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从以前中国参与多边外交的实践来看,还是从已有的研究结果来考察,参与多边外交已成为中国无法拒绝的现实选择。在新世纪,我们要实现和平崛起的国家战略目标,在极为复杂的国际环境下,必然要求我们顺应世界潮流,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创造一个和平与稳定的国际环境;减少美对我的战略压力,拓展我国的活动空间;维护和增进我国国家利益;确立我负责任建设性大国的身份和形象。而这一切的实现,都要仰赖多边外交这一手段所提供的支持。
(一)参与多边外交是顺应世界潮流和改革开放的需要
当前,经济全球化速度加快,区域一体化迅猛发展,世界各国的相互依存加强,相互交往日益增多。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由于一国对外行动的涉及面日趋宽泛,使其在制定外交政策和采取外交行动时,必须采取更为开放的态度;另一方面,各国不同利益相互碰撞的概率加大,国际社会的矛盾和冲突时有发生,给国际关系带来许多不确定因素。这就需要全球性的宏观政策和管理,需要建立新的国际规范、国际制度与机制,这些都使得多边外交有了更广阔的活动空间。自冷战结束以来,国际上多边外交呈现空前活跃的态势,而且形式与内容日趋丰富和多样化,形成了以联合国为中心,各种区域或次区域组织迅速发展的庞大组织网。仅有双边外交已无法满足国际形势发展的需要,背靠国际制度和国际组织开展多边外交已经成为任何国家外交不可拒绝的现实选择。[41]中国要发展、图强大,自然不能自绝于国际社会之外,参与多边外交则必然成为我们的现实选择。
胡锦涛同志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外交的根本任务和基本目标:维护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争取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睦邻友好的周边环境、平等互利的合作环境和客观友善的舆论环境,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多边外交较好地适应了这一要求。
(二)参与多边外交是更有效地维护国家利益的必然要求
国家利益是一国外交政策制定的基石和出发点,也是检验一国外交成败得失的根本标准。只有对国家当前的国家利益和今后的国家利益有一清醒认识,才能制定正确的外交政策和对外战略,才能以整体协调、主动、长远的姿态来发展对外关系。[42]面对当前全球化趋势的加快、国家对外联系增多、国际规范与机制的强化趋向必然会对国家的主权形成巨大的冲击的现实,中国在国家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均有限的条件下,应尽可能地通过多边外交活动,调整同其他大国间的关系,减弱我国所受到的战略压力,利用多边合作机制,缓解由于不可避免的政治、经济和安全等方面的某种程度的主权让渡而带来的消极作用。中国在多边外交活动中,不仅充当国际多边论坛的旁听者,更要成为具有举足轻重作用的论坛发言人,在国际规范和国际制度的制定与修订过程中发挥更具建设性的影响力。[43](www.xing528.com)
(三)参与多边外交是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的需要
中国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发展问题。我国为促进经济发展,既参与了区域性的国际合作,也参与了全球性的安排。一国要获得尽可能多的经济利益,它就不应游离于多边体系之外。
正是各国对国家利益最大化的追求导致了成员国身份的多元化:一方面表现为成员国同时是多边贸易体系与区域经济集团的成员;另一方面表现为一国同时是多个区域集团的成员,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区域集团的“开放性”。作为我国一方面要尽快融入多边贸易体系(WTO)中;另一方面要积极参加区域经济集团及次区域经济合作,以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在全球范围内获得尽可能多的国家利益。[44]
(四)实行多边外交是中国建立负责任建设性大国形象和身份的必然要求
中国在实行改革开放、融入国际社会的过程中,虽然一再表明,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决不搞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中国是以合作、建设性的态度参与国际体系的运行的。但是,中国毕竟是一个快速崛起的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同时又拥有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和核武器。中国综合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以及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力已是无可争辩的事实。国际社会日益众多的关注,各种利益的摩擦和所谓的“中国威胁论”正在逐渐增强和显而易见。[45]面对新的安全困境,传统双边外交不足以承担增信释疑的重任。中国需要在更大范围、更有影响力的外交领域,发出更强有力的声音和进行更坚定的行动来协商对话,化解分歧,增信释疑。在全球化趋势下,相对双边外交而言,多边外交领域由于其更广泛的活动空间和更多参与的行为体,因此可以成为一个更有利于中国向国际社会进一步阐明自己的对外方针和处理国际关系原则立场的领域。借助于这一渠道,中国可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世界表明,崛起的中国只会对世界和平与稳定,特别是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产生更积极、更具建设性的作用,也可加深中国与各国的信任度,消除或缓解其他国家和人们的疑虑,驳斥敌视中国的攻击,减少和缓解中国富民强国之路上的外在阻力。中国还可以通过开展多边外交,明确在国际体系中的自我定位,强化全球意识,进一步树立起中国是一个建设性和负责任的大国形象。[4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