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保障国际石油供给安全靠一国的努力难以实现,开展多边合作是最有效的措施。中国再也不能继续保持“旁观者”的角色,而是一个重要的“参与者”。[29]而亚洲石油消费国乃至国际形形色色的国家或组织在石油问题上利益相关,有必要通过合作,共同抵御风险。
(一)推动建立亚洲石油市场,确立亚洲石油价格机制
由于亚洲没有统一的石油价格机制,所以包括中国和东南亚、南亚国家在内的亚洲国家和地区饱受“亚洲溢价”[30]之苦。在1996~2003年的8年中,亚洲与美国在进口中东地区的石油价格上的差价已经由每桶1美元左右扩大到2美元,亚洲国家支付的“溢价”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31]以每桶平均多支付1~2美元计算,亚洲国家每年在石油上就得多支付50~100亿美元,这使得包括中国和东盟在内的亚洲国家经济增长中的部分收益被不公平地转给了石油出口国。导致亚洲溢价的直接原因是石油定价机制。[32]从本质上讲,与亚洲国家缺乏石油供应渠道的多元化,对中东石油的过于依赖及基准价格的选取有直接关系。2010年美国从中东地区进口的石油量仅占其全部进口量的14.9%,欧洲也不过是19.55%。反观亚太地区,2010年全年,中国、日本、印度从中东进口的石油分别占其全年石油进口总量的40.2%、79.71%和72.61%,其他亚太国家也高达63.6%(见表4-1)。
更为严重的是,这种“亚洲溢价”现象正在向整个能源领域弥漫,极大地损害了亚洲的经济竞争力,给亚洲经济埋下愈来愈大的隐患。该问题越来越受到亚洲各国政府的重视,2002年菲律宾在东盟与中日韩三国的共同会议上首次提出了“亚洲溢价”问题,得到与会各国的响应;2003年11月,在泰国曼谷举行了第一届“东盟+3”石油市场论坛,该次会议广泛讨论了亚洲溢价问题。会议同意,“东盟+3”国家需要采取一致和联合的立场,处理亚洲石油市场,包括亚洲溢价和石油安全问题,并推动适当的“东盟+3”国家与中东石油产油国的对话。通过合作消除“亚洲溢价”,建立亚洲自己的价格机制。
表4-1 2010年亚太、美国、欧洲三大石油消费区对中东依赖程度[33]
在亚洲地区,中国可与东盟及日、韩、印结成战略合作伙伴,通过与石油输出国的平等对话消除石油溢价,并且通过油气领域的合作共同努力尽快推动亚洲石油市场的建立,形成亚洲石油价格机制,获取参与石油及其他能源的定价权,确保以稳定的价格获得能源的安全供应。
(二)共建亚洲能源保障共同体,建立地区共同石油储备体系
目前除日本和韩国外,亚洲其他国家或在筹备或还没有建立其国家石油储备,政府难以在石油供应中断的情况下调控市场。中国的战略石油储备计划已于2005年正式实施,但中国国家石油储备还远未达到目标。印度从2004年便积极着手建立国家战略石油储备体系,从2007年7月开始在印度西南部港口城市芒格罗尔以及东部港口城市维沙卡帕特南建设三个战略石油储备基地,总储存能力约500万吨,将在2011~2012年间储存石油。而在东南亚,该地区唯一的欧佩克成员国印度尼西亚近年来国内原油产量减少,消费量却不断增长,现已变为石油纯进口国。国际能源署(IEA)估计,印尼原油储备是12天用量,石油制品储备是17天用量。东盟另一大国泰国,没有石油国家储备制度,民间石油公司分别持有36天原油、22天石油制品的储备量。此外,菲律宾既没有国家储备制度,也不对民间提出储备义务,国内三家主要石油公司为维持正常运转,手中握有20天原油和石油制品的库存。[34]由于中东局势不稳及“亚洲溢价”等因素,东南亚、南亚国家也越来越关心原油供应的稳定。[35]因此,中国与日、韩、印及东盟等亚洲国家一起建立与各自经济水平相适应的石油储备并开展相互间的国际合作是预防紧急事件的关键措施。
据能源问题专家徐小杰分析,未来油气需求主要来自东北亚、东南亚、南亚和欧洲大陆。这是一个环绕着“石油心脏地带”的两个“内需求月形地带”。[36]中、日、韩、东盟甚至印度都在此“内需求月形地带”内。因此,中国和东南亚、南亚国家以及韩、日一道共建东亚能源安全保障共同体,将石油从一种地区竞争的武器变成一种地区联合的纽带,由多个国家共同承担和分担石油风险,可总体上加强地区的集体抗风险能力,分享集体石油安全利益。[37]中国与东南亚、南亚在共建石油安全保障共同体和地区石油共同储备体系上利益相关,具有很大合作空间,可通过“10+1”、“10+3”或“10+6”等合作平台展开合作,实现双赢或多方利益共享。
(三)携手共建石油安全通道,保证石油供应安全
对包括东南亚、南亚在内的一些亚洲石油进口国来讲,保证运输线路安全畅通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鉴于亚太国家的石油进口对中东地区依赖很大,中东又是一个极不稳定的地区,恐怖主义和民族极端主义猖獗,这对中国、东南亚、南亚国家的石油运输和管道运输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因此中国与东南亚、南亚国家在维护石油运输线路和管道方面存在着许多共同利益。彼此之间应加强合作打击恐怖主义,共同改善和维护石油运输线路网络。在运输管道建设上,如中缅油气管道、开凿克拉地峡运河、修建贯穿克拉地峡的输油管道、建造泛亚石油大陆桥、修建从吉大港到昆明、修建从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到新疆的输油管道以及从印度的加尔各答经缅甸到昆明的输油管道等项目的构想、可行性研究以及建设,彼此都有很大的合作空间。中缅油气管道项目就是中国与东南亚有关国家双边合作的成功典范。在南亚地区,近年印度正在筹划建设中的从伊朗经巴基斯坦到印度的油气运输管道(简称“IPI管道”),[38]印方有人建议将这条管道延伸至中国,这无疑将是中印重要石油合作的路径之一,是一种双赢,甚至是多赢的选择,必将对保障双方石油安全产生积极影响。中印两国同处亚洲,同样经历着经济的高速发展,都是石油进口大国。印度和中国甚至日本等其他亚洲石油进口大国合作,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国际油价,防止两败俱伤。与贸易相比,中巴之间的石油合作问题则更为重要。在中国石油安全的“南亚版图”中,巴基斯坦是一枚重要的棋子。来自伊朗和沙特等中东国家的石油和天然气,可以通过巴基斯坦的中转,源源不断地输往中国。从巴基斯坦瓜达尔港通往中国新疆的瓜达尔港工程输油线路正在建设之中,这将成为多赢互利的合作举措。[39]
【注释】
[1]储产比是与产量相联系的另一个反映石油生产潜力的参数,它是指每年年底石油剩余可采储量与该年产量的比值。储产比越高,说明未来的生产潜力越大;储产比越低,说明未来的生产潜力越小。
[2]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June 2011,p6,p20,p30,http://www.bp.com/assets/bp_internet/globalbp/globalbp_uk_english/reports_and_publications/statistical_energy_review_2011/STAGING/local_assets/pdf/statistical_review_of_world_energy_full_report_2011.pdf.
[3]中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1》,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年版。
[4]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IEA),World Energy Outlook 2010,p97,(http://www.worldenergyoutlook.org/docs/weo2010/toc_extended.pdf),2010.
[5]倪健民主编:《国家能源安全报告》,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页。
[6]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IEA),Key World Energy Statistics 2011 , October 2011, p28. http://www.iea.org/textbase/nppdf/free/2011/key_world_energy_stats.pdf.
[7]国家统计局:《2009年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2009/indexch.htm)。
[8]刘增洁、武初国:《我国石油安全供应面临的问题》,载《国土资源情报》2005年第10期,第52页。
[9]国家统计局:相关年份的《中国统计年鉴》,经整理;2006—2009年数据来源于田春荣:《中国石油进出口状况分析(2007—2010年)》,载《国际石油经济》,2008、2009、2010、2011年第3期,经整理。
[10]石油对外依存度指的是石油净进口量占国内石油消费量的比例。
[11]田春荣:《2010年中国石油进出口状况分析》,载《国际石油经济》2011年第3期,第15页。
[12]吴磊:《中国石油安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28页。
[13]IEA, World Energy Outlook 2000, p61;EIA, Annual Energy Outlook 2001 With Projection to 2020, p153;OPEC, Oil& Energy Outlook to 2020, p64;IEA, China’s Worldwide Quest for Energy Security, p19.(www.xing528.com)
[14]舒先林、阎高程:《石油:中国能源安全的核心与国际战略》,载《石油化工技术经济》2004年第20卷第3期,第12页。
[15]田春荣:《2010年中国石油进出口状况分析》,载《国际石油经济》2011年第3期,第19页。
[16]Yoichiro Sato, “ U.S. and Japan in the Malacca Strait: Lending Hands, not Stepping in ”,Pacific Forum , CSIS, Honolulu, Hawaii, July 12, 2004, http://www.csis.org/pacfor/pac0429A.pdf.
[17]钱峰:《印美想当马六甲警察》,2002年4月25日《环球时报》,第2版。
[18]周翎:《马六甲海峡能源博弈暗潮涌动》,载《国际瞭望》2005年第11期,第39页。
[19]Peter Gwin, “The Strait of Malacca Dark Passage”, National Geographic, October 2007, p133—134.
[20]郭力:《马六甲海峡海盗险情再度反弹》,2005 年7 月28 日《南方周末》。
[21]Mabro Robert, The International Oil Price regime: Origins, Rationale, and Assessment, In Journal of Oil energy Literature—Oxford Institute for energy Studies,VOL.XI,No.1,June 2005.
[22]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APEC),APEC Energy Demand and Supply Outlook 2009 ,November 2009,p134.
[23]童媛春:《石油真相》,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年版,第158页。
[24]Ministry of Economy, Trade and Industry, Government of Japan, 2010 Annual Report on Energy(Japan’s “Energy White Paper 2010”), June, 2010,p8—10.
[25]《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2000年10月19日《人民日报》,第2版。
[26]份额油就是按照一家油气企业在特定油田项目上所占份额的多少,对这部分份额的原油掌握支配权,在国际能源价格大幅波动的情况下,份额油可以保证以较低的价格稳定数量的原油。
[27]苏德勤、张永欣、黄磊:《世界油运市场与中国能源安全》,载《世界海运》2005年第1期,第14页。
[28]尹智博、陈列兢:《加强国家海上石油通道的安全建设》,载《人民日报内部参阅》2003年第32期,第2页。
[29]安尼瓦尔·阿木提、张胜旺:《石油与国家安全》,新疆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56页。
[30]亚洲溢价(Asian Premium)是指中东地区的一些石油输出国长期以来对出口到不同地区的相同原油采用不同的计价公式,从而造成包括中、日、韩、印和东盟等国在内的亚洲地区国家,在从中东地区进口石油时要比欧、美国家从中东地区进口石油支付更高的价格,这种不平等的价格损害了亚洲国家的利益。
[31]张建华:《亚洲地区中东地区原油溢价问题探讨》,载《国际石油经济》2005年第1期,第45—46页。
[32]中东产油国的定价机制是在基准价的基础上略作调整。欧洲的基准价是北海布伦特原油(IPE Brent)的价格,美国的参考价是美国西德克萨斯(WTI)的价格。而给亚洲的基准价,即所谓1986年成形的亚洲标准价格公式(Asian Standard Price Formula),是阿曼与迪拜的月平均价。
[33]BP,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June 2011, p18—19. 经整理。
[34]钟乃仪:《日本欲领头建亚洲石油共储体系》,2003年4月4日《中国石化报》。
[35]吴磊:《中国石油安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34页。
[36]徐小杰:《新世纪的油气地缘政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25页。
[37]郑羽、庞昌伟:《俄罗斯能源外交与中俄油气合作》,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第306页。
[38]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伊朗、印度以及巴基斯坦从各自国家的发展大计和能源安全考虑,筹划修建一条连接3国、全长2775千米的IPI天然气管道。但是,一度紧张的印巴关系以及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各方为保障本国利益的最大化,不断进行讨价还价,而美国、俄罗斯等大国也基于不同的战略考虑和目的,对该管道或持反对态度或参与其中。2009年5月23日,伊朗和巴基斯坦签署协议来落实将伊朗天然气运到巴基斯坦的工程。伊朗已经铺设了100千米长的管道,而巴基斯坦方面也已动工。
[39]张抗:《南亚—新疆与缅甸—云南油气管线方案的分析》,载《中外能源》2006年第11卷第2期,第1—2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