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经济作物发展取决于农业产能

经济作物发展取决于农业产能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出口到英国的农产品,茶叶是最多的,生丝、土布和大黄等商品次之。江苏苏南和浙江湖州、嘉兴等地是丝绸的重点产区,苏南吴江的盛泽镇丝绸牙行很多,外地富商大贾来此购买丝绸的“摩肩联袂”。[5]一些地区由于经济作物发展较快,粮田面积减少,引起地区间的粮食余缺情况变化很大。[7]就全国而言,在鸦片战争以前以自然经济为主的中国封建社会中,农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作物的发展速度取决于农业能为其他产业提供多少商品粮。

经济作物发展取决于农业产能

18世纪以后,中英贸易占了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一半以上。所以,这时期的中外贸易关系,实际上主要是中英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自1760年至1833年的70多年间,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中国一直处于有利的出超地位。中国出口到英国农产品茶叶是最多的,生丝、土布和大黄等商品次之。就输往英国的茶叶来说,1760—1764年每年是42 065担,1830—1833年上升到每年225 840担,经营中国茶叶的英商利润率一直都在26%以上,有的竟达40%以上,中国茶叶还为英国政府提供了国库收入十分之一的税收。[4]

由于对外贸易和国内丝织、棉织等手工业的发展,引起国内种植业结构发生变化,茶、桑、棉等经济作物面积不断扩大,粮田面积相应减少。在鸦片战争以前,江苏、山东、浙江、河北、湖北等省的许多地方,都已经成为种植和输出棉花的重要地区,如江苏的“松江府、太仓州、海门厅、通州并所属各县,种棉花者多,而种稻者少,每个村庄知务本种稻者不过十分之二三,图利种棉花者十之七八”。江苏苏南和浙江湖州嘉兴等地是丝绸的重点产区,苏南吴江的盛泽镇丝绸牙行很多,外地富商大贾来此购买丝绸的“摩肩联袂”。因此,植桑养蚕成为这些地区农村的主要产业,许多肥沃的粮田都成为桑园。[5]

一些地区由于经济作物发展较快,粮田面积减少,引起地区间的粮食余缺情况变化很大。长江三角洲地区在历史上素称鱼米之乡,每年都有粮食外运,远在宋朝,就有“苏常熟,天下足”的说法,即使到了明朝末期,常州、湖州等地仍有大量粮食调出,接济浙江等省的缺粮地区。以后,因桑、棉面积不断扩大,粮食由余变缺,需由湖北、江西、安徽等省调入粮食。[6]原来的“苏常熟,天下足”变为“湖广熟,天下足”。清嘉庆时期,“苏州无论丰歉,江广安徽之客米来售者,岁不下数百万石”。[7](www.xing528.com)

就全国而言,在鸦片战争以前以自然经济为主的中国封建社会中,农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作物的发展速度取决于农业能为其他产业提供多少商品粮。从事商品生产而种植经济作物的农户,如本身缺粮而其他地区又无法调剂时,他必然还是要以种植粮食为主,毕竟解决温饱问题是从事其他一切活动的前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