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海外利益与软实力构成要素

中国海外利益与软实力构成要素

时间:2023-08-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随后Soft Power一词传入中国并被翻译为“软实力”。硬力量是指包括军事、经济、资源等力量在内的有形力量,而软力量则是指一国的文化、制度和价值观等无形力量。实际上,软实力“就是精神力量,包括政治力、文化力、外交力、国际力等软要素,约瑟夫·奈把它概括为吸引力、同化力、导向力和仿效力”。

中国海外利益与软实力构成要素

Soft Power 一词由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院长约瑟夫·奈教授在上世纪90年代首次提出并使用,约瑟夫·奈本人指出,“我首次提出‘软力量’的概念是在《谁与争锋》一书中。该书于1990年出版,旨在反驳当时流行一时的美国衰落论……2001年我在撰写《美国力量的悖论》一书时再次运用了‘软力量’理论。书中我提醒应当警惕发生‘胜利主义’这种与1990年我所告诫的‘衰落主义’相对立的错误”。[1]随后Soft Power一词传入中国并被翻译为“软实力”。[2]纵观约瑟夫·奈本人对软实力研究的成果,其对这一概念的认识和界定大体经历了如下三个时间段的丰富与补充:

第一阶段为概念提出:在1990年发表的《美国能够领导世界吗?》一文中指出,“软实力是用以指称相对于国家、民族、边界、领土等硬权力而言的文化生活方式、意识形态、国民凝聚力和国际机制等,也就是指意图通过吸引力感召力、同化力来影响、说服别人相信和同意某些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和制度安排等,从而获得理想结果的能力”。[3]

第二阶段为概念发展:1999年,约瑟夫·奈将软实力重新界定为,“是一个国家的文化与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它通过吸引力而非强制力获得理想的结果,它能够让其他人信服地跟随你或让他们遵循你所制定的行为标准或制度,以按照你的设想行事的能力”。[4](www.xing528.com)

第三阶段为概念的再思考:2004年,约瑟夫·奈对认识了又进行了简短的概括,认为“软实力是一种能力,它能通过吸引力而非威逼利诱达到目的,这种吸引力来自一国的文化、政治价值观和外交政策”。[5]

我们可以透过约瑟夫·奈不同时期对软实力的不同概括来分析软实力的构成要素:在1990年概念提出时期,“软实力”的构成要素体现在五个方面,即文化、生活方式、意识形态、国民凝聚力及国际机制;在1999年概念发展时期,“软实力”的构成要素简化为两个层面,即来自国家文化和意识形态两方面的吸引力;在2004年概念再思考时期,定义体现出来“软实力”的构成要素来自三个方面,即文化、政治价值观及外交政策等。不难看出,无论是1990年的“五要素说”还是1999年的“二要素说”亦或是2004年的“三要素说”,我们可以看出,软力量是相对于硬力量而言的。硬力量是指包括军事、经济、资源等力量在内的有形力量,而软力量则是指一国的文化、制度和价值观等无形力量。硬力量是一种硬性的命令式的力量,是一种支配力,通过军事打击、威胁、经济制裁等强制力发挥作用,强迫别人做本来不想做的事情。而软力量则是一种软性的同化式的力量,是一种吸纳力,通过吸引力使得别人心甘情愿按自己意愿去行事。实际上,软实力“就是精神力量,包括政治力、文化力、外交力、国际力等软要素,约瑟夫·奈把它概括为吸引力、同化力、导向力和仿效力”。[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