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观察天文人文,掌握社会动向与发展规律,化为诚信世界

观察天文人文,掌握社会动向与发展规律,化为诚信世界

时间:2023-08-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以,观察天文,可以研究发现时令节气的转换变化;观察人文,则可以掌握社会动向与发展规律。文而化之,化成一个充满人类美好梦想的世界。“开物”就是开发物质资源,“成务”就是完成社会文明进步的历史任务,“冒天下之道”就是让天道、地道、人道之光普照世界。可见,《易传》期望化成的世界,应当是诚信的世界。先须通过交往建立感情,方可向民众提出诉求。

观察天文人文,掌握社会动向与发展规律,化为诚信世界

易传》云:“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天文反映自然现象,人文反映社会现象。为什么称“文”,《易传》解释说:“物相杂,故曰文。”它告诉我们:“文”表现为物与物、人与人、人与物之间错综交织的情状,内涵着相互之间的因缘关系,从中能发现义理,探究规律。所以,观察天文,可以研究发现时令节气的转换变化;观察人文,则可以掌握社会动向与发展规律。文以化为目标,化以文为动因。文而化之,化成一个充满人类美好梦想的世界。从《易传》的一系列论述中,我们将概括出这个理想世界的品质要点如下。

一、文明富裕。《易传》云:“夫《易》何为者也?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开物”就是开发物质资源,“成务”就是完成社会文明进步的历史任务,“冒天下之道”就是让天道、地道、人道之光普照世界。《易传》借同人卦强调“文明以健”,借贲卦强调“文明以止”,又借大有卦强调“刚健而文明”。同时提出“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并且赞赏小畜卦中居君主之位的阳刚九五“富以其邻”,造福群体,认为“有孚挛如,不独富也”。即九五站在领袖人物的位置上,坚持诚信,上下团结,不谋独富而求共富。

二、和平安宁。《易传》开篇阐释乾卦卦辞“元亨利贞”,就描绘了一幅太平盛世、顺和通畅的图象:“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这种“万国咸宁”、欣欣向荣的景象,源自“保合大和,乃利贞”。“保合大和”就是确保整体之和、全局之和、乾坤之和。“利贞”就是“利正”,有利于坚守正道,有利于正常秩序、正常生活、正常发展。这里的关键在于一个“和”字。对此,《易传》作出了一系列阐发启引:首先坚持乾坤之和:乾以刚健之体下居阴柔,构成通泰的卦时而与坤协和,坤则以温和、柔和、顺和显示对乾的亲和。接着,比卦见近邻之和,小畜卦见上下应和,同人卦见类族之和,大有卦见天时之和,谦卦见谦和,豫卦见悦和,随卦见随和,临卦见中和,颐卦见动静之和,大过卦见老少之和等等,可谓唯和为贵。和则太平,和则安宁。

三、中正公平。《易传》崇“中”,倡导“得中”“积中”“中行”“中直”尤其注重“时中”。“中”即中道,它意味着内心最真诚、最平和。见之于行为,则显得最适宜、最恰当、最合理。而“时中”就是顺应时机的最佳安排。《易传》同时倡导“正”,确信“养正则吉”,甚至认为“能以众正,可以王矣”。而“中”与“正”一旦结合,形成至高无上的人生准则。诚如宋代易学家杨万里所说:“中正立而万变通。”《易传》以乾坤二卦的品德为范例,赞美乾阳“刚健中正,纯粹精也”;赞美坤阴“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统而言之,“刚遇中正,天下大行”;“柔丽乎中正,是以大亨”。无论阴阳刚柔,只要坚守中正之道,则志向可以大行,事业可以大通。从字义上看,中则不偏,正则不歪,自然直道而行,公平无私。如果说在接受教育的权利上,《论语》提出“有教无类”,社会各阶层一律平等;那么在物质利益的分配上,《易传》又提出“裒多益寡”,减少有余,增补不足,合理分配资源,缩小贫富差距孔子在《易传》中更直截了当地挑明:“损上益下,民说(悦)无疆。自上下下,其道大光。”告诫当政者节制权欲,让利于民,老百姓将无限喜悦。高层领导心向大众,他的政治理想必能获得广泛拥护而发扬光大。

四、仁义诚信。《易传》认为:“君子体仁,足以长人。”社会精英身体力行仁德,才真正高人一头,站得正,看得远。而“安土敦乎仁,故能爱”,安居一方实实在在围绕仁字下功夫,才会有真正大爱。《易传》进一步指出:“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说明仁不仅是常人应修之德,而且是圣人保持其可贵的品位、职位与实现其历史使命的根本。与此同时,《易传》将“义”提至与仁并列的人道高度,要求“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针对世界熙熙攘攘为利来往的现实状况,《易传》作出了“利者,义之和也”的重大阐述。这比《论语》“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在哲理上更进一层。因为“利”反映生命的某种必然追求,不能一概排斥,关键在获利是否正当,即是否合于“义”。合义之利,体现人的正当权益,应予肯定;不义之利,常或联系为非作歹,因此《易传》明确宣告:“禁民为非曰义。”

《周易》六十四卦中,有二十三卦的经文提到“孚”或“有孚”。孔子在《易传》中一以贯之地训为诚信。如革卦卦辞“已日乃孚”,释为“革而信之”,即以诚信启发志向。针对中孚这一卦名,及卦辞“豚鱼吉”,《易传》明确作出阐析:“孚乃化邦也”,“信及豚鱼也”。认为诚信足以教化邦国,甚至可以感动木然沉浮的豚鱼。可见,《易传》期望化成的世界,应当是诚信的世界。

五、法治严明。《易传》以讼卦与噬嗑卦为根据,主讲法治;蛊卦则强调整顿治理,不徇私情;即使提倡启蒙教育的蒙卦,也主张“利用刑人,以正法也”。期求教育与法制结合,“用说(脱)桎梏”,最终得以解脱刑具。法治要“噬嗑而亨”,咬住不放而通行无阻。做到“刚柔分,动而明,雷电合而章”,即宽严适度,过程透明,像雷一样声势震撼,像电一样磊落光明,合成完美的法制篇章。同时要求“明罚敕法”,“节以制度”,加强法律规范程序和制度建设,在执行中“不违则也”。审判人员则应“明庶政,无敢折狱”;“明慎用刑而不留狱”。即了解案件详情,不可随意定性;明白审慎地判处刑罚,并防止久拖不决。对于一般错失,可予“赦过宥罪”,从轻发落。对于死刑判决更应慎之又慎,尽可能“议狱缓死”,即通过郑重复议,实行“死缓”。

六、以民为本。《易传》一再宣示“顺乎天而应乎人”。“顺乎天”即顺从客观规律,“应乎人”即符合人民心愿。因为“说(悦)以先民,民忘其劳;说以犯难,民忘其死”。即先让老百姓好好生活,欢乐起来,他们会忘却一切辛劳。老百姓欢乐了,高兴了,甚至会冒险犯难,奋斗拼搏,忘却生死。为此,当政者应“安其身而后动,易其心而后语,定其交而后求”。即先须安身扎根民间,与民众打成一片,方可组织行动。先须心平气和地思民众之所思,方可与民众谈话交流。先须通过交往建立感情,方可向民众提出诉求。要重视安居工程,“上以厚下安宅”,使百姓拥有安适的住房。更须从规制法度上确保人民的权益,做到“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一切主意、设想、政策,是否真正好得很,应经人民群众实践才能下定论,《易传》称作“民咸用之谓之神”。神者,明也,能也,功也。而检验领导者治政理念的根本准则,则在于能否“吉凶与民同患”,即能否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共患难,生死相依,祸福与共。(www.xing528.com)

七、革故鼎新。革与鼎原系一对综卦。《杂卦传》解读为:“革去故也,鼎取新也。”《彖传》赞赏“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义大矣哉!”肯定改革与革命是“顺天应人”的举措。《象传》更条分缕析,指出改革要稳扎稳打;抓住有利时机开始行动;还要反复研究,统一意见,达到“革而信之”,懂得“改命之吉,信志也”,即满怀诚信地践行改革的宗旨与目标,才能争取吉祥如意的成果。实际上,《易传》已把革故鼎新与“开物成务”“日新其德”的宏伟事业紧密地联系起来,作为化成世界的一项重要课题。

上述七个方面,就是《易传》关于化成一个美好世界所描画的基本轮廓。由于世界及其万物处于不停的运动变化的过程中,因此,化成世界的实践行动要想取得成功,必须面对变化,适应变化,善于通变。《易传》云:“通变之谓事。”这是人类认识世界进而化成世界的重要本事。就现代学术视角言,它实质上是一门古典系统科学与领导科学。其要领有五。

一、审时。《易传》云:“天地盈虚,与时消息。”又云:“君子尚消息盈虚,天行也。”《周易折中·义例》指出:“消息盈虚之谓时。”即“时”的意涵为阴阳消长之际,刚柔虚实之分。它反映着事物运动变化过程中与时间相联系的情状、趋势、格局或征候,即时情、时势、时局或时候。所以,“消息”包含了事物发展到某一时点的全部有关信息。“审时”则是搜集、整理、审察各种相关信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周易》以卦时、爻时模拟事物情状与运动变化,虽较粗略,却蕴精义。以乾卦为例,卦时表现为刚健,笃实,中正;“云行雨施,品物流行”;一派生气勃勃、欣欣向荣、“保合大和”、“时乘六龙以御天”的通顺景象。而从全卦六爻的爻时审察,则情势各不相同。如初爻为“潜龙勿用”,因为“阳在下也”。龙虽刚健,终究尚处弱小之时。二爻为“见龙在田”,表明“德施普也”。龙的功能已可发挥,在田野上普施其德。三爻为“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即具有龙德的君子整天谨慎勤奋地工作,晚上也保持警惕之状,虽有危险,并无灾难。因为“反复道也”,即君子是在反复实践三才之道,所以无须忧虑……总之,主体的行为必须适时,顺时,按《易传》箴言:“与时偕行。”做到审时定谋,“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

二、度位。事物总是在时空中运动变化的。通变既须审时,还须度位。量度其空间所处之位,或称域位;社会所处之位则为地位。《周易》以爻位模拟空间或社会之位,所以《易传》云:“爻也者,效天下之动者也。”审时以卦为主,以爻细分。度位则以爻为据,以卦汇总。卦爻交错,时位相应,《易传》概括为“六位时成”。如乾卦初爻处“潜龙”(地下)之位,当“勿用”之时;二爻处“在田”(地上)之位,当“见龙”(初显身手)而“德施普也”之时;三爻处“君子终日乾乾”(步入社会上层)之位,当“夕惕若,厉无咎”而“反复道也”之时;四爻处“或跃在渊”之位,当“进无咎也”之时;五爻处“在天”之位,当龙飞而“大人造也”之时;上爻处“亢龙”(超越限度)之位,当“有悔”而“盈不可久”之时。爻位还可以反映上下左右的相互关系:或亲近,或疏远;或应和,或排斥;或顺承,或逆乘。对于事物运动变化的整个过程如何进行系统的爻位量度辨析,《系辞下传·第九章》记述了孔子的全面论说。他指出:“六爻相杂,唯其时物也。其初难知,其上易知,本末也。初辞拟之,卒成之终。若夫杂物撰德,辨是与非,则非其中爻不备。”大意谓:六爻错综交集,为的是表现随时运动变化的各种事物。初爻较难认识,上爻容易明白,因为前者蕴藏根本,后者明示结尾。初爻的文辞比拟开头,最终至上爻完成全过程。倘然要参杂交错地依据事物之位而评定其德能,辨明是非曲直,则没有中间四爻参照布设便不完整。孔子接着指出:“二与四,同功而异位,其善不同:二多誉,四多惧,近也。柔之为道,不利远者,其要无咎,其用柔中也。三与五,同功而异位。三多凶,五多功,贵贱之等也。其柔危,其刚胜邪?”大意是:第二爻与第四爻,功能相同(均为偶数阴位)而位置不同,表现也不同。二爻多赞誉,四爻多畏惧,因为它离五爻君主之位太接近了。就阴柔的处世立身之道说,本不利于居守偏远之地,要旨是没有过失,无灾无难;其功用在于柔顺中和(二爻可谓柔中)。第三爻与第五爻,功能相同(均为奇数阳位)而位置不同,三爻多凶险,五爻多功绩。因为贵贱等级有别(三爻位居下卦,五爻位居上卦中枢核心)。三与五两个爻位,阴柔居之危险,阳刚居之则得优势吧。概言之,六爻的位置联系着相应的功能、特点、德性及其在系统整体中的价值与意义,是研察与把握事物运动变化过程不可或缺的要素。

三、知几。这是孔子在《易传》中提出的一个微妙命题。他说:“知几其神乎!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其知几乎!几者,动之微,吉(凶)之先见者也。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用白话说是:懂得“几”的,大概是神明吧!君子对上交往不阿谀奉承,对下交往不怠慢随意,大概懂得“几”了。所谓“几”,是事物运动变化的细微迹象,可以由此预见到结果的成败吉凶。君子发现这种细微迹象便要立刻行动,不能从早到晚地等待下去。接着,孔子赞叹:“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刚,万夫之望!”须知事物总是由隐微到明显,在阴阳刚柔的互动中变化发展的。欲通其变,先识其“几”。君子得此微妙,当受万众敬仰。而人之所以能够成圣,也正是由于“极深而研几也”。“惟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惟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易传》告诉我们:“知几”需要花大力气深入地探索,下大功夫周详地研究,然后才能会通天下万众的思想意愿,实现化成世界的历史任务。

四、极数。《易传》云:“极数知来之谓占。”又云:“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占”是对于未来的推断。古代的占卜,充满了神秘色彩和迷信思想。为此,孔子在传述《周易古经》过程中创造性地对其进行理智化改造。基本方法是演之以数,晓之以理。他将从1到10的十个自然数奇偶分列为天地之数,“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所谓鬼神,实则“阴阳不测”。孔子坚信,只要数的演算达到极致,就能测断阴阳,会通变化。总结过去,探究规律,表现为顺数。由已知的顺数逆向推断,则可求得未来的未知数。因此《易传》进一步指出:“通其变,遂成天地之文;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天地之文”,就是阴阳交错、刚柔推移的情状,体现着事物矛盾体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的内在关系。“天下之象”就是世界万物运动变化的各种形式与情态。事实上,孔子已将卦象视为事物的数理模型,这在现代数学和科技知识远未萌芽的古代,似乎只是一种无法名状的伟大假设。然而,经过两千五百多年的岁月流逝,今天生机盎然的数字世界,不能不向这位出类拔萃的古典未来学家发出悠然钦敬的心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五、推行。《易传》指出:“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天地造化万物,裁制变化。人类审时度位,知几极数,推动发展,顺时而行,就能与时俱进,化成世界。所谓化,既指物质之化,更指人文之化,文明之化,人的德性与智性之化。而所谓推行,最根本的是既中又正,遵循天道,效法地道,践行人道。开富国之物,成惠民之务。《易传》概括为:“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这也就是化成世界的出发点与归宿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