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管理学中决策程序:开拓意识与进取精神的考验

管理学中决策程序:开拓意识与进取精神的考验

时间:2023-08-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此基础上,才能根据决策的目标和现实条件及未来可能发生的变化合理地制定决策方案。这是对一个决策者的开拓意识与进取精神的考验。追踪决策是一种战略转移,但并不意味着原决策的崩溃,决策者要对此保持清醒的认识。

管理学中决策程序:开拓意识与进取精神的考验

决策的一般程序包括8个步骤:

·调查研究,提出问题;

·系统分析,确定目标;

·收集信息,科学预测;

·拟定方案,采取对策;

·全面比较,方案评价;

·总体权衡,选定方案;

·进行试点,检验决策;

·实施决策,控制反馈。

1.提出问题

所有决策都是针对决策者要解决的问题展开的。因此,决策者在决策之前必须根据调查研究结果,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没有需要解决的问题,也就不需要进行决策了。

2.确定目标

决策目标是决策者对未来一段时期内所要达到的目的和结果的判断。决策目标的正确与否对决策的成败关系极大,决策目标选择不准确,势必导致决策的失误。目标是决策的方向,没有目标的决策是盲目的决策。

在确定决策目标时,要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决策目标要明确具体。一般地说,越是近期目标,就越要求明确具体,远期目标则允许有一定的模糊性。

第二,目标要切合实际,防止目标偏高或偏低。目标偏高,按现有条件很难达成目标的要求;目标偏低,按现有条件即使不经过努力也可以达到目标。这两种情况都不利于充分发挥组织的潜能。

第三,多目标应有主次之分。在多目标决策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剔除那些从属性的或不太重要的目标,使决策目标的数量减少,从而更加有效地把握主要目标。为此,首先要弄清目标间的相互关系,分清主次。

3.科学预测

决策是针对未来行动的,因此,在决策之前必须对决策对象及其所处的外部条件可能发生的变化进行预测。在此基础上,才能根据决策的目标和现实条件及未来可能发生的变化合理地制定决策方案。

决策过程中所需要的信息和所要进行的预测,随决策内容和决策对象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一般而言,任何决策都需要以下几个方面的信息和预测:决策对象的现状,决策对象的发展规律,决策对象外部条件的发展变化。

4.拟定方案

决策的本质是选择,没有选择也就没有决策。而要进行选择,就必须有多个备选方案。因此,在决策过程中,拟定多个备选方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它直接决定了决策的质量。决策方案的拟定应满足整体上的齐全性和个体间的排斥性这两个条件。整体上的齐全性是指应把所有可能的备选方案都找出来,不使其有任何遗漏(当然这是很难甚至是不可能达到的);个体间的排斥性是指各个方案之间应有原则的差异且互相排斥,执行了方案甲就不能同时执行方案乙。

拟定方案的步骤,基本上可分为条件分析、措施分析和行动阶段分析三大步骤。条件分析应从多方面入手,主要包括约束条件分析、边界条件分析、现有条件分析和可能条件分析等。其中边界条件分析是指目标一般都是有伸缩性的,最高限度的目标和最低限度的目标所对应的条件就是边界条件。措施分析即分析如何使可能条件变为现实条件,包括直接促进目标实现的措施的分析和应变措施的分析。行动阶段分析即要分析如何分步骤地一步步实现目标。(www.xing528.com)

5.方案评价

为了从多个备选方案中选出最满意的方案,需要对这些方案进行比较和评价。对方案的评估不能凭个人的主观好恶,而应采取科学的态度、依据科学的标准来进行,要研究各个方案的限制因素,综合评价各个方案的技术合理性、措施可操作性、经济时效性环境适应性以及对社会和生态的影响,分析各个方案可能出现的问题、困难、障碍、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防范、应变措施。

经过以上分析评价,就可以对每个方案的利弊长短有一个结论,并可据此来进行选择。

6.选定方案

这是决策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步。在这一步中,有以下问题应予以强调:

(1)在实际决策过程中,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很难找到最优方案,一般地,只要找到决策者认为满意的方案就行了。

(2)选定方案不是简单地挑选一个,而丢弃其他方案。因为不同的决策方案往往是由不同专业、不同业务人员或同组人员从不同角度出发拟定的,受到决策方案拟定者主观意识的限制。对一个问题的看法不一致,并不等于他们的看法就是错误的,或是一点也不可取。往往是各种不同方案各有利弊,决策者要把这些方案放在一起,综合考察它们的利弊得失,尽量发挥各方案的长处,克服其短处,把不同方案综合成更优且可行的方案。这实际上是在原有方案基础上的再创造过程。

(3)要综合考虑各种指标,防止片面注重经济效益指标。

(4)决策者要准确地权衡不同方案的利弊并作出正确选择,就要注意以下问题:

①要正确处理与专家的关系。现代决策必须有专家参与,决策者应该尊重专家的意见,但也不能被专家的意见所左右,从而放弃自己在决策过程中的责任。

②要有战略、系统的观点。决策者要依靠当初确定的目标来审查方案,并对不同的方案有不同的考虑。

③要敢于承担风险。这是对一个决策者的开拓意识与进取精神的考验。

7.检验决策

决策方案选定之后,应在对全局具有典型意义的地方,严格按照选定的决策方案进行试点,既不能随便找一个地方试点,也不能给试点地方提供特殊条件。同时,这种试点不能只在一处进行,而必须要有相同条件下的一般“对照组”(对照点),以便能够进行比较鉴别,得出科学的结论。

如果试点成功,即决策方案被试验证实,选定的决策方案就可以进行普遍实施;如果试点失败,即决策方案被试验证伪,则应及时反馈、进行跟踪检查和决策修正。

8.实施决策

制定、检验决策的完成,并不意味着决策过程的结束,只有把它们和实施、执行决策结合起来,才能构成科学决策的完整过程。

在决策实施、执行的过程中,即使决策方案事先经过了细致、周密的考虑,也会由于各种因素的不断变化而出现偏离目标的情况,这就要在决策执行的过程中,实施控制反馈,进行追踪检查。追踪检查应该从三个方面入手:①制定规章制度;②用规章制度衡量执行情况;③随时纠正偏差。如果主客观条件发生重大变化,以致必须重新确定目标,则必须果断决定,进行追踪决策。

所谓追踪决策,是指当原定决策方案的执行表明决策目标将难以实现时,而对目标或决策方案所进行的一种根本性的修正。发生这种情况有两种可能:一是执行过程表明原决策方案有错误;二是原决策方案是正确的,但主客观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在这两种情况下,原决策方案都不能继续执行下去而必须重新进行决策,即追踪决策。

追踪决策是一种战略转移,但并不意味着原决策的崩溃,决策者要对此保持清醒的认识。只有在实践证明原决策方案是错误的,决策者又坚持错误而拒不修正,或者不顾主客观条件的变化盲目地执行原决策时,才会导致原决策的崩溃。

以上只是决策的一般程序,在实际工作中并不是所有决策都必须包含以上全部步骤,对于较简单的决策,其中有的步骤是可以省略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