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折理论或许可追溯到20世纪极负盛名的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创立的精神分析学说。该理论着重研究人因挫折感而导致的心理自卫。
严格地说,挫折理论不是一种激励理论。但是它确实对调整和引导员工行为的因素提供了有力的分析工具。因此,本章把它当做一种调整型激励理论来讨论。
1.挫折理论的基本内容
(1)挫折和挫折感
个人需求满足的过程有时是很不顺利的。当目标导向性行为解决需要(个体内部的不平衡)归于失败时,个体就感受到了心理挫折。人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由于主客观原因,致使行为受阻,未能达到目标,即遭受挫折是常有的事。挫折理论所注重的不是挫折而是挫折感,后者是行为主体对挫折的心理感受或称知觉。
挫折是客观存在的,但挫折感是主观的,即挫折的产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然而由此导致的挫折感及其对行为的影响却是因人、因情境而异的。一方面,挫折使人失望、痛苦,使某些人消极、颓废乃至一蹶不振;另一方面,挫折又可以给人以教益,使人们变得聪明起来,或者使人发奋努力,在逆境中奋起。挫折的两重性是对立统一、共存于统一体之中,又能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其转化机制即心理自卫。
(2)心理自卫及其机制
因挫折和挫折感而导致心理紧张,为消除或缓解心理紧张则会出现防卫性的心理反应,称为心理自卫。心理学家本尼斯认为:“对一个管理者来说,在心理概念中或许没有比心理自卫更重要的了。”由于受挫折的人各有特点,所以其受挫折后因心理自卫而导致的行为表现也总有差异。一般有两类:一类是建设性的心理自卫,采取积极进取的态度和建设性的行为;另一类是破坏性的心理自卫,采取消极的态度、甚至是对抗的态度和防御性的行为。
①建设性心理自卫。当个体的某一需求不能得到满足,但能客观地面对现实时,就会采取建设性行为。采取建设性行为的人或许认识到他原来的需求或愿望是不现实的或不必要的,因而是不必一定坚持的。于是,对挫折适当、现实的反应就构成了行为的主体。
建设性心理自卫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是增强努力。指当个体在追求某一目标受挫时,不放弃原有目标,而是加倍做出努力,尝试其他方法和途径,最终达成目标。
二是重新解释。即重新解释目标,指当个体达不成既定目标时,则延长目标完成期限、修订或重新调换目标。
三是补偿。指当个体追求实现某一目标受挫时,则改为追求其他的目标,以补偿和取代原来未能实现的目标。例如,一个青年人希望成为一个体育明星,从而成为大家注目的中心。他努力训练,然而实践证明他没有能力成为一个体育明星。他或许可以努力把自己塑造成为讨人喜欢的校园明星,从而吸引大家的注意力。这虽然并不能使其心满意足,但却部分补偿了他的心理需求。补偿本来可能是一种现实的自我评价和建设性行为的指示器,然而过分的补偿行为会对心理健康构成潜在威胁。过分的补偿行为是很容易观察到的,对行为者来说,过分的补偿将使他的需求基本上得不到满足。
四是升华。指当个体遭受挫折时,把敌对、悲愤等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进取的动力,从而取得更有意义的成就。这是建设性程度最高的心理自卫。
②破坏性心理自卫。当个体受到挫折时,会产生防御性行为。防御性行为的目的是保护自己免于受到失败感的伤害。通常防御性行为的出现是无意识的,是一种出自本能的反应。在现实生活中,每一个个体都在运用某些防御性行为,防御性行为完全属于正常行为,它是每一个人都经历过的、抗御某些困难的一种典型的方法。如果使用得当,这种行为是无害的,而且对于降低紧张感很有好处。但是,如果无节制的使用,将会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如果始终不能客观地面对现实,就会形成破坏性的心理自卫行为。
防御性行为有以下几种主要形式:(www.xing528.com)
一是合理化。是指一个人受到挫折后会想出各种理由原谅自己或者为自己的过失辩解,为挫折寻找理由。“合理化”是一种防卫机制,指个体为自己的受挫寻找一个借口,使自己的行为合理化。这是一个自我辩护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体并没有意识到他正在借用一个虚假的理由来证明自己是正确的,从而减轻了自己的受挫感,使自己得到了保护。这种行为被人们广泛地使用,可以举出许多例子。例如,如果一个工作表现好的雇员没有得到提升,雇员自己会认为未得到提升的原因是领导没有察觉到他的潜能,没有为其施展才华提供机会。这位雇员的行为就是合理化行为。一位产品销售经理没能完成销售计划,他或许责备销售人员工作没有干劲,责备生产部门不能按期交货。而实际上是这位销售经理自己不能有效地管理和使用销售力量。又如,一个学生非常想进入一所名牌大学学习,然而没有被录取,这位学生就鄙夷地说:“哼,有什么了不起,它根本就算不上什么好学校。”这种合理化行为也被称为“酸葡萄”行为。
二是逃避。是指一个人受到挫折后不敢面对挫折情况,而是逃避到较安全的地方或幻想。
三是忧虑。是指一个人连续遭到挫折,便慢慢失去了自尊和信心,不知所措,终于形成一种由紧张、不安、焦急、恐惧感交织而成的复杂情绪状态。忧虑严重者生理上还出现头昏、心发慌、冒冷汗、胸闷和脸色苍白等反应。
四是攻击。也称为侵犯、侵略,是一种无理智的、消极的、带有破坏性的公开对抗的行为。这种攻击可针对受挫折者所认为的挫折源而发,也可泄怒于无关的旁人或折磨自己,甚至自杀。前者称为直接攻击,后者称为转向攻击。这是破坏性程度最高的心理自卫。
五是冷漠。当一个人受到挫折后压力过大,无法攻击或攻击无效,或因攻击而招致更大的痛苦,于是便将愤怒的情绪压抑下来,采取冷漠行为。从表面上看,受挫折者似乎对挫折漠不关心,表示冷漠退让;但实际上受挫折者的内心痛苦可能更甚,严重者将变成忧郁型精神病人。
六是投射。投射行为即把自己不良的冲动和动机同样投射到别人身上,认为自己有的缺点别人都有,自己感觉到的别人也一定感觉到。在实际生活中,自我感觉不良的人最容易采取投射行为。例如,当一个人怀疑他自己是否值得信赖时,就反过来说人都是不可信赖的。
2.挫折理论在管理中的应用
(1)采取宽容态度
对受挫折者的消极行为应采取宽容的态度,给予理解和谅解,并耐心疏导,决不可简单、粗暴地对待他们;否则,不但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严重者还可能加剧破坏性心理承受压力。受挫折者要有“进取心”、“平常心”,对一时未能达到的目标和未满足的需求应有正常的心态,乐观豁达,坚定顽强。
(2)改变环境
改变环境的办法有两种:一是调离原工作和生活的环境,到新的环境里去;二是改变环境气氛,给受挫折者以同情和温暖。事实证明,给受挫折者创造适当的环境和气氛,将有助于他们化消极为积极。
(3)精神发泄法
这是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就是要创造一种环境,使受挫折者可以自己表达出受压抑的情感,发泄心中的怨气。人们在受到挫折后心理易失去平衡,常常是以紧张的情绪反应代替理智行为,只有使他们这种紧张情绪发泄出来,才能恢复理智状态,达到心理平衡。
(4)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是心理学家帮助治疗“心病”的方法。对于受挫折者,心理学家可以通过与其进行有效磋商和交换意见,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帮助他们消除心理上的痛苦,从而在工作上取得更大的成就。心理咨询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从几个方面来帮助受挫折者:①疏导他们的感情,以缓和其情绪上的压力,鼓励其说出内心的痛苦,解除心理上的负担;②帮助他们提高认识水平,树立对人、对事的正确观点和态度;③为他们建立与人和谐相处的环境和关系,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