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型领导模式是美国学者卡特赖特(D.Cartwright)和詹德(A.Zander)在他们的《团体动力学》一书中首先提出来的。他们认为,所有团体的组成,其目的可以归入下列两种中的一种或两者兼而有之:①以达成特定的团体目标为目的;②以维持和强化团体关系为目的。为达到不同目的而采取的领导行为方式可划分为三类:一是目标达成型(P型);二是团体维持型(M型);三是两者兼备型(PM型)。
后来,日本大阪大学教授三隅二不二在日本长期进行了这一研究。他最初在学生中进行实验,后来到企业中进行研究。他将领导行为方式分为PM、P、M、pm 4种形态。P(performance)职能指领导者为完成团体目标而做的努力,主要考察工作的效率、规划的能力等。M(maintenance)职能即领导者为维持和强化团体所起的作用。PM型领导模式如图6-3所示。
为了测量P、M的因素,三隅二不二设计了通过有关下属的8个方面情况来测定P、M两职能的问卷。这8个方面是:工作激励、对福利待遇的满意度、企业保健条件、精神卫生、集体工作精神、会议成效、沟通、功效规划。每个方面都有5个问题,每个问题的回答都采用5分制。这8个方面分属绩效性和维持性行为。最后进行分数的统计分析,将结果画在一个两维的坐标上(P维、M维),从而可在其中找到对应的特征点。
(www.xing528.com)
图6-3 三隅二不二的PM模型
三隅二不二的PM模型的独到之处在于,它不像领导四分图模型那样对称地分割为四等分,它的分割线代表被测群体中的所有成员的平均值,因而是浮动的、相对的、灵活的。所分割出的四个区域分别代表低绩效—低维持的pm区、高绩效—高维持的PM区、高绩效—低维持的P区、低绩效—高维持的M区。这四个区域往往并不相等,而是因具体情况而异。
PM型领导模式是分析、评价领导行为的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中国学者曾结合中国的国情,对三隅二不二的模型进行了调整,并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也取得显著的成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