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粮食亩产量的变化及研究成果

中国粮食亩产量的变化及研究成果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近代我国的粮食亩产量总体变化趋势是下降的,根据吴慧先生对中国历代粮食亩产量的研究,自战国中晚期以来,中国的粮食亩产经历了下降—上升—下降—上升—下降的曲折变化过程。因为统计估算的口径不一致,许道夫的粮食亩产数据与吴慧的数据不尽相同。莱阳农学院王宝卿教授根据多位学者的研究成果,分析了中国自春秋以来的粮食亩产量波动情况。

中国粮食亩产量的变化及研究成果

近代我国的粮食亩产量总体变化趋势是下降的,根据吴慧先生对中国历代粮食亩产量的研究(表5-11和表5-12),自战国中晚期以来,中国的粮食亩产经历了下降—上升—下降—上升—下降的曲折变化过程。

表5-11 粮食亩产的历史对比

资料来源:吴慧.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5:95.

表5-12 1931—1949年中国粮食亩产量的变化

资料来源:吴慧.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5:95.

表中的数据变化显示,近代以前,自战国中晚期至清中叶,粮食亩产量经历下滑后上升回复到原来的水平,即亩产没有出现大的变化。从1931年到1949年,不论是播种面积亩产还是耕地面积亩产,都呈现明显的下滑趋势。其间虽曾略有上升,但又很快大幅下滑。1949年的粮食亩产与清中叶相比下降了百分之五十到六十多的水平。致力于近代中国农业生产和贸易资料统计的许道夫先生也对近代中国的粮食亩产量进行了估计,如表5-13所示。

表5-13 1914—1947年全国粮食亩产量

资料来源:许道夫.中国近代农业生产及贸易统计资料[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338-339.
注:每石按照120斤计算。

因为统计估算的口径不一致,许道夫的粮食亩产数据与吴慧的数据不尽相同。但是从数据的变化来看,两位学者的数据都显示出粮食亩产在近代下降的趋势。说明近代我国的粮食生产的确出现了较大程度的衰退。

关于中外农作物亩产量比较的数据,也基本集中在20世纪初。表5-14所列的中国统计数是1921—1925年的,而外国统计数据则是1909—1913年的。

表5-14 中外各国农作物每公顷产量之比较

① 1公担=100公斤。
资料来源:章有义.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二辑)[M].上海:三联书店,1957:407.(www.xing528.com)

表5-14数据表明,中国的小麦产量居中下水平,而玉米棉花的产量更低,只有水稻的产量稍高一些,但仍然低于日本的产量水平。并且,中国的统计数比外国的统计数晚了约10年,但仍然如此之低,由此可见中国近代的农业生产水平的低下。

关于近代粮食亩产量的系统资料很少,美国学者珀金斯有一计算,日本尾上悦三根据珀金斯的计算,并结合他自己所掌握的中国东北的材料加以调整,做出下面的统计表(见表5-15):

表5-15 中国近代粮食单位面积产量的估算

资料来源:吴慧.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5:199.

在表5-15中,粮食用耕地占耕地面积的比例定为85%,如1840年每人粮食耕地面积即为2.76市亩,占3.248市亩的85%。2.76市亩×217.3市斤=599.7市斤;又如1945年每人粮食耕地为2.47市亩,2.47市亩×242.7市斤=599.5市斤。其实这张表的粮食亩产量(市斤/市亩)是按以下公式计算得出的:

也就是以600斤÷每人平均粮食耕地面积来计算粮食平均亩产。在缺乏资料的情况下,要衡量一段时间的亩产量,不是具体计算各个年份的亩产,这种算大账的方法也不失为出路之一,但前提是要有比较正确的人口数字和耕地数字用以计算每人平均粮食耕地数,同时需要有比较正确的人均占有粮食数字。

吴慧认为,表5-15所定的粮食耕地占耕地面积的85%的比例偏大。吴慧参照严中平等主编的《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中关于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的变动及总产量的统计表,应用调和平均的公式计算出1931—1947年的粮食亩产量数字,如表5-16所示:

表5-16 1931—1947年的粮食亩产量

资料来源:吴慧.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5:202-203.

尾上悦三的研究结果表明,1840—1945年中国的粮食亩产量水平稍有下降后开始持续上升,总体呈上升趋势;而吴慧的计算结果表明,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末,中国的粮食亩产水平经历了两次先升后降的波动。但是,吴慧的计算结果仍然显示1946年的亩产水平要高于1931年,即1946年以前粮食亩产水平总体上也是上升的趋势,只有到1947年才骤然下降,跌破30年代的亩产水平。

莱阳农学院王宝卿教授根据多位学者(包括上述吴慧、许道夫在内)的研究成果,分析了中国自春秋以来的粮食亩产量波动情况。[23]他发现,从历代粮食亩产量的走势看,清中前期的亩产水平达到历史最高,而鸦片战争至1949年的粮食亩产水平均没有超过清中前期的水平,呈波浪式下降趋势。1845—1945年粮食亩产水平有所回升,说明这一时期的农业生产有所恢复和发展。总之,近代的粮食单产水平虽有所波动,但总体趋势是下降的,尤其在20世纪40年代后期下降剧烈,导致粮食亩产水平跌至历史新低。[2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