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周易正学:孔子哲学思想解读

周易正学:孔子哲学思想解读

时间:2023-08-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周易》先具卦爻图象,后加文字组合。为此,首列基础图象于后:河图1.传说《河图》系龙马自黄河涌驮而出,伏羲据此绘制八卦。它与《河图》一起,共同构成美丽的神话。它们所代表的方位、季节等理念皆与《河图》相似而更为细分。此列《古太极图》,略以御繁。

周易正学:孔子哲学思想解读

《周易》先具卦爻图象,后加文字组合。但古经原有者,唯卦爻而已。河图、洛书、先天、后天、太极诸图,皆宋初方见于世,非“三圣”原创。需要指出的是,这些后创图像,内涵深刻,意蕴丰富,实为易学发展的重要历史文献。观象察图,既有益于加深对《经》义《传》旨的理解,亦有益于开发读者的心境与视野。为此,首列基础图象于后:

河图

1.传说《河图》系龙马自黄河涌驮而出,伏羲据此绘制八卦。这当然是一个神话,意在增强卦图的神秘感和权威性。

2.《河图》体现的设计思想是:以象涵数,以数示象。它由自1至10的10个自然数构成,模拟天体星象。象分四方:左东右西,上南下北。数以点计:白点为奇数,或称天数,代表阳;黑点为偶数,或称地数,代表阴。点数由下而上、左、右、中,从1到10按内外两层顺序排列。每一方位的天地数之差皆为5,而地数之总和30,天地之总和25,其差亦为5。

3.按《尚书·洪范》及汉儒补注: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

洛书

1.传说《洛书》系神龟于洛水背负以献,夏禹据此拟定《九畴》。它与《河图》一起,共同构成美丽的神话。

2.《洛书》由从1到9的9个自然数组成,浑若一幅大地方位图。其中奇数列于四方及中央,偶数则列于四角。全图相对两侧之数加起来均等于10,合中数则成15。它们所代表的方位、季节等理念皆与《河图》相似而更为细分。

古太极图

1.太极图自宋代问世以来,形态图式,纷繁杂陈。此列《古太极图》,略以御繁。

2.据清胡渭《易图明辨》引赵仲全《道学正宗》说:“古太极图阳生于东而盛于南,阴生于西而盛于北。阳中有阴,阴中有阳;而两仪,而四象,而八卦,皆自然而然者也。”图示白鱼为阳为天,黑鱼为阴为地;阳鱼阴目,阴鱼阳睛。阳长阴消,阳消阴长。

3.据宋周敦颐《太极图说》云:“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又云:“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

先天八卦图

1.先天八卦图又称伏羲八卦图,以乾坤代表天地定位,形成中轴经线;以坎离代表水火为界,连为横轴纬线;相对二卦阴阳爻相反,互成错卦。(www.xing528.com)

2.为便于记忆,朱熹作一歌诀简明实用:乾三连,坤六断;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震仰盂,艮覆碗。(句序略有调整)

后天八卦图

1.后天八卦图又称文王八卦图,卦序据《说卦传》:“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意即以震卦为起始点,按顺时针方向,依次而巽,东南;离,正南;坤,西南;兑,正西;乾,西北;坎,正北;艮,东北。如象征节气,则震为春分,巽为立夏,离为夏至,坤为立秋,兑为秋分,乾为立冬,坎为冬至,艮为立春

2.八卦图明言“先天”“后天”之分,实始于宋代。一般以前者为体,后者为用。诸如天干、地支、五行生克等配置,均以后天图作背景。

先天八卦次序图

1.此图展示八卦生成的全过程。圆为太极,其中三层黑白相间的矩形代表三爻卦象。矩形白块为阳爻,黑块为阴爻,自下而上,逐层推进排列组合

2.根据《系辞传》“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论述,太极图中,首先生成最下层的阳爻和阴爻,它们各自与第二层的阴阳二爻结合,生成四象,即老阳,少阴,少阳,老阴,四象又各自与第三层的阴阳二爻结合,生成八卦,即乾,兑,离,震,巽,坎,艮,坤

3.依次类推,每增加一层阴阳爻,卦象数随之增加一倍,所以四爻卦必有16个卦象,五爻卦必有32个卦象,而六爻卦(亦即八卦互相重叠)必有64个卦象。这种以2的n次方(n为爻层数)形式无限生长的卦象格局,正是现代二进位制数学原理的原始图解。

先天六十四卦方圆

1.本图由先天八卦图演化而来。圆图从乾卦始,依逆时针方向,每八卦一组。各组下卦皆同,按乾、兑、离、震、坤、艮、坎、巽的次序周列。各组上卦则按乾、兑、离、震、巽、坎、艮、坤的次序,自乾卦起始左旋半圈,自姤卦起始右旋半圈,与各组下卦依次重叠组合。方图横列下卦皆同,其序自下而上为乾、兑、离、震、巽、坎、艮、坤,上卦亦按相同卦序自右向左排列。

2.依方位言,圆图乾为南,坤为北。方图乾始西北,坤尽东南。依时辰言,圆图乾为午时,坤为子时,离为卯时,坎为酉时。

3.圆为阳,为天,为动;方为阴,为地,为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