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世界遗产:小学高年级作文

中国世界遗产:小学高年级作文

时间:2023-08-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构思点拨选材立意:在本单元领略了异域风情之后,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在对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欣赏赞叹的同时,树立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传承和发扬优秀的中国文化。其中历史最悠久的是埃及的金字塔,它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中国世界遗产:小学高年级作文

选择一处你感兴趣的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搜集并整理资料,清楚地介绍此文化遗产。

关键

关键语一:世界文化遗产

“世界文化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的在世界范围内都被认为具有突出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主要包括文物、建筑和遗址。

关键语二:中国的

尽量体现教材中提及的“令中国骄傲的”“凝结着我们祖先的汗水和智慧”这两个要点。

关键语三:搜集并整理资料

确定好要介绍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后,就要开始有目的地查阅相关资料,对要介绍的这一处文化遗产做一个全面的了解。从哪些方面搜集资料呢?可以指导学生从现状和历史两方面去查。了解现状,包括这处文化遗产如今的外观、结构、作用、价值等。历史方面,则包括它当初的样子、产生的年代、产生的原因、当年的作用或是相关的故事、传说。在查阅资料时要指导学生准确找到关键词,然后逐层搜索。如: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长城的样子——修建长城——长城的传说——今日的长城等。

文本相连

单元人文主题是“世界各地”,本单元的课文呈现了世界各地丰富多彩的美丽画卷,让我们感受到了异域文化的别样风情。《金字塔》两篇短文,采取了不同的方式介绍了金字塔。如第二篇,采用了图文并茂的形式,使用直观的图片来辅助介绍金字塔的高大和建造金字塔时期的古埃及,条理清楚,直观明了。在习作时不妨借助图片、表格等直观的方式来辅助介绍;本单元口语交际部分《我是小小讲解员》的训练要素是选择合适的材料并恰当地组织在一起。列提纲,按一定的顺序讲述。这一能力的训练可以帮助学生习作时更有条理、更精确地筛选要介绍的内容。

构思点拨

选材立意:

在本单元领略了异域风情之后,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先要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在对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欣赏赞叹的同时,树立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传承和发扬优秀的中国文化。

结构行文:

文章的布局谋篇、整体把握都尤为重要。介绍一处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可在开头点明要介绍的一处文化遗产;文章中间部分有条理地介绍文化遗产的位置、外观、结构、相关历史故事或当时的建造背景等,但要分段来介绍这些内容,并且表述要清楚;结尾处可采用自然式收尾或抒情式收尾。

语言表达:

这类文章的语言要求既要有说明文的准确,又要有记叙文的生动。在介绍实物的外观、结构时可以使用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进行介绍;在介绍相关历史故事或当时的建造背景时,又要有生动的描写,运用恰当的修辞方法。

暖心提示:

在介绍一处文化遗产时,结合搜集整理的资料,可介绍文化遗产的一处或几处特点,但要分层介绍,注意详略得当。

划分层次

写作一定要分成层,划分层次,逐层来写。尤其是文章的重点段,写作层次还可以划分得更细一些。在介绍文化遗产时,划分层次,如确定好要多方面介绍文化遗产的特点,可以借助表格来帮助自己理清写作的层次,但要详略得当:

或是可以针对其中一点进行详细介绍,那就需要按照一定的写作顺序。如重点介绍故宫的建筑或布局特点,就可以运用空间顺序或游览顺序展开介绍:

①故宫自南而北屹立着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第一座是太和殿,中和殿坐落在太和殿后,保和殿是外朝三大殿的末殿……

②走进天安门,走进午门,迈出太和门……

帮扶知法

在上面讲解、训练的基础上,学生已经明确要介绍的文化遗产的相关内容。在进行介绍时,要做到少叙述,多描写,让句子更加生动。受观察和表述能力的限制,在学生的习作中,很多句子是在借助资料进行简单叙述,甚至是照搬照抄。这就导致句子干瘪,内容空泛,缺乏表现力。

①俑坑中最多的是武士俑,大部分手执青铜兵器,有弓、弩、箭镞、铍、矛、戈、殳、剑、弯刀和钺,身穿甲片细密的铠甲,胸前有彩线绾成的结穗,头戴长冠。

②武士俑高1.8米左右,体格健壮,体态匀称。身上穿着战袍,套着铠甲,脚上蹬着前端向上翘起的战靴,头发大多绾成了偏向右侧的发髻。它们有的握着铜戈,有的擎着利剑,有的拿着盾牌。个个目光炯炯,双唇紧闭,神态严峻,好像一场大战就在眼前。

——选自《秦兵马俑

上面两段话都是在对秦兵马俑中的武士俑做介绍。对比两段话,第一段话是生硬地叙述武士俑的基本外形,毫无特点。而第二段话,注意了细节的描写,从“体格健壮,体态匀称”,及穿着装扮,手持各种武器,“目光炯炯,双唇紧闭,神态严峻”中,描绘出了武士俑威武凝重的特点,画面感油然而生。

因此,在习作时,要恰当地运用说明方法,还可以抓住细节进行生动描写,也可适当加入自己的想象,让句子的表达效果更生动。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以及筛选使用资料的能力。

2.能用自己的话有条理地介绍一处自己感兴趣的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查阅相关资料,学会分类整理、筛选资料。

2.难点:借助资料,用自己的话有条理地介绍一处自己感兴趣的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的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整理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重温课文,导入新课

1.同学们,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跟随着作者的脚步,我们领略了异域的风情,来说一说你都感受到了哪些国家独特的文化魅力。

2.点名回答问题。

3.是啊,我们领略了闻名世界的水上城市威尼斯,牧场之国荷兰,还有神秘的埃及金字塔,感受到了它们别样的风情。其中历史最悠久的是埃及的金字塔,它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之一。我们国家也有许多古迹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谁能说说你知道的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4.点名回答问题。(故宫、长城、秦兵马俑、敦煌莫高窟……)

5.出示PPT,介绍我国截止到2019年7月6日,中国已经有55项世界文化遗产的相关资料。

二、激趣讨论,整理材料

1.如果有人想给你介绍一处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首先你最想知道什么?

2.根据学生回答总结。①这一处世界文化遗产在哪?②它有什么特别之处?③与它有关的历史故事……

3.学生借助搜集的资料先进行小组间的交流。

4.根据总结的问题,分类整理搜集的资料,如有关文化遗产的建造背景、基本现状、外观结构、历史变化或故事等。

三、引导审题,确定内容

1.明白习作要求:选择一处感兴趣的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写一写。

2.引导学生要明确介绍这一处文化遗产的哪些内容,参考分类整理好的资料,可指导学生画出表格来梳理信息。

3.动笔之前,交流一下你所介绍的文化遗产的内容,可以是一点或几点。把你认为最主要的特点说出来。

4.小组交流。(让学生抓住所要介绍内容的特点,为习作打好基础。)

5.指名结合图片介绍所选的文化遗产。(请观察力敏锐,习作能力强的同学回答,引导学生把景物特点说清楚,说具体。)

6.过渡:同学们说的都很精彩,接下来欣赏一段介绍秦兵马俑的视频,看看它是怎么介绍的?

7.学生观看视频,看后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视频按照参观的顺序来介绍,清楚明了;介绍时加入了兵马俑的来历,让人长知识;对各个种类的兵马俑作了描述,形象又生动……

四、理清思路,抓住特点

1.过渡:同学们,光用语言叙述还不够,要善于用文字将我们想要表达的内容精彩地呈现出来。刚才我们观看了视频,有的同学提到了,视频中按照游览顺序介绍了秦兵马俑。下面请你说一说,介绍这些文化遗产时,我们可以用怎样的写作顺序?

2.指名回答。(空间方位顺序、游览顺序、时间的推移顺序、景物的不同类别顺序……)

3.举例体会:介绍故宫的建筑或布局特点,那么就可以运用空间顺序或游览顺序展开介绍:

(1)故宫自南而北屹立着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第一座是太和殿,中和殿坐落在太和殿后,保和殿是外朝三大殿的末殿……

(2)走进天安门,走进午门,迈出太和门……

4.除了写作顺序,文章的结构也一定要安排合理。我们写作时常用的文章结构有哪些?

5.指名回答。(总分结构、分总结构、总分总结构……)

6.理清了写作顺序和结构,还需要注意把重点部分写详细。但绝不是照搬资料。出示两段有关兵马俑介绍的节选对比体会。

7.指名谈读后的体会。(对比两段话,第一段话是生硬地叙述武士俑的基本外形,毫无特点。而第二段话,注意了细节的添加,从“体格健壮,体态匀称”,及穿着装扮,手持各种武器,“目光炯炯,双唇紧闭,神态严峻”中,描绘出了武士俑威武凝重的特点,画面感油然而生。)

8.教师总结。在进行介绍时,要做到少叙述,多描写。恰当地使用说明方法,可以让描写更准确;恰当地使用修辞手法,可以让句子更加形象。要抓住细节进行说明和描写,也可适当加入自己的想象,让句子的表达效果更生动。这样才能抓住特点,把重点部分写详细。

9.指导学生理清思路后,画出思维导图。

10.写好景物的动态和静态

写景物的静态,要写出其形状、颜色、大小、位置;写景物的动态,要写出活动和变化。(www.xing528.com)

什么是景物的动态呢?如:

(1)可以写天气给景物带来的变化:阳光下、月光下、细雨中、晨雾中、微风吹来或是雪后景物呈现的不同状态。

(2)可以写人为给景物带来的变化:灯光下、披上红布后、来这里的人多了以后景物的变化。

(3)也可以写季节给景物带来的变化:春、夏、秋、冬景物所呈现的不同风姿。

总之,写出景物的静态和动态,两相对比,可以使景物更加生动鲜明,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五、重点指导,完成初稿

1.同学们搜集了很多的资料,依据你列出的提纲,对资料进行筛选,筛选出对习作内容有帮助的资料,重新组织语言,用自己的语言对事物进行介绍。

2.小组合作交流,就事物其中的一个方面进行语言的筛选、重组,推选出说得最好的同学在全班进行展示。

3.选择要介绍的一个方面,尝试写个小片段。

通过读、评学生所写的小片段,发现问题,比如有的同学描写外观特点时没有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有的同学疏于观察,没有写出最突出的特点,此时可以及时指出,在接下来的写作中改正。

4.根据交流及片段练习,完成初稿。

六、点评修改,朗读誊写

1.学生完成完整的习作,借助多媒体展示几篇典型的习作初稿,师生集体修改。

评议重点:(1)是否对资料中的语言进行了筛选、重组。

(2)是否抓住了文化遗产的特点。

(3)重点部分是否有静态和动态的描写。

(4)有哪些可以借鉴的亮点。

2.学生自己尝试修改习作。

修改重点:(1)改正错别字、错用标点。

(2)改正读不通顺的语句。

(3)看看哪些地方需要补充具体,哪些地方可以删去。

3.小组内交流自己的习作,互助修改评分。

4.小组推选佳作进行朗读展示,教师点评,学生修改后誉写。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方艺璇

暑假的一天,爸爸带我来到这个令我向往的地方——颐和园

颐和园是中国清朝的皇家园林,前身为清漪园,它坐落在北京西郊,城区有15公里,占地约290公顷,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了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大型山水园林,更是保存最完整的皇家行宫御苑,所以它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在1998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也是国家重点旅游景点,吸引着大量中外游客。

来到颐和园最先游览的便是长廊了。它平分了颐和园的山水,构成了颐和园的一条中轴线。全长728米的长廊里共有一万多幅画,画的内容各种各样,画师们将这中华数千年的历史文化浓缩在这长长的廊子上,可这么多幅画,竟没有内容重复的。记得在学习《颐和园的廊与画》时,老师说过,因为廊的长度和丰富多彩的绘画,早已被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了。

来到万寿山下,抬头仰望,那座八角宝塔形的建筑,就是佛香阁。而下面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那楼阁,真是好看。站在万寿山上,颐和园的景色大部分收在眼底。放眼望去,那昆明湖真美啊!那湖上的石桥就是著名的十七孔桥。爸爸告诉我,桥上的石狮子十分精美,五百多只石狮子不仅姿态各异,而且神态也各不相同。

天色已晚,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这个令人心驰神往的圣地。期待下次再见……

1.文章是按照作者的游览顺序来写的,但是结构不够清晰。

2.写景的文章少不了修辞手法的使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可以使文章由平淡化为生动。

3.段首几个空间的转换,可以使文章的条理更加清晰,也使文章的写作顺序更加有序。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方艺璇

暑假的一天,爸爸带我来到这个令我向往的地方——颐和园。

颐和园是中国清朝的皇家园林,前身为清漪园,它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区有15公里,占地约290公顷。它以杭州的西湖为蓝本,是一座汲取了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大型山水园林,更是保存最完整的皇家行宫御苑,所以它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在1998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也是国家重点旅游景点,吸引着大量中外游客。

小作者在写景物之前一定认真查阅了资料,能引用资料介绍颐和园的艺术价值,这一点值得学习。

颐和园,最著名的景致便是长廊了。它平分了颐和园的山水,构成了颐和园的一条中轴线。全长728米的长廊里共有一万多幅画,彩画的内容多为山水、花鸟图以及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中的情节。画师们将这中华数千年的历史文化浓缩在这长长的廊子上,可这么多幅画,竟没有内容重复的。漫步长廊,欣赏着这色彩鲜明,富丽堂皇的绘画,我不禁感叹先辈们的精湛技艺。记得在学习课文《颐和园的廊与画》时,老师说过,因为廊的长度和丰富多彩的绘画,所以早已被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了。

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介绍景物更准确。

站在万寿山脚下,抬头仰望,那座八角宝塔形的建筑,就是佛香阁。而下面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那玲珑剔透的楼阁,真是巧夺天工。

登上万寿山,颐和园的景色大部分收在眼底。放眼望去,那昆明湖如同一块碧玉镶嵌在颐和园这幅山水画里。那湖上的石桥就是著名的十七孔桥。爸爸告诉我,桥上的石狮子十分精美,五百多只石狮子不仅姿态各异,而且神态也各不相同。

恰当使用修辞手法,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

天色已晚,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这个令人心驰神往的圣地。期待下次再见……

文章首尾呼应,道出了作者对颐和园的喜爱之情。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张宇鑫

暑假里,爸爸带我去北京玩儿。终于有机会看到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颐和园了,我欣喜万分!

听爸爸说,颐和园的面积是故宫的四倍多,大约是290公顷,一想就让人吃惊。颐和园建于1750年,原名清漪园。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1886年慈禧太后挪用海军经费重建,后改名为颐和园。1900年又遭八国联军严重破坏,1902年再次修复,1924年正式修建为公园。1992年被评为“世界上造景最丰富,建筑最集中,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听了解说之后,我不禁赞叹:颐和园竟有这么悠久的历史!这么高的名誉!

开篇点题,点明所介绍的文化遗产地点和世界地位。

一走进颐和园的大门,就能看到一片绿色,两条弯弯曲曲的小路像两条白蛇,环绕一片湖水。我和爸爸走进一条小路,两旁是一排高大、茂盛的大树,像是许许多多的卫士,保护着这片昆明湖。路边还有长椅,坐在长椅上,看着那青嫩的小草,听着那鸟儿的欢歌,享受着那微微的凉风,多舒服啊!我和爸爸继续走,上了山。可爬山太累了,我实在爬不动了,幸亏旁边有休息的亭子,我和爸爸坐了下来,人可真多!休息了一会,我们要下山了,没走几步,我脚下滑了一下,幸亏爸爸拉着我的手,要不真的磕上了石头,我的心头一惊,但瞬间,害怕的情绪就消失了。我是一个堂堂正正的小男子汉,怎么能被这些困难吓倒呢?

按照游览顺序,写出了漫步颐和园领略到的景色和乐趣。

不知不觉中,我和爸爸已经走了很长的路,已经是下午一点了,我和爸爸上了船,向十七孔桥驶去,船开得很快,凉风直接扑面而来,水花跳起了舞,水是那么的清。上了岸,一座造型别致的石桥映入眼帘。首先看到桥头两座大石狮子,十分威猛。上了桥面,一眼望不到对面。两侧的小石狮子立马引起了我的注意,听爸爸说,这里一共有500只小石狮子呢!而且没有两个石狮子是一样的。我赞叹:古人真是能工巧匠啊!仔细看,石头上有凹凸不平的坑,爸爸说,这是酸雨打在上面形成的,我感到十分好奇。桥的下面有十七个桥洞,所以叫十七孔桥。整座桥都是用大块汉白玉和石块搭成的。它的建造,就是一个奇迹!我不得不赞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站在桥上,眺望远处,是多么的美啊!

对十七孔桥进行了准确说明和细节描写,引人入胜。

我爱你,美丽的颐和园!

1.构思:借助资料的整理,先介绍了颐和园的历史变化,使读者对颐和园这一皇家园林的历史变迁有所了解。

2.顺序:作者按照空间顺序来写,结构思路清晰。

3.语言:主要介绍了十七孔桥的美,语言准确、质朴、流畅。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陶德轩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上下五千年历史的文化古国,我们祖国创造了璀璨的文化,古代人民为子孙后代留下了很多文化遗产。

开篇引人入胜,铺垫意境。

俗话说:“不到长城非好汉!”国庆假期,我们一家人跟随旅游团去了我向往已久的长城。大巴车上,导游讲了“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并提出了一些相关问题,车上的所有人都积极抢答,通过这次互动,使我对长城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了解。万里长城是人民共同的遗产,是人类共有的名胜古迹。

快到长城了,我的心情就情不自禁地激动起来。下车后,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来到长城脚下。放眼望去,它像一条卧在千山万岭上的长龙,既看不到头,也看不见尾。爸爸对我说,长城全长12600里,最早始于春秋时期,当时是为了抵御少数民族的侵略而修建的,春秋各国都修建有自己的长城,只不过距离都很短。当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他动用了百万人,修筑了宏伟壮观的万里长城。这长城总共跨越15个省份,用城墙和烽火台等防御措施构成,它是中国人民勤劳与智慧的结晶!

小作者通过自己看到的和爸爸介绍的,形象地写出了长城的长、建筑宏伟的特点。

我们走啊走——走得满头大汗,登上长城,看到群山环绕,树林茂盛,气势雄伟,非常壮观!我们好不容易登上了好汉坡,那里人山人海,我看见一块大的石碑上,有敬爱的毛主席写的七个字“不到长城非好汉”,我们赶紧拍照留念。从现在开始,我就是真正的男子汉了!?

继续向前走,大概行进了500米左右,我看见城墙上有一个个小洞,事先查阅过有关长城的资料,我知道那是战士们防御敌人打仗用的。这坚固的城墙是用数不胜数的巨大的条石和厚的城砖建成的,足足有七八层楼房那么高。内部填满泥土和石头。墙上顶地面的地方铺满方砖,十分平整。墙顶外侧筑有高两米的垛口,上有瞭望孔,下有射击口,内侧建有宇墙,城墙每隔一段筑有一个堡垒似的方形台,城台有高有低,高的叫敌楼,是用来瞭望传令和战士住宿的地方,低的叫墙台,高度和城墙差不多,但突出墙外,四周有垛口,是巡逻放哨的地方。

今天的长城,早已失去了军事的价值,但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了广大中外游客,成为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站在长城上,我仿佛看到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情景,我为祖国能有这样举世闻名的文化遗产而骄傲和自豪!

能把资料中有关城墙的介绍,经过整理、提炼,用自己的话清楚地写了出来。真棒!

结尾处收笔自然,表达了作者对游览长城的意犹未尽之情。

从远到近地描写,让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1.构思:文章以作者的游览足迹为主线,条例清晰地写出了长城的长,登上“好汉坡”的所感,以及对城墙做了详细的描写。

2.语言:全文语言准确、流畅自然,较为生动。恰当地使用了列数字等说明方法和比喻等修辞手法,给文章增色不少。透过自己亲自游览长城的经历,真挚的感情在文字间自然流露,表达了对长城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