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近代中国农业生产的演变研究

近代中国农业生产的演变研究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茶叶是国家的重要税收来源之一,国家十分重视,造纸业也是如此。从上述内容分析,林业生产也应该是十分重要的。同时把林木及其副产品等,在大农业中列为第五位,这样明确地定位是空前的,肯定了林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元朝在忽必烈即位后,实行“农桑为急务”的政策,农业生产逐步得到了恢复。近代,战争的严重破坏加上帝国主义的掠夺更使我国林业雪上加霜,许多地区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发,木材等林产品紧缺。

近代中国农业生产的演变研究

中国古代林业资源是十分丰富的,从原始社会起,人类即进入采集活动之中,为了生存摘取成熟的天然果实,继之为了丰富生活资料开始渔猎作业,以后逐渐发展到畜牧业种植业等。古代地理书《山海经》所载森林分布情况,足以证明有史以前的原始社会森林分布是相当广泛的。[1]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人们对森林资源主要是依赖和利用为主,极少进行破坏活动。进入封建社会以后,农业生产已开始使用金属和木制相结合的农具,依靠人、畜力且畜力成为主要的动力。其间,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也有了很快的发展,林业经济逐渐为广义的农业经济所代替。当然此时林业经济对国家和社会的贡献还是较为突出的。在封建社会阶段农业一直是占主导地位的。秦汉以来,特别是汉朝,朝野上下均以务农为本,一时农业大有起色。《淮南子》载:“食者民之本,民者国之本,国者君之本,是教人君上因天时,下尽地利,中用人力,是以群生遂长,五谷蕃殖,教民养育六畜,以时种树,务修田畴,滋植桑麻,肥硗高下,各因其宜,丘陵阪险,不生五谷者,以树竹木,春伐枯槁,夏取果蔬,秋蓄蔬食,冬伐薪蒸,以为民资。”《淮南子》的这段论述,首先是说明了以务农为本的根本道理,然后提出因时因地播种粮蔬果树,以及春夏秋冬的有关作业。对林业来说,提到了滋殖桑麻,以时种树,从有效地利用土地出发,提出丘陵阪险之地以树林木,最后合理利用木材等,足以证明林业在整个农业生产中所占的地位是很重要的。

封建社会经历了魏、晋、南北朝一定时期的空前大混乱,长期分崩离析,经济波动很大,商业遭到破坏,但是与林业有关的造船事业还是发达的。晋时因森林衰废影响农田水利,给农业生产造成不利,此时朝野上下均注意植树,对不称职者,不单罢官而且罚其种松百株,这也是皇帝对经营好林业重要性的认识,也证明把林业摆到了一定的位置上。南北朝的几个小国,均劝民植桑果,皇亲国戚不得封略山湖,禁止滥伐树木和焚烧森林,森林得到了保护,林业得到了发展。

隋朝统一全国后,农业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陶瓷业、冶炼业也很兴盛,这就必然促使木材生产的发展,因为社会生产是需要木材的,尤其是上述两种手工业能源是依靠木材的。不仅如此,隋朝的造船业也很发达,造船厂遍及36州,造船业的发展更是离不开木材,也反映了林业的景气。茶叶是国家的重要税收来源之一,国家十分重视,造纸业也是如此。由于商品交换的活跃,不仅国内兴盛,国际贸易也很兴旺,长安洛阳都是国际贸易的重要城市,为此还设立了专管商业的机构。从上述内容分析,林业生产也应该是十分重要的。

唐朝统一全国后,由于采取了得民心的政策,农业、手工业、商业出现了大繁荣的局面,城市商业很兴旺。在林业方面有伐竹取木鬻于列肆之举,特别是以竹材为原料的造纸业的发达。竹木的副产品,如竹笋、香菇木耳、土纸、木炭、油漆等,列入食品和用品。同时把林木及其副产品等,在大农业中列为第五位,这样明确地定位是空前的,肯定了林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宋朝建立后,经过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农业、手工业、商业都有明显的发展。农业首先得到发展,历代均皆如此,突出的是农具的改良,但二百多项农具中,除部分是铁制外,大部分仍是木制,用材量是很大的。其次是手工业,其中突出的是矿业、造船业和造纸业等,造船技术进一步提高,明州、泉州、广州成为造船的中心。造纸业以杭州、建州和成都是为发达,以后又出现苏州、徽州、湖北、江西、福建等工厂,发展较快,区域也较广。矿业主要是能源用材,数量也是大的。由于各种产业的发展,商业也就随之发展起来了,商业城市更加繁荣,出现了漆器什物铺、竹竽市,活跃了商品经济,特别是由于交通网的形成,商品流通更加活跃。在对外贸易方面,通商的范围和数量都超过了唐朝,达到了全盛期,同50多个国家有贸易关系,进出口商品中有贵重木材等。在广州、明州、杭州分设了市舶司。林产品不论在国内商品流通或对外贸易中,均占有一定的地位,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www.xing528.com)

元朝忽必烈即位后,实行“农桑为急务”的政策,农业生产逐步得到了恢复。制瓷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超过了宋朝。元朝的商业贸易也很发达,国外贸易是由政府垄断,在广州、泉州、庆元上海等地设立市舶司,丝制品、瓷器等大量输出,珍珠、香料、药材不断进口,由日本进口各种木材,如松板、杉板、罗汉柏板等,说明当时国产木材日渐减少了。

明朝种植业、手工业又进一步得到发展,在生产力不断提高的前提下,社会分工也不断地扩大,并导致了地域性的分工,其结果是种植面积扩大了,产量提高了,商品生产也多了,促进市场的扩大。与林业有关的弓箭坊、木匠营、竹木用具等专业市场出现了,商业也繁荣起来。明朝出现了几个新问题,一是商业性农业问题,部分经济林产品也包含其中,促使了林产品的利用和加工的发展;二是出现的新产品,如樟脑、肉桂油以及采取白蜡和乌桕收子取油等产品,经济价值很高,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林业在明朝的地位和作用较以前是明显提升的。

清朝中前期的各项生产均有长足的发展,社会经济得到了发展,出现了所谓的“康乾盛世”。农田的扩大,水利的开发,对农业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也促使了手工业的分工,生产规模和分布区域也扩大了。到18世纪中叶,手工业部门中已列有木材采伐和木材加工工业,在木材生产中分有建筑用材、薪炭用材、工艺用材以及林副产品,这主要是指经济林的产品,再加上经济价值大的白蜡、油茶、松脂、桐油等的生产。林产利用的发达,刺激了林农,特别是山区人民加大了对这些树种的栽植和经营力度。加之商品流通进一步扩大,林业经济也显得活跃,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一定的地位。

由上述历史分析可见,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林木资源逐渐被开发利用。虽然历代政府对林业经济均有不同程度的重视,但是随着人口增加对耕地的需求增大,各地毁林造田的现象多有发生。同时,腐败昏庸的官僚政府为满足私欲而大兴土木、乱砍滥伐,这都是导致林业资源减少的原因。近代,战争的严重破坏加上帝国主义的掠夺更使我国林业雪上加霜,许多地区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发,木材等林产品紧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