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经济的发展,是推进社会经济关系和生产力不断丰富和发展的重要经济杠杆,是经济现代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中国近代,有些农民虽仍然生活在单纯的自给自足环境中,但并不能说明整个中国农村都仍然处在这个发展阶段中。农产品商品化在不断拓展的过程中,越来越融入农民的经济生活,直接或间接地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首先,近代中国的农产品商品化在改变市场关系的同时,推进了农业生产结构的演变。传统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环境下,农业生产结构取决于农民家庭对各种农产品的需求量,不受市场的影响。进入商品经济时代,农民生产哪些作物、每种作物的生产量,都受到市场供求关系变化的影响。近代中国的农业生产结构在农产品商品化的刺激下,受市场关系的影响越来越大。尤其到了近代晚期,不管是全国总体的农业生产结构,还是区域范围内的农业生产结构都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即粮食作物的种植比重不断下降,而经济作物的比重则不断攀升,大有排挤粮食作物的迹象。
其次,受农产品商品化的影响,近代中国农业生产中出现了部分专业化的分区。尽管中国历史上早就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农作物专业化或地域化种植现象,但在封闭的自然经济条件下,这种专业化和地域化仅仅是由于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不同以及各地消费习惯差异所造成的。进入近代以来,中国的农业生产被迫卷入市场漩涡中,尤其是世界市场这个大漩涡,商品经济的强行介入有力地助推和强化了中国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和地域化进程。当国际国内市场对经济作物和商品性粮食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时,中国各地结合自身的气候、土壤、交通等自然基础条件,逐步形成了一些较高程度的农业专业化生产区域。比如棉花的专业化生产区分布在浙江、陕西、河南、河北、山东、湖北和江苏等省;茶叶的专业化生产区分布在云南、四川、湖南、浙江、福建、江西和安徽等省;蚕桑的专业生产区域主要在河南、山东、湖南、湖北、安徽、四川、江苏、广东和浙江等省;烟草的专业生产区域在湖北、安徽、云南、河南和山东等省;大豆的专业化生产区域集中在东北三省;花生的专业化生产区分布在广西、江苏、湖北、广东、河北和山东等省;稻米的专业化生产区在长江流域;小麦在全国均有种植,但是专业化集中程度较高的是河南、四川、河北和东北这几个地区;而畜牧业专业化生产的最大区域就是内蒙古,这里出产我国绝大部分的羊毛。除此之外,全国各省的内部,也有许多小规模的农业专业化生产区域存在。比如浙江、福建和广东等地有很多水果、甘蔗的专业生产区域;云南内部有普洱和思茅等专业产茶的区域。
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分区,是农产品商品化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体现了农业生产中通过分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进步。近代中国的农业生产专业化区域的发展,体现了自然经济必将逐渐被商品经济所取代的历史趋势,这是一种时代的进步,由此也带来了农民生产生活的巨大改观。
再次,近代中国农产品的商品化,在某种程度上滋养了中国近代农业中的资本主义经济成分。虽然在整个近代,资本主义经济成分在中国的农业经济中从未占据过重要的地位,但是在农产品商品化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加剧了农民阶层的贫富分化。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一些封建地主转型为经营地主,一些农民转变为富农,一些工商资本家的资金注入农业生产经营中,这些都导致了资本主义成分的产生。
在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农业的发展,主要出现于甲午战争之后,据不完全统计,从1902—1912年全国新式农垦企业从4家增加至171家。[79]另据察哈尔、吉林、山西、河南、山东、浙江、安徽和江苏8省的调查统计,1912年的公司一共有59家,总资本286万元;1919年公司的数量成长至100家,资本总额1 245万元。[80]这些农牧垦殖公司有很大一部分都处于工商业比较发达或商品性农业比较发达的地区。
从次,农产品商品化的发展,也促进了近代中国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良。“在自然经济下,社会是由许许多多同类的经济单位(父权制的农民家庭、原始村社、封建领地)组成的,每个这样的单位从事各种经济工作”。[81]传统社会农业生产的目的就是满足自身的消费需求,狭小的生产规模和自给自足封闭模式的生产,使得人们没有动力去考虑改进生产技术方面的问题,一直沿用落后守旧的技术手段来生产。农产品商品化的产生和拓展,打开了农业生产封闭的大门,让农业生产与社会取得了日益密切的联系。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使得农业生产者开始关注生产技术的改良和生产效率的提高。比如近代的烟草、大豆、花生和棉花等经济作物的种植过程中,都普遍优化了品种,同时在生产中增加了农业机械和人工肥料的使用,这些都是生产技术改良的表现。因此,农产品商品化的发展,对于提升农业生产技术是有客观的助推作用的。
最后,随着农产品商品化的发展,更加深了中国近代国内市场的分裂。中国近代农产品商品化的发展,是在缺乏统一的国内市场的情况下,主要由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所以在农产品商品化取得发展的过程中,各地区和国际市场的联系是紧密了,而国内各地区之间的联系则绝对地或相对地被削弱了。这样,国内市场的分裂也就日趋严重。特别是在晚近时代,由于各地军阀的割据统治,则更加剧了这一局面。
综上所述,中国近代农产品商品化的发展,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深远的。它使传统的自然经济分解过程不断加深,使农业生产结构逐步随市场关系的发展而变化,滋生了农业中的资本主义经济成分,改良了农业生产技术,同时也加深了国内市场的分裂。由于受帝国主义侵略的影响,中国近代的农产品商品化明显是非正常发展的,因此它也不可能带来完全积极的效果。从农业生产结构优化和经济现代化的角度考虑,近代中国的农产品商品化仍然是十分不成熟的,有待于进一步拓展和改善,在发展过程中还要注意各类品种间的合理均衡,以求得到全面发展的效果。
[1]刘佛丁,王玉茹,于建玮.近代中国的经济发展[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7:226,230.
[2]李进霞.近代中国粮食的商品化发展[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20.
[4]凌耀伦,熊甫,裴倜.中国近代经济史[M].成都:重庆出版社,1982:65.
[5]孙健.中国经济史——近代部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50.
[6]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与国内市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228-230.
[7]戴逸.简明清史(第一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342.
[8]此银两与两相同,等于1斤的1/16,约为37.375克。
[9]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与国内市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251.
[10]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与国内市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248.
[11]王笛.跨出封闭的世界——长江上游区域社会研究[M].南京:中华书局,1993:208.
[12]孙健.中国经济史——近代部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62.
[13]汪敬虞.十九世纪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78-79.
[14]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988-990.
[15]严中平,等.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第一辑)[M].北京:科学出版社,1955:327.
[16]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M]//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26.
[17]BUCK J L.Land utilization in China[M].Shanghai:The Commercial Press,1937:235.
[18]许道夫.中国近代农业生产及贸易统计资料[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237,264.
[19]林馥泉.武夷茶叶之生产制造及运销[M].永安:福建省农林处农业经济研究所,1943:9.
[20]1关担=105斤=52.5千克。
[21]许道夫.中国近代农业生产及贸易统计资料[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250-251.
[22]海关专辑.访察茶叶情形文件[M].上海:海关总税务司,1889:24,77.
[23]李文治.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一辑)[M].上海:三联书店,1957:448,452.
[24]海关专辑.访察茶叶情形文件[M].上海:海关总税务司,1889:24,77.
[25]许涤新,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286,970.
[26]许涤新,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286,970.
[27]许涤新,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285,969.
[28]许道夫.中国近代农业生产及贸易统计资料[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203-212.
[29]许涤新,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295,978,979;许涤新,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774.
[30]孙晓村.中国农产商品化的性质及其前途[J].中国农村,1937:194-195;中国人民大学国民经济史教研室.中国近代国民经济史参考资料(二)[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62.
[31]卜凯.中国农家经济(上册)[M].张履鸾,译.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276-278.
[32]卜凯.中国土地利用[M].乔启明,邵德馨,黄席群,等译.成都:成城出版社,1941:298-296.
[33]许道夫.中国近代农业生产及贸易统计资料[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214-219.
[34]实业部中国经济年鉴编纂委员会.中国经济年鉴(1934)[M].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2:K575.
[35]赵槑僧.商业性农作物的发展及其意义[N].益世报.1935-09-28.
[36]许涤新,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991.
[37]马扎亚尔.中国农村经济研究[M].上海:神州国光社,1930:452.(www.xing528.com)
[38]巫宝三.中国国民所得(一九三三年)(下册)[M].南京:中华书局,1947:83,145.
[39]彭泽益.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第二卷)[M].南京:中华书局,1962:附录(一).
[40]章有义.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二辑)[M].上海:三联书店,1957:205.
[41]章有义.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二辑)[M].上海:三联书店,1957:146.
[42]章有义.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二辑)[M].上海:三联书店,1957:141.
[43]章有义.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二辑)[M].上海:三联书店,1957:145.
[44]许涤新,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991.
[45]史志宏.清代前期的小农经济[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217.
[46]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与国内市场(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258.
[47]胡焕庸,张善余.中国人口地理(上册)[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1984:255.
[48]袁方.中国城市化道路的探讨[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3).
[49]李进霞.近代中国粮食的商品化发展[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50]上海粮食局.中国近代面粉工业史[M].南京:中华书局,1987:25,43,44,426-438,94,103,105,106.
[51]上海粮食局.中国近代面粉工业史[M].南京:中华书局,1987:518-522.
[52]巫宝三.中国国民所得(一九三三年)(下册)[M].南京:中华书局,1947:136-137.
[53]加仑,是英美制中重要的体积单位,1 000加仑(英制)=4 546.09升,1 000加仑(美制干货)=4 404.88升,1 000加仑(美制湿货)=3 785.41升。
[54]严中平,等.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M].北京:科学出版社,1955:100-101.
[55]李进霞.近代中国粮食的商品化发展[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56]李进霞.近代中国粮食的商品化发展[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57]李进霞.近代中国粮食的商品化发展[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58]卜凯.中国土地利用[M].乔启明,邵德馨,黄席群,等译.成都:成城出版社,1941:571-573.
[59]李进霞.近代中国粮食的商品化发展[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60]实业部中央农业实验所农业经济科.农情报告[J].实业部中央农业实验所,1936(8):198,200,201,205,206.
[61]李进霞.近代中国粮食的商品化发展[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62]许道夫.中国近代农业生产及贸易统计资料[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121-123,135,143,186-188,198-199.
[63]吴承明.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内市场[J].历史研究,1984(2);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与国内市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272.
[64]李进霞.近代中国粮食的商品化发展[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65]卜凯.中国农家经济(上册)[M].张履鸾,译.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276-278.
[66]李进霞.近代中国粮食的商品化发展[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67]李进霞.近代中国粮食的商品化发展[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68]满铁调查部.北支那农村概况调查报告——惠民县第一区和平乡孙家庙[J].北支调查资料,1939(14):45-47.
[69]满铁上海事务所调查室.江苏省太仓县农村实态调查报告书[M].上海:满铁事务所调查室,1940:108-109.
[70]李进霞.近代中国粮食的商品化发展[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71]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83:393.
[72]李进霞.近代中国粮食的商品化发展[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73]李进霞.近代中国粮食的商品化发展[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74]李进霞.近代中国粮食的商品化发展[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75]满铁调查部.北支那农村概况调查报告——惠民县第一区和平乡孙家庙[J].北支调查资料,1939(14):179-191.
[76]李进霞.近代中国粮食的商品化发展[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77]李进霞.近代中国粮食的商品化发展[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78]丁长清,慈鸿飞.中国农业现代化之路[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184.
[79]郑庆平.论中国近代的农业经营形式[J].经济问题探索,1987(4).
[80]章有义.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二辑)[M].上海:三联书店,1957:339-341.
[81]列宁.列宁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1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