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近代中国农业生产结构演变研究:八大农区土地利用结构

近代中国农业生产结构演变研究:八大农区土地利用结构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表3-6是对全国土地利用情况的一个观察统计,表3-6则是针对近代中国的八大农区进行观察,数据有一定的差异。与欧美国家相比,土地利用的情形大不相同。[4]卜凯于1929—1933年对中国22省154县的168处农业生产的调查中显示,农区中用于作物生产的土地比重为89.6%,只有11.1%的土地被用于牧地和林地。而同期美国农区土地中仅用于畜牧业生产的土地比重就有47%。可见,近代我国的土地利用结构是相当不合理的。

近代中国农业生产结构演变研究:八大农区土地利用结构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掀起了一股农村社会研究的热潮,学者们首次用现代方法对农村社会和经济问题展开了实地调查研究。当时身为南京金陵大学农业经济系主任的美国人——卜凯教授,带领学生组织了两次大规模的农村社会经济调查,第一次是在1921—1925年,调查范围涉及7省17县2 866家农户。1929—1933年的第二次调查是范围最广的,涉及我国22省168县16 786家农户,这次调查“范围之广是空前的,除东三省以外,几乎遍及全国。从调查成果上看,其统计结果的深度、广度和系统上,也是以前少有的”。[2]在两次调查的基础上,卜凯教授完成了《中国农家经济》和《中国土地利用》两本著作。卜凯教授在两本书中提供了大量的数据和表格,这些数据“反映出当时中国农业生产与农民生活的实际情况,为研究中国农村经济提供了重要材料”。[3]

在卜凯教授所著的《中国土地利用》一书中,对20世纪30年代中国八大农区(指春麦区、冬麦小米区、冬麦高粱区、扬子水稻小麦区、水稻茶区、四川水稻区、水稻两获区、西南水稻区,以秦岭-淮河为小麦带和水稻带的分界线)的耕地、牧场和林地的比例做出统计,见表3-6。表3-6是对全国土地利用情况的一个观察统计,表3-6则是针对近代中国的八大农区进行观察,数据有一定的差异。八大农区中,不考虑其他用地,耕地面积所占的比重最大,其次是林地,而牧场面积则是最小的,林地和牧场面积加在一起还不及耕地面积的一半。这说明在中国主要农区内的农业生产,仍然是以种植业为主的。

表3-6 八大农区耕地、牧场、林地和其他土地比较表

资料来源:丁长清,慈鸿飞.中国农业现代化之路[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155.

中国自古以来就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特点,除北部少数传统的牧区以外,农业生产一直是以种植业即耕种为主的,而畜牧业、林业渔业都是居于辅助和次要的地位。与欧美国家相比,土地利用的情形大不相同。如表3-7,20世纪30年代初期,中国的耕地比重为27.0%,而意大利和德国的耕地比重都超过了40%;同时欧美等地的牧地比重均远远超过中国,英国的牧地比重竟达56.8%,而中国只有4.6%;林地比重也是如此,美国的林地比重超过30%,而中国的林地比重只有8.7%。

表3-7 30年代初中外土地利用比较

资料来源:BUCK J L.Land utilization in China[M].Shanghai:The Commercial Press,1937:172.

欧美国家的耕地中,也有相当一部分用于畜牧生产。卜凯调查的20世纪20年代的数据显示,意大利耕地中用于牧草生产的比重为26.2%,德国的耕地中用于牧草生产的比重是34.6%,英国的比重达到53.7%,而同期中国的耕地中只有不到10%的比重用于牧草生产,90%以上的耕地是用于种植业的。[4]卜凯于1929—1933年对中国22省154县的168处农业生产的调查中显示,农区中用于作物生产的土地比重为89.6%,只有11.1%的土地被用于牧地和林地。而同期美国农区土地中仅用于畜牧业生产的土地比重就有47%。[5]

中国将近四分之三的牲畜被用作牵引的动力,其余四分之一才被用于消费性的奶、肉和皮毛生产。与此相反,美国的牲畜只有五分之一被用于牵引动力,英国的牲畜只有十分之一。中国的畜牧业生产虽然在农业中的比重不高,但是在单位面积的动物密度上却相当高,远高于日本和美国,同时接近英国密度的二分之一。这主要是由于中国的传统一直是多种经营,正是由于多种经营的特点才使得中国精耕细作的农业体系普遍建立起来。家庭畜禽的广泛生产为种植业生产提供了可靠的有机肥料来源,有机肥料的不断投入又使得作物生产得到可持续的长远发展。(www.xing528.com)

究竟一个国家内部的耕地、牧地和林地等之间如何配置才是最合理的、最有利于保持生态平衡的呢?大多专家认为,林地面积应当占据30%,耕地面积应当占据60%,其他用地占据10%。[6]据此标准与表3-6中的数据对比发现,八大农区的林地面积比重只有8.7%,距30%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耕地面积的比重也只有27.0%,与60%的标准相差一半以上。可见,近代我国的土地利用结构是相当不合理的。比如林业,由于历史的原因,不但没有得到发展,反而不断遭到破坏。20世纪30年代,我国林地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比重将近10%。到1949年,林地面积只剩下10.8亿亩,在国土总面积中的占比(森林覆盖率)只有7.5%。森林覆盖率低,是造成我国中部和西北各省区水旱频发的最为重要的原因,也是我国农业内部各部门生产结构极不合理的一大表现。

近代我国草原面积非常广大,居世界第二位,在世界草原总面积中的占比达到12.7%,仅次于澳大利亚苏联。如果以直接可以利用的草原面积336 514万亩计算,则居世界第四位。我国草原面积的广大,为畜牧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但是这些大片的草原及其他可供放牧的草地在近代并未被充分地开发利用,这也是导致我国畜牧业生产不发达的重要原因。

[1]1英里2=258.998 811公顷=2 589 988.11米2

[2]侯建新.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农村经济调查与研究评述[J].史学月刊,2000(4):125-131.

[3]刘菘生,刘葆金.中国农业经济教育史[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7.

[4]BUCK J L.Land utilization in China[M].Shanghai:The Commercial Press,1937:204-206.

[5]BUCK J L.Land utilization in China[M].Shanghai:The Commercial Press,1937:173-174.

[6]乔启明.中国农村社会经济学[M].上海:商务印书馆,1945:20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