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和谐之基。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加快推进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具体体现,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全社会就业总体形势严峻、毕业生规模持续攀升的情况下,人社部门作为政府人力资源主管部门责无旁贷。近年来,甘南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就业工作,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认真研究和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各项措施。至2011年底全州共报到注册高校毕业生8943人,其中:本科以上2507人,专科6436人。通过安置国民教育系列本科毕业生、实施公务员招录、扶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程“民生实事项目”和“基层服务项目”、特岗教师计划、“三支一扶”和“进村(社区)”选拔、全州事业单位缺编人员公开招考和组织毕业生跨地区就业、到州内外企业就业、公益性岗位安置等多种途径和措施。五年来累计安置高校毕业生7154人,其中,本科以上2362人,专科4792人,年均就业率保持在85%以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实现了就业人数逐年稳定增长,就业的区域分布结构进一步改善,在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完善政策体系、搭建信息服务平台、提升就业服务水平等重点工作上,走出了一条切合甘南实际和特色的就业路子。
一是各级领导重视。近年来,针对全州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和就业渠道不宽的严峻形势,各级政府坚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将高校毕业生就业列为民生实事之一,专门成立了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实行目标责任制,建立了“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亲自抓,人社部门具体抓,政府各部门配合抓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联动机制。
二是政策措施完善。州政府制定并实施了《关于切实做好就业工作的意见》《关于做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意见》《全州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公开招考聘用办法》《甘南州引进紧缺专业毕业生实施办法》和《甘南州公益性岗位实施办法》等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方面的政策、措施。特别是《关于切实做好就业工作的意见》在引导毕业生面向企业就业、实施跨地区就业和自主创业方面提出了20多条优惠政策,从组织、政策、管理、服务和资金等方面强化了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扶持力度,极大地调动了毕业生跨地区就业、面向企业就业、自主创业和企业吸纳毕业生就业的积极性。近两年来,全州共有203名高校毕业生在州内外企业实现了就业,人社部门累计为从事个体经营自主创业的207名高校毕业生提供小额担保贷款1033万元。(www.xing528.com)
三是考录依法公正。在各类就业招考中始终把严格考试规程、严明招考纪律,确保考试公平、公正作为维护招考秩序和考生利益的根本措施来抓。在组织每次招考前,均公开招录条件和招考名额,并进行广泛宣传;在报名环节中,严把资格审查关;在各类招考的笔试和面试工作中,专门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制定《考务工作方案》,从考点设置、试卷的交接与保管、监考与巡考等各个方面做出了精心安排。考前对所有考务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各考点和监考人员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严格落实各项制度,将责任明确到岗,落实到人;为了防止考生作弊,在每次考试中,在所在考场均设置了屏蔽器,并从无线电委员会抽调无线电监测车对考场进行监测,严明考风考纪,并邀请州人大、政协、纪检监察等部门进行全程监督,使招考工作实现了“阳光操作”。同时,为了有效防范各类不稳定事件的发生,组织每次就业考试时,制定《处置突发性事件的应急预案》,抽调一定数量的武警、公安、消防、交警维持考点和考场秩序,使考试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各个层次都有章可循。考试结束后,及时对考试成绩和录取名单进行公示,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受到了考生及家长的广泛好评。
四是就业渠道广泛。从2003年开始,实施了甘南州跨地区就业“金桥工程”,2007年先后在广东东莞和江苏昆山两地挂牌建立了甘南州跨地区就业人才输出服务基地,每年都组织召开甘南州企业人才招聘会,积极动员州内外企业单位到现场参加招聘活动,已累计组织输送700多名大中专毕业生到东南沿海地区企业就业。同时,为了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创业能力,通过深入调研,严格筛选,在省属驻甘南企业和州、县属企业中建立了35个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高校毕业生到基地进行见习和实训,为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搭建了良好的平台,拓宽了就业渠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