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科学学派又称数理学派,它是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继续和发展。其代表人物为美国的伯法(E.S.Buffa)等人。伯法的代表作为《现代生产管理》。
管理科学学派认为,管理就是制定和运用数学模型与程序的系统,就是通过对企业生产、采购、人事、财务、库存等职能间相互关系的分析,然后用数学符号和公式来表示计划、组织、控制、决策等合乎逻辑的程序,求出最优的解答,以达到企业的目标。从名称上来看,凡以管理为研究对象的科学都可称为管理科学,但作为一个学派,它主要与将定量方法运用于企业管理的研究有关,所以通常也称做管理的数量学派或运筹学派。
管理科学学派在研究对组织活动的管理时是以下述假设为前提的:
(1)组织的成员是“经济人”,或者叫做“组织人”、“理性人”。管理科学学派认为,人是理性的动物,追求经济上的利益,会根据物质手段的刺激程度而提供不同的努力。
(2)组织是一个追求经济利益的系统。管理科学学派认为,组织追求的是以最小的成本求得最大的收益,而且是整个系统的最大收益,不是局部的最大收益,是整体优化,不是局部优化。有时,局部的最大收益反而会妨碍整个系统的最大收益。
(3)组织是由作为操作者的人与物质技术设备所组成的人—机系统。这个人—机系统对投入的各种资源进行加工,转变成为产品输出。工作过程能明确规定,结果也能用定量的方式准确地衡量和评价。
(4)组织是一个决策网络。决策是一个合乎逻辑的理性程序,遍布于组织活动的各个方面,并构成一个网络。许多管理决策都具有结构性,可以应用计量模型。
由于组织及其成员都是“理性的动物”,由于组织活动的决策过程及其成果可以用定量的方法加以描述,因此,在对组织的管理过程中应该大量借鉴和利用数学的方法。根据这种认识,管理科学学派发展了许多数量分析方法和决策技术。比如,盈亏平衡分析、库存控制模型、决策树方法、网络计划技术、线性规划、动态规划、排队论、对策论等。在利用这些方法和模型解决管理问题时,要遵循以下程序:
(1)观察和分析,从而敏锐地发现组织活动中存在的问题;(www.xing528.com)
(2)透过问题的表面现象,确定问题的实质,了解影响问题的诸种因素;
(3)根据对问题影响因素之间关系的分析,建立数学模型;
(4)从模型得出解决方案,通过不断试算,找出最优解;
(5)对模型和得出的最优解进行验证,包括用实际情况来检验模型的预测,并对实际的结果和预计的结果进行比较;
(6)建立对解决方案的控制,包括建立必要的手段监视各项变数的变化,并准备在发生重要变化时可采取的修正方案;
(7)把解决方案付诸实施。这就是,把解决方案转化为可行的作业程序,并在作业过程中对临时发现的偏差和缺点予以补救纠正。
上述七个步骤的工作不是互相独立地进行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