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世界,首先要认识世界的本质及其根本规律。关于世界的本质性规律,中华先贤名之为“道”。孔子曾感概系之地说:“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但“道可道,非常道”(《道德经》),“道”能探究得到,讲得出来吗?孔子以韦编三绝、舍生求道的坚定信念,终于在晚年研习传述《周易》过程中感悟到了道的客观存在,明确宣告:“一阴一阳之谓道。”在中国乃至世界哲学史上提出了一个石破天惊的经典命题。
“一阴一阳”之道告诉我们,世界及其万物原于太极,生于阴阳,平衡于阴阳和合。作为运动变化的基因,阴与阳形影相随地参与并决定着一切发展过程。其基本原理包括如下七点。
第一,阴阳相交。表现为世界及其万物毫无例外地均由一阴一阳相互对立而又统一的两个方面、两种形态或两种动能、两种力量交错集合,交织构成。
第二,阴阳相依。有阴必有阳,有阳必有阴。无阴即无阳,无阳亦无阴。孤阴不生,独阳不长。
第三,阴阳相对。既没有绝对的阴,也没有绝对的阳。例如母亲为阴,父亲为阳。但母亲主持家政为阳,儿女听从安排为阴。父亲面对祖父或师长,则由阳转阴。在社会层面,教授是君子,为阳;摊贩是小人,为阴。但如教授剽窃学术成果而摊贩拾金不昧,则在道德层面,教授是小人,为阴;摊贩是君子,为阳。这就是孔子要学生做“君子儒”而非“小人儒”的原由。
第四,阴阳相当。“相当”体现相对平等。阴与阳性有不同,质有差异,行有偏好,位有高低,但其品格平等,价值无殊。《易传》谓“大哉乾元,万物资始”;则谓“大哉坤元,万物资生”。谓“乾道成男”,则谓“坤道成女”。谓“乾以易知”,则谓“坤以简能”。谓“易知则有亲”,则谓“易从则有功”。谓“有亲则可久”,则谓“有功则可大”。谓“可久则贤人之德”,则谓“可大则贤人之业”。最后乾坤同归于“理”,同得于“成位”。又如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则言“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言“天道下济而光明”;则言“地道卑而上行”……总之,乾道坤道,同为生生不息之道;天道地道,合为普世共遵之道。(www.xing528.com)
第五,阴阳推移。阴推阳移即阴进阳退,阳推阴移即阳进阴退。推移之间,进退之际,构成世界及其万物不停的运动变化。
第六,阴阳消长。它是阴阳推移的结果。阴消则阳长,阳消则阴长。阳长阴消事物趋盈,阴长阳消事物向虚。总体能量守恒不变。
第七,阴阳转化。阴阳推移、消长到达一定节点,将会发生相互转化而导致事物根本性质的改变。《易传》云:“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它宣告旧事物的消亡,新事物的诞生。亦即反映事物发展旧过程的结束与新过程的开始。
《易传》由“一阴一阳”之道推演出天道、地道、人道,指出:“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天道反映自然规律,地道反映事物情性,人道反映社会准则。人们掌握了天地人三才之道,将能从根本上确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透过现象,发现本质,为认识世界、认识社会提供强大的思想武器。
如前所述,《周易》通过尽意立象构建了一个情理交融的模拟世界。而现代科技证明:虚拟世界完全可能会通真实世界。1953年,美国物理学家费米尝试利用电脑进行模拟技术研究。他建立了64个工作站模拟64个原子,并把一些扰乱因素引入这个有序网络以观察相应的表现,结果取得圆满成功。从此电脑模拟进入了科技研究领域而广泛地选择代替着我们需要探索的真实世界。同样地,我们有充分的理由把六十四卦视为六十四类事物的古典数理模型,运用《周易》创设的模拟世界及其中探索到的三才之道等原理延伸至对于现实世界的观察、研究与深化认识的对象领域。由于阴与阳、刚与柔及其对应的事物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的,因此在凭借模拟世界认识现实世界的过程中要注重运用比较的方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