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寻找差距与问题:实践与思考

寻找差距与问题:实践与思考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非公有制经济交纳税金2426万元,占财政收入的19%,非公有制经济的生产总值占全州生产总值的25%。通过调查和有关数据分析,全州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的差距和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小脚女人行路”式的发展,限制了经济增长速度。四是“拾遗补阙”的角色惯性,使多数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定位偏低。然而,由于有的信贷部门至今对个体和私营企业存在歧视和偏见,致使个体、私营企业很难找到专项扶持基金和贷款渠道。

寻找差距与问题:实践与思考

近年来,甘南州各级党政组织立足当地实际情况,坚持把非公有制经济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动员和组织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大胆实践,抢抓机遇,扎实苦干,使全州非公有制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截至2001年底,全州有工商个体户6455户,从业人员达到9364人,销售收入达到2.48亿元,占全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46.5%;私营企业70户,投资人162人,注册资金6930万元,总产值751万元,销售总额378万元。非公有制经济交纳税金2426万元,占财政收入的19%,非公有制经济的生产总值占全州生产总值的25%。通过调查和有关数据分析,全州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的差距和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小脚女人行路”式的发展,限制了经济增长速度。在一些重点城镇虽然出现“多处办厂”、“户户开张”、“遍地开花”的现象,但都是规模小,档次不高,对经济增长贡献不大的“小打小闹”,未能形成气候。特别是在偏远的农牧村甚至还处在萌芽状态,许多农牧民虽有做个体私营业的愿望,但因缺乏资金、技术、场地等基本条件,设想难以实现。二是“挤独木桥”式的投资选择,经营领域过于狭小,往往在一个地区局部形成“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格局,导致产业选择趋同,重复建设,过度竞争,造成很大损失和浪费。个体、私营经济一般集中在商、饮、服务业,较少涉足第一、二产业。一家开店,家家开店,互相模仿,往一个道上挤,结果各家的业务均不饱和,互相掣肘,发展提高的难度加大。三是“家族统治”的运作机制,制约了优势的充分发挥。从经营管理的角度透视,个体、私营经济内部运作机制基本是以家族制的形式维持的,如“夫妻店”、“父子厂”、“兄弟公司”等等。这种方式在发展之初内部关系显得简洁而紧凑,便于适应市场变化调整经营策略,但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家族制的运作机制会越来越暴露出其弱点,如不太愿意吸纳非家族的经济力量和信息,管理不规范,业主素质偏低,很容易形成自我封闭,与外界缺少应有的资金、信息、物质、技术交流,这些都是导致不少前期颇有潜力的个体、私营业主后期难以大有作为的一个重要因素。四是“拾遗补阙”的角色惯性,使多数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定位偏低。个体、私营经济起初基本上是作为公有制的“有益补充”而出现的。既由于政策环境的限制,也因为资本原始积累不足等因素的制约,个体、私营经济多选择“拾遗补阙”的发展思路,为公有制经济作“补充”当配角,这种配角意识的强大惯性,使众多个体、私营业主仍然津津乐道于过去的发展经验,甘于当配角却不敢当主角,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个体、私营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五是“软环境”不软,有待进一步治理和规范。近几年,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先后为个体和私营经济的发展制定了许多优惠政策,并提供了较为宽松的环境,但落实不到位,“中梗阻”现象依然存在。有的地方和部门重布置、轻落实,扯皮推诿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地方和部门强调无为而治、撒手不管、放任自流;有的地方和部门分工不明,政出多门,都管又都不管,形成管理的空当;有的地方和部门管得过严过死。“三乱”现象屡禁不止,吃、拿、卡、要,率先向个体、私营企业伸手。社会上各种名目繁多的摊派,甚至费比税重的现象,使个体、私营业主不堪重负,资金短缺已成为制约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瓶颈。然而,由于有的信贷部门至今对个体和私营企业存在歧视和偏见,致使个体、私营企业很难找到专项扶持基金和贷款渠道。这种复杂而又艰难的现实环境,使个体、私营企业很难得以全面发展。(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