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张荫麟学案:从西南联大离职到浙江大学任教

张荫麟学案:从西南联大离职到浙江大学任教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40年7月,张荫麟离开西南联大,转往遵义浙江大学任教。结果张荫麟与伦慧珠感情破裂,以离婚收场,在经济上遭受重大损失,在舆论上也陷于受指责的境地。离开西南联大之前,中央大学和浙江大学争相聘请张荫麟。张荫麟则因为与主政浙大文科的张其昀相熟最终选择浙大。11月29日浙大举行追悼会,由张其昀主持,并决议成立遗族赡养基金,在浙大设置纪念奖学金。张荫麟逝世,引起学界瞩目。

张荫麟学案:从西南联大离职到浙江大学任教

1940年7月,张荫麟离开西南联大,转往遵义浙江大学任教。之前他对西南联大的待遇不甚满意,同时也遇到了感情上的波折。张荫麟与容庚是多年好友,容庚的长女容琬十年来不断有与张荫麟通信及见面的机会,她的文章与译作经常得到张荫麟的精心校改,对张荫麟十分钦慕。结果张荫麟回到昆明后,住在欧美同学会,地址偏僻,少与同事往来,这时与容琬“十年多潜伏着的爱苗,因而长成”。但当时容琬已经订婚,张荫麟有婚姻约束,两人又有辈分之别,因此最终理智制止了这段感情。容琬1939年从西南联大外国语文学系毕业,张荫麟劝容琬回北平完婚。但也有传说容琬并不承认这段感情。

这时张荫麟将家眷接到昆明,以断情思。然而夫人伦慧珠带来的不仅是庞大的家庭(除子女外,还有伦母和姨侄女),还有持续不断的激烈吵闹,有时还由住在楼上的冯友兰太太出来调解。结果张荫麟与伦慧珠感情破裂,以离婚收场,在经济上遭受重大损失,在舆论上也陷于受指责的境地。

离开西南联大之前,中央大学和浙江大学争相聘请张荫麟。张荫麟则因为与主政浙大文科的张其昀相熟最终选择浙大。在浙大,张荫麟先后讲授中国上古史、唐宋史历史研究法等课程,要求学生选读《左传》《汉书》《通鉴》《宋史》《宋史纪事本末》等原始史料,注重书写历史的笔法,还在课上提出比论、对照、校正、补缀、实证和显示等处置史料的方法,对学生多有启发。

当时张其昀已经步入政坛,深受蒋介石器重。1941年4月,张其昀临行重庆前夕,走访遵义老城石家堡三号第三层阁楼张荫麟寓所。经过一夕详谈,两人达成共识,创办刊物,刊行“国史长编丛书”,于是促成《思想与时代》月刊与学社的创办,以及《中国史纲》的出版。在蒋介石的鼓励与资助下,《思想与时代》月刊于1941年8月正式创办,张荫麟撰征稿条例称,“本刊内容包涵哲学科学政治、文学、教育、史地诸项,而特重时代思潮与民族复兴之关系”,具体内容则包括:

1.(民国)建国时期主义与国策之理论研究;

2.我国固有文化与民族理想根本精神之探讨;

3.西洋学术思想源流变迁之探讨;

4.与青年修养有关各种问题之讨论;

5.历史上伟大人物传记之新撰述;(www.xing528.com)

6.我国与欧美最近重要著作之介绍与批评。

同时张荫麟负起刊物主编之责,约请众多知名学者撰稿,于甄选稿件不辞劳怨,以期树立刊物严格之标准,也因此得罪不少好友与同事。

1941年5月,浙江大学出版《中国史纲》石印本(共八章),6月重庆青年书店出版铅印本(共十章)。《中国史纲》的出版,是张荫麟个人学术事业的巅峰。1948年正中书局出版《中国史纲》,将之前两个版本的内容加以统一。《中国史纲》出版后,陈梦家、翟宗沛、苏诚鉴、童书业均撰有专业书评陈寅恪傅斯年顾颉刚、金毓黻、贺昌群、贺麟、张其昀、谢幼伟、王焕镳、梁方仲等人均有品题,或赞赏史学见解的卓越,或佩服文章的优美,或推重长编修史法的科学性,或赞赏内容结构的合理安排。经过众多名家的评鉴,张荫麟的《中国史纲》获得了无可争辩的学术地位。

1941年,张荫麟患肾病。张荫麟生活习惯不甚健康,饮食无度,起居不节,常常工作至午夜后。1940年的家庭变故所导致的心情抑郁,被认为是他患病的主要原因。当时的张荫麟“孤单一身,蛰居于城角的一间民房之中。一榻一桌,别无长物,起居饮食,全需自理,这真使他感到无法料理个人的生计了。抑郁孤寂的生活,过渡了将近二年,终于文星失色,在人间收敛了未曾吐尽的光芒”。加上抗战时期医药条件简陋,导致张荫麟无法获得及时、有效的医治。1942年10月24日,张荫麟在遵义因肾病去世,葬于遵义老城南门外碧云山(一说旗杆山)天主堂坟地。11月29日浙大举行追悼会,由张其昀主持,并决议成立遗族赡养基金,在浙大设置纪念奖学金

张荫麟逝世,引起学界瞩目。张其昀首先在10月27日的《大公报》上撰文悼念,孙次舟在11月2日《中央日报》发表纪念文章,《申报》刊发逝世消息,《文史杂志》《中国社会经济史集刊》《燕京学报》均刊登悼念文字,《思想与时代》更为张荫麟编有“张荫麟先生纪念专号”,收有张荫麟遗著和七篇纪念文字。12月4日,张荫麟在昆明好友在西南联大举行追悼会,吴宓作演讲,致辞者有梅贻琦、冯友兰、雷海宗等人,陈寅恪撰有悼诗两首。吴晗、贺麟、冯友兰又筹款万元,在清华历史系和哲学系合设荫麟纪念奖学金。

1949年以后至20世纪80年代初,有关张荫麟的研究多出自港台地区或海外学界,主要集中于《中国史纲》一书。如宋晞于1953年发表《评介〈中国史纲〉》,苏联史家B.鲁宾于1957年发表《评张荫麟〈中国史纲〉》一文,刁燕娥于1968年完成硕士论文《张荫麟及其〈中国史纲〉》,林丽月于1978年发表《张荫麟史学理论评析》,黎华赵于1981年完成硕士论文《张荫麟研究:生平、著述及其史学》,许冠三1986年出版的著作《新史学九十年》中专设“张荫麟:既是科学亦是艺术”一章。

20世纪80年代以后,张荫麟重新回到内地学术史研究的视野。李埏在1987年发表《张荫麟先生传略》,徐规多年不断校正《中国史纲》并整理著作目录,李洪岩1991年发表《论张荫麟及其“新史学”》等论文,张云台首编《张荫麟文集》。王家范在2000年出版的《中国历史通论》中收入《被遗忘的个案:张荫麟及其〈中国史纲〉》一文,桑兵2001年出版的《晚清民国的国学研究》则将张荫麟置于学术史的脉络中进行考察,李欣荣于2007年发表《主流与旁支:张荫麟与民国学界》一文,朱潇潇则于2011年完成博士论文《专科化时代的通才——1920—1940年代的张荫麟》。张荫麟的文集,先后有1956年伦伟良编的《张荫麟文集》、1977年李毓澍编的《张荫麟先生文集》、1993年张云台编的《张荫麟文集》、2005年李洪岩编的《素痴集》,以及2013年陈润成、李欣荣编的《张荫麟全集》。李欣荣又与陈润成编有反映张荫麟生平、交游、史趣的纪念文集《天才的史学家:追忆张荫麟》(2009),并与宋史学者曹家齐合作撰有《张荫麟评传》(2014)。

本文主要依据李欣荣、曹家齐合撰《张荫麟评传》(广东人民出版社2014年)编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