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海外利益:中国多边外交的主要特点

中国海外利益:中国多边外交的主要特点

时间:2023-08-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的多边外交只有立足于维护主权、独立自主的基础之上,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这也是冷战后中国多边外交的重要特点之一。不结盟与合作的基本理念是中国推行多边外交的重要保证。中国的多边首脑外交往往包含着大量的双边首脑外交活动,这表明中国在国际社会地位的显著提高。

中国海外利益:中国多边外交的主要特点

(一)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原则

从冷战后中国参与多边外交的实践来看,强烈的主权意识始终贯穿于中国开展的多边外交活动之中,独立自主原则是中国多边外交始终不变的立足点,是冷战后中国开展多边外交活动的最鲜明特点。中国在外交中强调主权意识,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原则,在任何形势下都不会过时,它更成为中国在冷战后越来越频繁地参与多边外交活动的重要思想保证。没有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就不能成为国际舞台上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更不能发挥自己独特的影响力。中国的多边外交只有立足于维护主权、独立自主的基础之上,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以不结盟与合作为基本理念

邓小平曾指出:“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中国同任何国家没有结盟关系,完全采取独立自主的政策,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决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51]在与世界各国的多边交往中,中国政府提出要根据世界的发展趋势和自身的利益要求来处理与不同类型国家的关系,不再以意识形态划线,也不再重复划分敌我友,团结一部分国家打击某个或某些国家,而是以不结盟与合作为基本理念。这也是冷战后中国多边外交的重要特点之一。全球化趋势要求中国多边外交的领域进一步深化与扩大化,对中国多边外交提出了新问题和新任务。在不结盟的前提下,中国通过多边外交广泛开展与国际社会的合作,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保持与发展友好关系,不仅为中国的发展创造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还对地区甚至整个国际社会的和平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不结盟与合作的基本理念是中国推行多边外交的重要保证。

(三)多边外交所涉及的领域广泛

改革开放前,中国的多边外交活动主要集中在政治领域。80年代以来的中国多边外交取得了历史性突破。中国在加强同联合国的关系的同时,与全球性国际组织如WTO和地区性组织和会议欧盟、东盟、APEC等加强了联系,对第三世界的一些组织如不结盟运动、非盟、阿盟给予了积极的支持,还加入了一系列国际多边条约机制。中国多边外交的内容涉及政治、安全、军事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在政治领域,中国不仅以联合国为平台,全面参与全球事务,还始终致力于推动地区组织的建立与发展,区域性多边外交得以深入开展;在经济领域,中国不仅加强与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经济组织之间的合作,还日益广泛地参与到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简称APEC)这样的地区性经济组织的多边活动中;在安全领域,中国支持在平等参与、协商一致、求同存异、循序渐进的基础上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地区安全对话与合作,先后参加了东盟地区论坛、“上海五国”(上海合作组织)、朝鲜六方会谈、亚洲相互协作与建立信任措施会议、亚太安全合作理事会、东北亚合作对话会等多边安全对话合作进程;在全球问题解决方面,中国参与了联合国组织的旨在讨论全球范围内的环境、难民、跨国犯罪、恐怖主义、人权、反腐败等重大国际问题的各种会议;在文化领域,中国积极参与社会文化领域的国际多边机制,利用国际机制保护中国文化,吸收外来文化,展开文化交流与合作,增进沟通,谋求共同发展。

(四)多边外交形式多样

从参与的主体来看,中国的多边外交包括了多边首脑外交、多边政党外交、多边民间外交、多边军事外交等等。

1.多边首脑外交

多边首脑外交是冷战后中国多边外交的最主要形式。首脑外交的行为主体当然是首脑,即个人。但是这里的个人并不是普通的个人,而是国家的最高领导人。在对外交往中,国家的最高领导人往往代表的就是国家本身,代表的是国家的利益,是推动国家间关系发展的重要纽带。过去中国还不善于利用多边聚会的场合加强首脑之间的交往,这种情况近年来已有所改变。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首脑外交空前活跃,国家主席、总理频频出现在多边舞台,展现了大国的风采。“我国全方位多边首脑外交主要表现为:开展区域性多边首脑外交与参与全球性多边首脑外交并重;重视与发展中国家的多边首脑外交的同时,也非常重视与发达国家的多边首脑外交。”[52]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多边首脑外交的主要特征:(l)多边首脑外交活动频繁化;(2)多边首脑外交的规范化,即时间频率规范化和领导人分工规范化;(3)多边首脑外交活动内容多样化;(4)多边首脑外交的包容性。多边首脑外交是双边首脑外交的发展,是双边首脑外交的多项组合。中国的多边首脑外交往往包含着大量的双边首脑外交活动,这表明中国在国际社会地位的显著提高。

2.多边政党外交

多边政党外交是冷战后中国多边外交的重要形式之一。冷战后政党外交开始越来越多地被世界各国所运用,极大地丰富了多边外交的内容和形式。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执政党,党的对外工作不仅是党的事业发展的关键,同时还是中国总体外交的关键。党的对外工作始终服务于国家的总体外交目标,始终服务于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的发展。积极开展党的对外交往,不仅是中国了解世界、走向世界的又一途径,还日益成为国际社会认识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以及展示中国民主、进步、开放、创新的新时期形象的重要窗口。

中国共产党开展多边外交的工作面不断拓宽,交往的对象日益广泛,工作的内容持续深化,外交的形式更加多元化。五年来,中国共产党与30多个国家的近百个政党建立了党际关系,其中包括了南太平洋岛国、中东地区、中美洲加勒比地区的朋友;与共产党、工人党、社会党、工党、保守党等传统政党的关系有新发展,与绿党等新兴政党关系取得突破,与欧洲议会主要党团政党国际组织关系有所拓展;在中国的多边政党外交中,不但有参观考察、理论研讨、政治对话、经济文化合作研讨,还有探讨治国理政、兴邦立国之策以及国际和地区问题的解决之道,商谈促进国家关系发展的新途径、加强各自党建的新方法。(www.xing528.com)

3.多边民间外交

民间外交是以各国人民之间进行国际交流为重心的一种外交形式。它是与官方外交相对而言的。民间外交具有领域广泛、渠道多样、方式灵活的特点。民间外交可以通过国际友人、社会团体或其他非政府组织之间的交流,增进各国人民间的了解和信任,加深人民间的友谊,进而以“自下而上”的方式推动国家间关系的发展和国际政治经济问题的解决。

民间外交一直都受到中国国家领导人的重视。邓小平同志曾指出,中国必须积极开展人民外交活动,如果只有政府的合作而没有民间的交往,国家关系是不可能有扎实基础的。进入新世纪,中央新一代领导集体对民间外交更加重视,胡锦涛主席出席2004年对外友协成立50周年的庆祝大会上发表讲话并强调,中国政府一贯高度重视民间外交,始终把民间外交作为国家总体外交的有机组成部分,始终发挥民间外交的重要作用。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的民间外交不断深化。2001年2月27日“博鳌亚洲论坛”的成立,是中国民间外交浓墨重彩的一笔。它作为一种真正由亚洲人主导的民间多边论坛,对亚洲国家之间的官方外交是重要补充,有助于增进共识、合作及睦邻友好关系,有助于推动亚洲的发展进程。根据数据显示,截至2006年底,全国共有30个省区市和309个城市,与五大洲119个国家的335个省和1057个城市建立了1401对友好城市关系,5年间年均增长66对。在过去5年,对外友协共接待100多个国家1600多个代表团的总计近两万人次来华访问。在过去5年里,对外友协与五大洲40多个国家开展文化交流项目达180个,举办各类大型演出、展览活动超过500场次。[53]由此可见,多边民间外交是为中国的总体外交服务的,它为中国开拓与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之间的多边外交带来了新的力量。

4.多边军事外交

中国的多边军事外交正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中国军队积极支持在平等参与、协商一致、求同存异、循序渐进的基础上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地区安全对话与合作。中国军事外交一向把发展同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放在首位。1996、1997年我国与中亚五国连续签署了《关于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的协定》和《关于在边境地区相互裁减军事力量的协定》。近年来,中国军队多次派员参加亚太地区多边安全会议、亚太地区防卫当局官员论坛、东北亚合作对话会、东盟地区论坛会议以及各类多边安全研讨会等活动。日益活跃地参与这些多边安全活动,有力地宣传了中国外交和国防政策,起到了增信释疑、建立信任的作用。

5.多边议会外交

议会外交是指各国议会之间为促进国家关系的发展而进行的外交活动,是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议会外交的主体。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议会外交也逐步走上了舞台,并在国际交往中不断发展和完善。

第一,与外国议会之间的多层次互访不断增多。从2003年到2008年,吴邦国委员长先后10次出访,委员长会议组成人员出访达58次,足迹遍布五大洲,与到访的多个国家签署了一系列合作协议。同期,外国109个议长、副议长应邀访华。通过高层直接沟通和交流,中国与发达国家议会之间政治互信不断增强,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关系不断发展,与发展中国家议会的传统友谊得到发扬光大。除了高层互访之外,中国全国人大的对外交往还包括议员、专门委员会、友好小组、办事机构、助手和地方立法机构之间的交流,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交流体系。在中国九届全国人大期间,外事委员会五年间以外事委名义共邀请接待了60个国家的79个代表团963人;会见其他部门邀请访华的各国议员、政府官员、各界人士及驻华使节共400余次2300余人;组派了14个代表团分别出访了40个国家。[54]

第二,与外国议会之间的定期交流机制逐渐完善。从1981年中国全国人大与欧洲议会建立交流机制开始到2008年,全国人大与10多个国家的议会实现了机制化交流,与178个国家建立了议会之间的联系,与外国议会对等成立了98个友好小组。一个以全国人大为主的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包括周边国家、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及多边组织在内的全方位的中国议会外交格局已经基本形成。

第三,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性议会组织的多边事务。截至2008年,中国全国人大已经参加了世界议长大会、各国议会联盟、亚洲议会大会、亚太议会论坛、拉美议会、东盟各国议会间大会、太平洋岛国论坛议长会议等12个国际议会组织,成为3个地区议会组织的观察员。2004年1月,中国作为东道主在北京主持召开了亚太议会论坛第12届年会。2008年6月,全国人大又成功举办了第五届亚欧议会伙伴会议。这些多边议会活动,展现了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此外,近年来全国人大还承办了一些专门性的多边议会活动。比如第5届亚欧年轻议员会议、议会世贸大会香港会议、第5次亚洲女议员和女部长会议等重要国际会议,全面深入阐述了我在人权事业、气候变化妇女发展等问题上的立场观点,尤其是对推动建立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主张。

作为总体外交的一部分,中国的议会外交规模不断扩大,内容逐渐充实,作用日益凸显,经历了一个逐步完善和务实发展的过程,议会外交以其自身的优势和特点,推动对外交流,促进经贸合作,服务国内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在国家总体外交大局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