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学数学教学法:创新实践,提高学生创作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法:创新实践,提高学生创作能力

时间:2023-08-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连带网络学习和作业的模式都要发生一些变化:要重视体验,重视表达,在动手做做、说说、画画中去理解一些概念——原本课堂时间紧张,如今娃们有大把的“创作”时间哦。这几日,娃们基于自己的知识经验,了解了“平均分”。“平均分”,怎么分,分得怎样的结果,对这个过程的理解,决定了孩子对除法意义的感知程度。每个孩子都能以“12”为主要数据进行创作表达,都能看到准确的“平均分”。有的作品,清楚体现了一图两除式。

小学数学教学法:创新实践,提高学生创作能力

这一段时间,关于停课不停学,出了N个文件,从统一部署的新课学习到现在一二年级不上新课,于是,我们将进度放缓,放缓。

连带网络学习和作业的模式都要发生一些变化:要重视体验,重视表达,在动手做做、说说、画画中去理解一些概念——原本课堂时间紧张,如今娃们有大把的“创作”时间哦。

这几日,娃们基于自己的知识经验,了解了“平均分”。“平均分”,怎么分,分得怎样的结果,对这个过程的理解,决定了孩子对除法意义的感知程度。

所以就先做做做、说说说吧。

为了呈现娃们的“说”,我又新学了一个技能“VUE”——30多个视频,每个视频截取了10秒(来自娃们的需求,是我进步的不竭动力)。

娃们利用家里的物品,有牛奶、糖果、瓜子扑克牌、笔、书本……动手分一分,说说怎样分,才每份“同样多”(奶声奶气,值得留念)。

做过,说过,自然还可以画一画,写一写,至于娃是用了直观图还是符号表达,还是两者皆得,那就看各自的理解与发挥了。

每个孩子都能以“12”为主要数据进行创作表达,都能看到准确的“平均分”。彼此之间的不同,主要是抽象程度的区别,也就是概括到符号的程度的区别,以及分法是否穷尽的区别,就不一一点评啰。

娃们互相欣赏同伴的作品(来之不易呀,好好欣赏,很多爸爸妈妈们发原图都是刚学会哦),是又一次学习。(www.xing528.com)

有的作品,有实物图、有简单的文字图示、有文字问题描述、有除法式子。

有的作品凸显了几个几,让乘除法得以联结。

有的作品,是一份数学连环画,融入了故事。

有的作品,除了文字、图示之外,还把除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都注清楚了。

有的作品,清楚体现了一图两除式。

有的作品,对于怎么分先全部有序罗列,再个别介绍。

各有各的方式,但是都以12为总数进行了平均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