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据一:“刘贺”玉印
这是判断墓主身份最有力的证据。西汉时期,印章是常见的随葬品,“刘贺”玉印发现于墓主的腰部位置,方寸大小,阴刻篆书,疑似鸱鸮[chī xiāo]造型印钮。这枚印章的出土,让五年来关于墓主的猜测与讨论,终于尘埃落定。
“刘贺”玉印
“刘贺”玉印出土情景
证据二:“南藩海昏侯臣贺元康三年酎金一斤”墨书金饼
墨书金饼是刘贺准备参加太庙献祭的酎金,发现于刘贺墓内外棺之间,拼合4块金饼上的文字,目前可以释读出“南藩海昏侯臣贺元康三年酎金一斤”等字。“海昏侯臣贺”明确了墓主身份;元康是汉宣帝刘询的年号,“元康三年”即公元前63年,这年春天,29岁的刘贺受封海昏侯。
墨书金饼
证据三:写有“南藩海昏侯臣贺”、“臣贺”、“元康”年号的奏牍
刘贺墓西回廊北部出土了一个漆箱,漆箱内放置了58版大小接近的奏牍,是刘贺及其夫人向皇帝及太后的上书,涉及朝献、酎金、秋请等内容。奏牍上的隶书文字端庄工整,虽有破损,仍能清晰地看到“南藩海昏侯臣贺”“臣贺”“海昏侯夫人妾待”“元康三年”“元康四年”“元康五年”等字迹。
此外,墓中出土了为数众多的“昌邑二年”“昌邑九年”“昌邑十年”“昌邑十一年”铭文器物。西汉时期,诸侯王国可自命年号。汉武帝天汉四年(公元前97年),刘贺父亲刘髆被封昌邑王,是为昌邑元年。因此,这些铭文器物应为第一代昌邑王刘髆和第二代昌邑王刘贺时期所制。刘贺被废黜帝位时,“赐汤沐邑二千户,故王家财物皆与贺”,十年后他被封海昏侯,又将这些物品带到封国,最终随葬。
“昌邑九年”铭文漆器
“昌邑十年”铭文漆器
“昌邑十一年”铭文漆器
“昌邑籍田”青铜鼎
“昌邑”铭青铜豆形灯
『元康四年』奏牍
写有“南藩海昏侯臣贺”“臣贺”“海昏侯夫人”的奏牍(www.xing528.com)
间接证据
间接证据采用了考古中通过器物类型学研究相对年代的原理,将刘贺墓出土文物与同时期文物进行了比对:
证据一 :出土文物上的字体与同时期中山怀王刘修墓竹简文字风格相仿;
中山怀王刘修是著名的中山靖王刘胜的儿子,逝于汉宣帝五凤三年(公元前55年),距离刘贺去世的神爵三年(前59年)仅四年。刘修墓位于河北省定县,出土的竹简中包含有《论语》《文子》《太公》等著作。
刘修墓出土竹简
刘贺墓出土竹简
证据二:出土瓷器与同时期张安世墓出土瓷器风格一致;
陶瓷器是考古学上判断相对年代最重要的依据之一。刘贺墓出土了为数众多的瓷器,器形大方端庄,釉色莹润,胎质细密坚硬。张安世是刘贺同时期人,曾参与了霍光对刘贺的废黜行动,官至大司马卫将军,逝于汉宣帝元康四年(公元前62年),比刘贺早三年。张安世墓位于陕西西安凤栖原,其耳室中出土了几十件精美瓷器。
陕西西安张安世墓出土瓷器组合
刘贺墓出土瓷器
证据三:出土的200万枚五铢钱分别来自汉武帝、汉昭帝、汉宣帝时期。
刘贺墓西回廊出土了10余吨约200万枚五铢钱,经过考古人员对已分离出的十万余枚进行整理分析,确定它们分别为汉武帝、汉昭帝、汉宣帝三个时期所铸。这与刘贺生活的年代完全对应。
经过五年艰辛探索,考古工作者严谨细致,抽丝剥茧,用扎实可靠的证据链将墓主最终确定为第一代海昏侯刘贺。
在史书中,他是一个行为荒唐,淫乱无度的被废昏君,然而,刘贺墓的发掘让我们得以在青史之外,从物的角度,用全新的视角重新审视他和那段风云变幻的历史。
刘贺墓出土五铢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