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参与国际机制:进程和成效

中国参与国际机制:进程和成效

时间:2023-08-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71年10月,中国在联合国恢复了合法席位,以此为标志,中国开始初步参与国际机制。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调整了对外战略,逐步从自我封闭走向对外开放,并发展成为世界上国际化程度最高、参与国际机制最为积极的国家之一。(一)国际政治机制冷战后中国积极参与国际政治机制,不论是全球层面、区域层面还是双边关系,中国的参与程度前所未有。目前,中日韩三国领导人会晤机制已初步形成,并初步提出了东亚共同体的构想。

中国参与国际机制:进程和成效

新中国成立后的五六十年代,由于西方国家拒绝承认新中国,加上意识形态、社会制度、价值观以及外交战略的分歧,在东西方严峻对峙的国际环境中,中国选择了游离于西方主导的世界体系和国际机制之外,甚至成为西方主导的国际机制的主要挑战者。70年代,国际形势发生很大变化,苏攻美守的态势使苏联霸权主义横行,中国需要借助美国力量一起抗衡苏联。1971年10月,中国在联合国恢复了合法席位,以此为标志,中国开始初步参与国际机制。及至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后,中国迈出了参与国际机制的新步伐。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调整了对外战略,逐步从自我封闭走向对外开放,并发展成为世界上国际化程度最高、参与国际机制最为积极的国家之一。通过中国参与国际机制的历史过程可以发现,虽然几经摇摆,最终还是完成了从“中国之世界”向“世界之中国”的转变,从“局外者”向“局内者”的转变。[71]

随着冷战的结束,两极对峙的格局一去不复返,旧的受冷战因素制约的各种藩篱也随之消失,世界的总体形势在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流。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并行,国际合作和协调的作用日益突出,国际机制的重要意义也越来越受到各国重视,各种层次的国际组织和机制迅猛发展。政治形势的缓和和经济发展的需求推动各国更加注重对外交往和发展相互关系。中国也不例外,进入90年代以来,中国确立了全方位外交新格局。中国抓住历史机遇,以积极参与者的身份开始全面融入国际机制,在各种层次和领域展开了全方位的行动。

(一)国际政治机制

冷战后中国积极参与国际政治机制,不论是全球层面、区域层面还是双边关系,中国的参与程度前所未有。

1.参与人权保障机制。人权问题也是西方国家寻找指责和抨击中国的借口。从监狱管理制度到新闻出版制度,从计划生育政策到西藏民族自治区政策等,都是西方国家指责中国的热点领域。面对这种压力,中国一方面反对西方国家以人权为幌子干涉中国内政,另一方面,中国也加强与西方国家的交流和对话。有鉴于此,中国政府在冷战后加快了参与国际人权保障机制的步伐:1998年,中国政府签署了《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国务院也发表了《中国人权状况》白皮书,白皮书全面系统地向国际社会介绍了一个事实,那就是中国在人权状况以及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从而驳斥了西方国家对中国的诬蔑。加入国家人权保障机制,一方面有利于增进与世界各国的交流和理解,减少隔阂和误会,另一方面也是中国积极融入国际机制的表现。

2.东亚合作机制。东亚地区各国在冷战后表现出较强的合作和交往愿望,为了团结合作和促进共同发展,区域内的各种合作机制发展迅速。首先,单就东亚地区来说,中国、日本韩国是近邻,在文化、历史和传统上渊源深厚,又都是东亚地区大国,因此三国形成合作机制意义将十分重大。目前,中日韩三国领导人会晤机制已初步形成,并初步提出了东亚共同体的构想。其次,东亚地区另外一个重要机制是东盟,冷战后,中国积极参加东盟地区论坛、“中国+东盟”首脑非正式会晤,并同日本、韩国一起构成“东盟+中日韩”的合作机制。东盟虽然在严格意义上属于东南亚的地理范畴,但是随着中国的参与和融入,东盟显著地提高了在区域内和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中国与东盟确立了面向21世纪的睦邻互信伙伴关系,从而促进了东亚地区国家间的安全合作和经济合作。再次,除了参与固有的国际机制外,2001年,在第六次会晤中,乌兹别克斯坦加入该机制,六国共同签署《上海合作组织宣言》,上海合作组织正式成立。上海合作组织是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反映了中国加强同周边国家友好关系的良好愿望,同时也是中国维护地区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所取得的积极成果。

3.在双边关系上,建立一系列伙伴关系。冷战后,大国关系趋于缓和,建立各种形式的伙伴关系成为新趋势,并逐渐向机制化的方向发展。中国努力与当今世界各大国建立各种形式的伙伴关系,目前为止,已经与绝大多数大国建立了伙伴关系。例如,中美中欧均致力于建立各种形式的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中欧还建立了领导人年会晤机制;周边国家关系方面,中俄双方已经建立了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在中日双边关系上,双方建立了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合作伙伴关系;中韩建立了全面合作伙伴关系。中国致力于与各大国建立各种形式的伙伴关系,表明中国在融入国际社会中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同时也表明了中国在大国关系的协调和运作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中国的国际地位和作用大大提升。

(二)国际经济机制

国际经济机制的迅猛发展是冷战后国际机制自身所体现出的一大特点。目前,国际经济机制的构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平稳运行起到了积极的协调和规范作用。[72]冷战后的中国经济发展迅速,需要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体系。(www.xing528.com)

1.融入以世界贸易组织为主的市场机制。冷战后,中国国内经济与国际市场融合的加快,世界经济的发展越来越需要中国的参与,而中国的发展也越来越离不开世界。鉴于世贸组织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国政府早在1986年就提出了重返关贸总协定的申请;1995年,世贸组织总理事会决定接纳中国为观察员。之后,中国为加入世贸组织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在坚持权力与义务相平衡的原则下,中国先后与世贸组织的36个主要成员国进行了长达15年的艰苦谈判。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成为世贸组织的第143个成员。加入世贸组织有利于中国直接参与21世纪国际经济贸易相关规则的制定和决策,从而改变过去被动接受别人制定规则的不利状况,在机制内部维护权益,实现国家利益。

2.融入并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冷战后,中国顺应国际经济发展潮流,积极融入并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进程。首先,对亚太经合组织(APEC)的融入与推动。自中国加入APEC近20年来,中国从发展中国家立场出发,积极参与APEC的贸易投资自由化运动,推动成员国的经济技术合作,在取得令人瞩目的经济成就的同时,也为推动区域经济增长和稳定地区经济作出了积极贡献。其次,在东亚,中国的积极行动也成效显著。在积极推动中日韩合作的同时,中国还注重加强同东盟发展相互关系。2002年中国—东盟第六次领导人会议上,双方签署协议决定2010年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2010年1月1日自由贸易区正式全面启动。

(三)国际安全机制

在积极参与并融入国际政治和经济机制的同时,从维护国家安全、地区稳定和促进世界和平的角度出发,中国在国际安全机制上的参与力度也前所未有。

首先,在全球层面上,中国积极支持与参与联合国维和机制。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程度是在不断加深的,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后,中国的参与次数和规模都明显地超过了先前。中国不仅自己支持联合国维和机制,也呼吁世界各国重视联合国维和机制。从1998年8月中国参与联合国塞拉利昂观察团开始,中国对国际安全机制的参与程度逐渐向更深层次和更广范围扩展。除联合国塞拉利昂观察团外,中国还参与了联合国东帝汶过渡当局、联合国埃厄特派团、联合国波黑特派团、联合国刚果(金)特派团、联合国东帝汶支助团等国际安全行动。总之,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机制的二十多年虽然时间不长,但却意义重大。中国积极融入作为国际安全机制主要构成部分的联合国维和机制,充分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不避讳本国责任、积极履行国际义务的决心。更为重要的是,正是在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过程中,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逐步确立,有力回击了“中国威胁论”。

除了参与联合国维和机制外,中国还根据冷战后国际局势的变化,深化了对核武器和核战略的认识,积极响应国际社会的呼吁,参与了核不扩散机制。1992年,中国加入了《核不扩散条约》。1996年,中国加入《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向国际社会承诺出口原子能核技术仅限于和平利用,促进了国际核不扩散机制的完善和健全。中国积极推动核裁军,是唯一宣布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国家。

其次,在地区安全方面,为应对苏联解体和冷战结束对地区形势造成的影响,中国联合俄罗斯与中亚国家在上海签署了关于在边境地区相互裁减军事力量的协定,建立起了相互信任的安全机制。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在“五国机制”的基础上成立,经过21世纪最初十年的发展,上合组织已成为该地区安全与稳定的主要机制。

除了军事、政治、经济和安全等方面的机制外,中国还在环境、卫生、跨国犯罪等方面积极参与和融入各类国际机制。总之,冷战后的中国不仅已经全面、深入地参与并融入到了各类国际机制之中,而且积极阐述自己的主张,提出更多的建议,也承担了更大的责任。在此过程中,中国的良好国际形象得以树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