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以来西方的科学课程经历了三次大的课程改革浪潮。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第一次科学课程改革浪潮中,科学被理解为“学科知识”,课程改革的目标以培养精英为主,开发以科学知识为基础结构的科学课程。但课程改革没有取得预期的成功,主要原因是课程要求太高,没有适应全体学生的需要,过多地强调了科学课程的学术意义,忽视了科学课程的教育本质。20世纪70年代的第二次科学课程改革受到国际上“STS(科学、技术和社会)”潮流的影响,开始强调科学与社会、经济、政治的关系,并提出了科学素养的问题。20世纪90年代的第三次科学课程改革是一个继承和发展的过程,使各种形式的科学课程在科学统一性的基础上融合到一起,将科学知识、科学过程和科学文化统一于科学探究,形成新的课程理念。
1996年,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正式颁布了《国家科学教育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培养有科学素养的人的理念以及科学教育的标准,并将“STSE(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纳入课程范畴。根据科学素养的要求来设计课程是美国初中化学课程中重要的一点,既注重学生科学方法的训练、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又注重学生通过探究的方式自主学习,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终身学习的习惯。新一代科学课程标准下的美国初中化学内容不仅仅包括了各类化学基础知识,更将实验、科学探究史、社会发展、人文生活、环境保护、学科交叉等多种元素一并结合,真正成为“通过科学达到个人和社会的解放,是为大众的科学(Science For A11)。”[1-3]
1924年,Neil E.Gordon等化学家在美国化学学会的化学教育杂志上发表了中学化学标准纲要,详细地列举了中学阶段所需要掌握的元素和化合物的性质,以及相关的理论知识。在此基础上,美国基础化学教育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调整和知识的更新,教材内容大致包含有机化学和无机化学两个方面。从4年级的科学课开始,学生在“物质介绍(Introduction to the Matter)”单元第一次接触化学知识,4年级至8年级所涉及的化学知识见表3-1[4]。
表3-1 美国4~8年级化学内容分布[4]
(www.xing528.com)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美国的科学教材和相关课程已经将部分化学的核心概念和内容列于教材之中,并且通过物质、能量等宏观概念逐渐过渡到原子、化学键等微观概念,将化学的理念和科学的思想逐步渗透。从9年级开始,学生系统地接受化学课程的教育,各类教材所涉及的学科核心概念和跨学科概念见表3-2。从表中可以看出,美国教材的编制注重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多学科内容的交叉性,对学生的要求是多元化的,不仅仅是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重要的是自主探究,主动学习习惯的养成,实验操作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以及提出、思考、分析并最终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和发掘。
表3-2 美国新一代课程标准的化学部分简表[4,5]
通过以上两个列表不难看出,美国的学科知识体系完整而丰富,并且从6年级开始就已经将部分化学知识通过必修课——科学课的形式渗透到课程体系中。这样的课程设置为学生在9年级的化学系统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让他们在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完成一年的化学必修课学习,构建相对完整的化学知识体系。然后在10到12年级,美国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继续学习化学或其他学科,而之前一年的必修课程已经为他们提供了必需的化学知识,构建了相对完整的学科知识结构,为高年级化学高级课程的选修和深入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