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的引入是进行概念教学的第一步,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这个概念的必要性,同时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而产生概念[1]。设计概念引入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从实际问题引入。多数数学概念都有它的具体内容或现实模型,中小学生或多或少地在学习、生活过程中接触过,教师应根据各个概念的产生、发展的具体的途径,从实际问题引入。用来引入数学概念的感性材料,可以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事物,也可以是实际问题以及模型、图表、图形等,教师举这些足以反映某一数学概念的实际材料,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抽象出它们在数或形方面的共同特征,在此基础上舍去其非本质属性,突出其本质属性,从而引入新概念。
概念引入时要遵循从具体到抽象的原则,采取“归纳式”,让学生经历从典型、丰富的具体事例中概括概念本质的活动,然后再举例(正例及反例)说明并进行练习和巩固。
(2)从旧知识引入。根据新旧知识联系的原则,可以从已知概念引入新的数学概念,主要有下面几种方法。[2]
①类比式。对于有些数学概念,它们的内涵有相似之处,在引出一个新概念时,应善于把这些新、旧对象进行类比,指出其本质属性的相似点或区别,揭示新概念的内涵,从而自然地由旧概念引入新概念。(www.xing528.com)
②归纳式。这是由特殊到一般的引入新概念的方法。在教学中,以科学的理论分析做指导,探索一类事物与某种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或者两类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把所发现对象的本质属性用简明的语言描述出来,最后归纳给出概念。
③增减内涵式。这是对已定义的概念进行限定或概括,即增加或减少已知概念的内涵,从而引入新概念。
④需要式。从解决数学问题的内在需要而引入新概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