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铁路造林
为了保护路基、蔽荫和美化环境,铁路沿线需植树造林。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京奉铁路总局与福和公司订立合约,从通州至新民屯的营口铁路两侧,由福和公司自备资金种植树木和进行保护管理。树木成材后,优先售与铁路局使用,公平定价。合约以30年为期,期满后如铁路局不同意福和公司继续经营,该公司可伐去树木,但不得拔去树根。同年,清政府又责成京张、沪宁、汴洛、京汉、正太和京奉各铁路局在所辖铁路两边大量种树,既为巩固路基、遮挡烈日,又能增加枕木的来源。
民国以来,为了护路,各铁路局纷纷营造护路林。1914年,京汉铁路在河南地区的黄河北岸买入470多亩土地,成立木植场,后来又在信阳的鸡公山开办林场,在铁路两边进行植树造林。1915年,津浦铁路为育树苗而在济南开辟160亩苗圃,为铁路两边植树提供树苗,后来还在浦镇开设林场。1917年夏,华北地区大雨引起河洪泛滥,京奉、京汉、京绥、津浦等铁路均被水淹,受损惨重。为巩固铁路路基,北洋政府交通部要求全国所有的铁路局开展植树造林活动。从那以后,各地的铁路局纷纷开辟苗圃、创办林场、选取树种、育苗造林。比如京汉铁路局,在河南黄山坡、李家寨、新店三处购地870多亩,在农商部协助下建立李家寨造林事务所,负责育苗造林。交通部还与农商部商定,在沿铁路的河流两岸造林,巩固堤防。造林地由农商部会同地方县知事查勘划拨,技术人员由农商部派遣,林木种子由农商部准备,育苗地租金、育苗造林工费和杂费等由交通部所属各铁路局分担。造林目的以防水为主,兼顾出材。林木不能皆伐而采取择伐,随采伐随更新。林木收益由交通部与农商部均分。
20世纪30年代,铁路两侧植树之风盛行。1934年,粤汉铁路株(洲)韶(关)段工程局聘请南京金陵大学老师周国华代为制订育苗造林规划。规划拟在9年之内在铁路两边植树18万棵,在铁路沿线的车站和职工住宅附近植树1万棵、植绿2.4万米,实现株韶段铁路沿线和车站的绿化。[12]1936年,胶济铁路局拟在铁路附近的周村凤凰山、金岭镇金山、青州岷子山三处开设林场,植树造林。各处林场都在铁路南面,最近处距铁路约半里,最远处距铁路不过10里,三处林场面积合计三万多亩。造林树种选用黑松、马尾松、侧柏、桧、楸、板栗、桐、枫、栎、核桃、柿、枣等,每亩地植树250株,每年植树800亩,计划三十年完成造林任务。[13]但不久抗日战争爆发,计划未能实现。
(二)学校造林
近代尤其是民国以来,全国的小学、中学和大学都先后开展过植树造林的活动。有的是为了给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用的实习林,有的是为了弥补办学经费的不足而开办一些经济林。
1914年,北京农业专门学校在北京西郊罗道庄设林场,供教学实习之用。林场面积370亩,南山植刺槐6 300株,北山植榆树13 700株、槐树3 500株。以后又增植油松700株、侧柏5 130株、桧2 000株,还有一些枫、槐等树木。林场有苗圃三处,面积52亩,培育针、阔叶苗木。1921年,该林场设两个分场,一个设在南口,面积3 000多亩;一个设在老山,面积500亩。南口分场有侧柏树1 200株,银、杏、油松、枫、槐各1 000株。该校林科学生曾在老山分场做刺槐直播造林、侧柏雨季造林等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1914年,南京金陵大学美籍讲师裴义理得到孙中山、黄兴、唐绍仪、黎元洪、袁世凯、张謇、蔡元培等人签名赞助,开办了救济贫民的义农会,组织贫民在紫金山西北坡育苗造林。北洋政府农商部商请江苏巡按使拨给官荒山地,并补助常年经费,农商部也每月酌量补助经费,并派技士常驻该会协助工作。后来,这片林子被作为金陵大学林科学生的实习林。(www.xing528.com)
这一时期,学校造林有所发展。1928年春,中山大学在广州白云山建立实习林场(后改称第一模范林场),供农学院老师试验研究和学生实习之用。全场面积21 800亩,划分为27年林区。到1935年,全场荒山都已造林,共有林木2 592 276株,树种有马尾松、杉木、樟、木荷、石栗、银桦、桉、台湾相思、苦楝、油桐、木棉、柚木、缅甸合欢等。场内设苗圃五处,面积共120.8亩;树木标本园一处,面积0.2亩,有各种树木标本150种;林木试验区八处,面积39.9亩。场内有模范林道一条,宽18尺[14],长8里;还有小林道22条,宽4尺,总长103.3里。1933年夏,又在广东惠州西湖建立第二模范林场。到1936年,已经造林1 169亩,其中播种造林958亩,约24万穴,树种为马尾松、台湾相思;植树造林211亩,26 573株,树种为桉、台湾相思、缅甸合欢、油桐、苦楝、樟等。[15]
1915年,江苏省立第一农业学校林科主任陈嵘拟筹办实习林场,经过勘查挑选,把林场位置定在江浦县老山区。老山山脉跨越江苏和安徽两省,仅江苏省境内就有20万亩左右。在这里开办林场,假设每年的投资额是两万元,需要十多年才能完成。当时该校每年经费仅3.6万元左右,不可能抽出两万来用于实习林场的经营。后来该校校长与省内各教育机关商量后决定,每年节约3%的教育经费用于林场投资,而林场经营的林木收益要回补本省的教育经费。于是才有了江苏省教育团公有第一林场在江浦县老山区的诞生。陈嵘还为该林场编制了《造林计划书》,分“地理之一般”“地质土壤”“气候”“老山自生之草木及其在森林植物带上之位置”“木材市况”“林场区划”“造林树种之选择”“各树种之配置”“造林及作业方法节奏”“分年进行及苗圃面积”“收支计算”等章,这是中国最早的正规造林计划方案。
老山长50里,宽约20里,高不过2 000尺,面积20多万亩。该公有林经费定为每年3万元,分为300股,由省立各教育机关分担。林场收益的3/5归认股各教育机关收入,其他2/5为公积金和奖励金等。公有林场附近的省立学校可以划定若干亩作为实习林场。
到1921年,第一林场已经粗具规模,共计栽植松树400多万株、刺槐330多万株、栎60万株、淡竹14万株,以及油桐、榉、香椿、柳杉等7万多株,林场共有工人200多名。由于第一林场已经基本绿化,1921年又建立了第二林场,下设汤山、句容两个林区。1923年,陈嵘赴美国研究树木学,由陈植继任技术主任。1927年,陈植被聘为场长。1928年,江苏省教育厅成立后,将这片教育团公有林改名为江苏省教育林,由教育厅直接管理。江苏省教育林的两个林场,到1932年,育有84亩树苗,产出9 277万株树苗,涉及十几个树种。造林面积18.25万亩,植树数量有9 648万株。还留养各种野生树木4万多亩,574万株。另外,经营桃园80亩,植桃树4 800株;经营桑园94亩,植桑树13 100株;经营茶园36亩,植茶树32 400株;经营栗园9.5亩,植栗树270株。还自种农田60亩,佃垦农田668亩。江苏省教育林从1916年创办起,到1932年6月止,各项费用共支出480 116元,而产值为:林木2 176 363元,桃园、桑园、茶园、果园4 000元,苗圃和农田12 866元,建筑基地、场舍、牧畜、农具、家具等27 380元,共计2 220 609元。经营16年,产值超过总支出1 740 493元。[16]这是陈嵘等创业者多年辛勤培育取得的丰硕成果。江苏省教育林为中国近代经营人工林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其他很多地方也都先后开办过一些教育林。
浙江省安吉县三社小学,为了补充学校经费,于1915年也向县知事请领官荒山地造林。领到山地两处,一处在安八庄、神游坞东南部,面积128亩;一处在金一庄、涨子坞底,面积77亩。这两处山地都是滥伐迹地,尚有杉木伐根和竹鞭残存。三社小学抚育杉木伐根萌蘖和竹鞭,缺苗处补播杉条或移植母竹。经过数年经营,杉木和竹子逐渐成林。修建校舍所用竹木都从林中间伐,林木收益补充了学校经费。
青海地广人稀,森林也少。1946年青海省政府发动学生植树造林。省政府规定,西宁市和各县的每一中心国民学校各造学校林一处,造林地由校长会同当地士绅选择附近的适当公地。每一学生至少植树15株,最多100株,树苗由保甲征收。年龄过小而不能植树的学生由家长代植。当年,12县的各级学校共植树960 142株。
国民政府的教育部和农林部于1943年联合发布《学校造林办法》,规定全国各级学校都须植树造林,中等以上的学校至少要有二十亩林地。每名学生每年的植树数量不得少于5株,毕业的班级要造纪念林。同时规定把学生造林计入学科成绩,植树成活率超过50%才能及格,个人和各班之间都要开展植树造林竞赛。上述各种事件均表明,近代国民政府对学校的造林活动也是十分重视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