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学数学这样教(二年级)中的恐怖真相

小学数学这样教(二年级)中的恐怖真相

时间:2023-08-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看专业书,真是个恐怖的事情。但是,也正是这些恐怖感,会让你在啃完一本大部头的书之后,生成深深的满足感。这是“逆向设计”三个阶段的模板表格,小问题催发大思考。当下,因为希望自己能从两三个月翻一本专业书走向一个月看一本,我决定胡乱记录一下“阅读”的小文,鼓励鼓励自己哦。

小学数学这样教(二年级)中的恐怖真相

看专业书,真是个恐怖的事情。

恐怖1:越看越自卑——哇,作者怎么这么厉害!

恐怖2:越看越羞愧——哇,我怎么能这么无知!

恐怖3:越看越自责——哇,我咋只看这么点书!

恐怖4:越看越焦虑——哇,我错过了多少好书!

但是,也正是这些恐怖感,会让你在啃完一本大部头的书之后,生成深深的满足感。

这几日,啃下了这本《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它早就在我的书柜里,拖啊拖啊,总算看完了。

《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推崇为理解而教,倡导“逆向设计”。简单说,就是不是从我怎么教的角度去设计,而是要为了为学生的理解而教,就要先思考为什么要学。“我们是培养学生用表现展示理解的能力的指导者(这句话我读了N遍,仍然不是很顺),而不是将自己的理解告知学生的讲述者。”

逆向设计,分3个阶段(其实我们也蛮熟悉的):

1.确定预期结果(就是教学目标)。学生应该知道什么?理解什么?能够做什么?什么内容值得理解?什么是期望的持久理解?需要理解学习内容的优先次序。

2.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检测的各种类型的习题)。如何知道学生是否已经达到了预期结果呢?哪些证据可以证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在设计之前,要像“评估员”一样去思考。

3.设计学习体验和教学。思考几个关键问题:学生要有效地开展学习并获得预期成果,他们需要哪些知识(事实、概念、原理)和技能(过程、步骤、策略)?哪些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所需知识和技能?根据表现性目标,我们需要教哪些内容?指导学生做什么?以及如何用最恰当的方式开展教学?要完成这些目标,哪些材料和资源是最合适的?

书里的几张表格很“干货”。(www.xing528.com)

这是“逆向设计”三个阶段的模板表格,小问题催发大思考。

包含设计问题的单页模板

问题的设计,要关注“开放性”和“指导性”(这和探究性作业的问题设计理念不谋而合)。

基本问题图表

如何判断教师的评估(可对应为我设计的探究性作业,我设计的习题)一定是正确的?如何证明呢?就要多关注一些“维度”了。书中的六侧面量规表阐释得很全面。

看一本书,也都是带着自身经验去看的,因此,会时不时关注到自己平日里关注的内容,会尝试着把自己的经验与作者的经验去对接。

的确,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和评估证据,才能真正做好教学计划的细节——包括教学方法、教学顺序,以及资源材料的选择。教学是达到目的的一种手段,一个清晰的目标能够帮助我们在设计时有所聚焦,并能知道有目的的行为朝预期结果发展。

怎么说呢?可以看作是:使用地图去安排一个智慧之旅——给定一个目的地,最快且最有价值的路线指什么?也可以看作是:一份指导计划——学习者需要掌握什么才能有效地执行任务?在教育领域(不仅仅在练习中),哪些可以被看作是实际证据证明学生已经掌握了学习内容,并做好了运用理解、知识和技能来独立完成任务的准备?怎样设计学习才能使学生通过应用和反馈来发展能力?

我觉得基于理解的教学与一般的教学相比,不同之处在于设计者在决定教什么和如何教之前必须思考如何开展评估,而不是在一个单元学习即将结束时才构建评估(教学设计之前要确定好目标,设计好检测练习,这个有意思了吧)。

很厚的书,最后得试着变“薄”。

很少写这类专业书的阅读札记,一来是自己有点“小气”,自己的收获喜欢窃喜着收藏;二来专业书大多是宝藏书,内容多,非短短一文可结,也会想有这个工夫不如再看点书(其实并没有)……

当下,因为希望自己能从两三个月翻一本专业书走向一个月看一本(多了怕自己耍赖),我决定胡乱记录一下“阅读”的小文,鼓励鼓励自己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