在渊”说明自己尝试(拓展功能)。“飞龙在天”说明居上位而行德治。“亢龙有悔”说明穷途末路而生灾难。乾卦以纯阳之刚健居首,善于运用阳刚,天下必然大治。
《文言》:“潜龙勿用”,阳气潜藏。“见龙在田”,天下文明。“终日乾乾”,与时偕行。“或跃在渊”,乾道乃革。“飞龙在天”,乃位于天德。“亢龙有悔”,乃与时偕行。乾元“用九”,乃见天则。
在回顾总结经文含义的基础上,《文言传》进一步对六条爻辞与“用九”作出相互联系的整体性解析:“潜龙勿用”显示阳气还在地下潜藏。“见龙在田”显示天下文化昌明。“终日乾乾”显示与时势发展同步共行。“或跃在渊”显示乾天之道在于运动、变化、改革。“飞龙在天”显示达到践行天德的位置。“亢龙有悔”显示已同卦时(由初至上)一起走到了尽头。乾阳刚健为首,“用九”显示天道体现的自然规律。
《文言》: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贞者,性情也。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六爻发挥,旁通情也。时乘六龙,以御天也。云行雨施,天下平也。
为了不断加深弟子们对乾卦的认识,孔子又一次对卦爻辞作出演绎发挥。本段文字阐发卦辞,与《彖传》相通。后面则分爻开发爻辞意义。孔子认为,乾卦卦辞以“元”起始,接着是“亨”,所以说“乾元者”,是“始”(萌发万物)而“亨”(顺和通畅)的标志。下面连“利贞”二字,反映乾的品性与情志。乾一开始出现,就能给天下带来美好(亨,嘉之会也)与利益(利,义之和也),但自己不说有利万物的好事,多么伟大啊!伟大的乾元啊!它的品性刚健中正,显出一身纯阳的精粹气质。通过六爻错综交织,广泛地通情达意。如同顺时而乘六条健龙,驾驭长天。云行雨施,体现天下太平。
《文言》: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潜之为言也,隐而未见,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
这里再一次对初九爻辞作开发性阐释,指出:君子以成就功德为行为准则,那是日常可见的行为。所谓“潜”,就是隐藏而不显现,行动而尚未成功。所以说“君子弗用”,即君子不轻举妄动。
《文言》: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
这里再一次对九二爻辞作开发性阐释。九二居下卦之中,象征稳实宽厚地进修学问的君子。君子通过学习积累知识,通过求教辨明是非,以宽大的胸怀安居其位,以仁慈的美德付诸行动。爻辞说“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体现着君主的品德。
《文言》:九三,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
这里再一次对九三爻辞作开发性阐释。九三处下卦上位而成刚爻刚位的“重刚”,未居中位。上不在天(未入上卦之乾),下不在田(下为九二之“田”),所以兢兢业业,依据当时的情势而保持警觉。虽有危险,但无祸患。
《文言》:九四,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故“或”之。“或”之者,疑之也,故无咎。
这里再一次对九四爻辞作开发性阐释。九四居上卦下位,在阳刚重叠的乾卦里未能居中位,也可说“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所以爻辞用了个“或”字。“或”的含义是有某种可能,怀疑而并不肯定,所以没有祸患。
《文言》: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这里再一次对九五爻辞作开发性阐释。九五居上卦之中而得全卦之尊位,象征爻辞所言的“大人”。作为大人,他合乎天地的道德,合乎日月的光明,合乎四时的顺序,合乎鬼谋神算的吉凶。所循之道先于天,天不违反其道。所行之事后于天,行动遵奉天时。天尚且不违反大人遵循之道,何况人呢?何况所谓的“鬼神”呢?
《文言》:“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其唯圣人乎,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
这里再一次对上九爻辞作开发性阐释。爻辞提到“亢龙”,孔子由此阐释说,所谓“亢”的意思是:只知道前进而不知道后退,只知道生存而不知道灭亡,只知道获得而不知道丧失。大概只有圣人呀,才会懂得进退存亡而不丧失正确原则,大概只有圣人了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