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相关监测是实施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基本措施和重要手段,是保证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提高医院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这一途径是通过长期、系统、连续地收集、分析医院感染在一定人群中的发生、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将监测结果报送和反馈给有关部门和科室,最终为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而实现的。
各医疗机构应建立有效的医院感染监测与通报体系,及时诊断医院感染病例,分析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预防与控制措施,并应将医院感染监测控制指标纳入医疗质量管理考核体系。同时,监测的内容和质量控制指标也应根据监测工作的要求及结果不断调整。各医疗机构应制订切实可行的医院感染监测计划并付诸实施,如年计划、季度计划等。监测计划内容主要包括人员、方法、对象、时间等。
医院感染相关监测包括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前者包含了发病率监测、现患率监测等综合性监测,以及手术部位感染监测、ICU医院感染监测、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监测、多重耐药性监测等目标性监测等;后者包含了医疗环境、器械、设备、消毒剂、灭菌剂等的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
一、综合性监测
综合性监测即连续不断地对所有临床科室的全部住院患者和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及其有关危险因素的监测,包括发病率监测和现患率监测。
新建或未开展过医院感染监测的医院,应先开展全院综合性监测。监测时间应不少于2年。医院感染患病率调查应每年至少开展一次。
1. 发病率监测
(1) 监测对象住院患者和医务人员。
(2) 监测内容
①基本情况:监测日期、住院号、科室、床号、姓名、年龄、入院日期、出院日期、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疾病诊断、疾病转归(治愈、好转、未愈、死亡、其他)、切口类型(清洁切口、清洁污染切口、污染切口)。
②医院感染情况:感染日期、感染诊断、感染与原发疾病的关系(如无影响、加重病情、导致直接死亡、导致间接死亡等)、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如中心静脉插管、泌尿道插管、使用呼吸机、气管插管、气管切开、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放射治疗、抗肿瘤化不治疗、使用免疫抑制剂等)及相关性、医院感染培养标本名称、送检日期、检出病原体名称、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③监测方法:医院感染控制专职人员通过床旁调查、查阅病历、与临床医师沟通等多种方式主动、持续地对调查对象的医院感染发生情况进行跟踪观察与记录。临床医师根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主动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病例。
④计算方法:详见表7-1。
⑤总结和反馈:结合历史同期和上月医院感染发病率资料,对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并向临床科室反馈监测结果和分析建议。
2. 患病率监测
(1) 调查对象指定时间段内所有住院患者。
(2) 调查内容基本情况及医院感染情况相关资料调查监测同医院感染发病率监测,另需要按科室记录应调查人数与实际调查人数。
(3) 调查方法制订符合本院实际的医院感染患病率调查计划,培训调查人员。通过查阅运行病历和床旁调查患者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调查。由调查人员填写医院感染患病率调查表及各病区(室)的床旁调查表。
(4) 计算方法详见表7-1。
(5) 总结和反馈结合历史同期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并向临床科室反馈调查结果和建议。
二、目标性监测
针对高危人群、高发感染部位等开展的医院感染及其危险因素的监测,如手术部位感染监测、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监测、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监测、多重耐药性监测等。
已经开展2年以上全院综合性监测的医院应开展目标性监测。目标性监测持续时间应在6个月以上。
1) 手术部位感染监测
(1) 监测对象被选定监测手术的所有择期和急诊手术患者。
(2) 监测内容
①基本资料:监测日期、住院号、科室、床号、姓名、年龄、调查日期、疾病诊断、切口类型(如清洁切口、清洁污染切口、污染切口)。
②手术资料:手术日期、手术名称、手术腔镜使用情况、危险因素评分标准,包括手术持续时间、手术切口清洁度分类、美国麻醉协会(ASA)评分、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手术医师。
③手术部位感染资料:感染日期与诊断、病原体。
(3) 监测方法
①宜采用主动的监测方法;也可采用专职人员监测与临床医务人员报告相结合、住院监测与出院监测相结合的方法。
②每例监测对象应填写手术部位感染监测登记表。
(4) 资料分析
①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
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指定时间内某种手术患者的手术部位感染数/指定时间内某种手术患者数×100%。
②不同危险指数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
某危险指数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指定手术该危险指数患者的手术部位感染数/指定手术某危险指数患者的手术数×100%。
(5) 总结和反馈结合历史同期资料进行总结分析,提出监测中发现的问题,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并向临床科室反馈监测结果和建议。
2) 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监测
(1) ICU医院感染ICU医院感染指患者在ICU发生的感染,即患者住进ICU时,该感染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患者转出ICU到其他病房后,48 h内发生的感染仍属ICU医院感染。
(2) 监测对象ICU患者。(www.xing528.com)
(3) 监测内容
①基本资料:监测日期、住院号、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疾病诊断、疾病转归(治愈、好转、未愈、死亡、其他)。
②医院感染情况:感染日期、感染诊断、感染与侵入性操作相关性(如感染与中心静脉插管、泌尿道插管、使用呼吸机等的关系),医院感染培养标本名称、送检日期、检出病原体名称、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③ICU患者日志:每日记录新住进患者数、住在患者数,中心静脉插管、泌尿道插管及使用呼吸机人数,记录临床病情分类等级及分值。
(4) 监测方法
①宜采用主动监测方法,也可采用专职人员监测与临床医务人员报告相结合的方法。
②填写医院感染病例登记表。
③每天填写ICU患者日志。
④填写ICU患者各危险等级登记表。
⑤临床病情等级评定:对当时住在ICU的患者按“临床病情分类标准及分值”进行病情等级评定,每周一次(时间相对固定),按当时患者的病情进行评定。每次评定后记录各等级(A、B、C、D及E级)的患者数。
(5) 资料分析
①病例感染发病率和患者日感染发病率:
病例(例次)感染发病率=感染患者(例次)数/处在危险中的患者数×100%。
患者(例次)日感染发病率=感染患者(例次)数/患者总住院日数×1000‰。
②器械相关感染发病率:
泌尿道插管相关泌尿道感染发病率=泌尿道插管患者中泌尿道感染人数/患者泌尿道插管总日数×1000‰。
中心静脉插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病率= 中心静脉插管患者中血流感染人数/患者中心静脉插管总日数×1000‰。
呼吸机相关肺炎感染发病率=使用呼吸机患者中肺炎人数/患者使用呼吸机总日数×1000‰。
(6) 总结和反馈结合历史同期资料进行总结分析,提出监测中发现的问题,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并向临床科室反馈监测结果和分析建议。
3)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监测
(1) 新生儿病房(包括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发生在新生儿病房或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感染。
(2) 监测对象在新生儿病房或新生儿重症监护室进行观察、诊断和治疗的新生儿。
(3) 监测内容
①基本资料:住院号、姓名、性别、出生天数、出生体重(BW,分为≤1000 g、1001~1500 g、1501~2500 g、>2500 g四组。以上体重均指出生体重)。
②医院感染情况:感染日期、感染诊断、感染与侵入性操作相关性(如感染与脐或中心静脉插管、使用呼吸机等的关系),医院感染培养标本名称、送检日期、检出病原体名称、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③新生儿日志:按新生儿体重每日记录新住进新生儿数、住在新生儿数、脐或中心静脉插管及使用呼吸机新生儿数。
(4) 监测方法
①宜采用主动监测方法,也可采用专职人员监测与临床医务人员报告相结合的方法。
②新生儿发生感染时填写医院感染病例登记表。
③填写新生儿病房日志和月报表。
(5) 资料分析
①日感染发病率:
不同体重组新生儿日感染发病率= 不同出生体重组感染新生儿数/不同出生体重组总住院日数×1000‰。
②器械相关感染发病率:
不同体重组新生儿脐或中心静脉插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病率=不同体重组脐或中心静脉插管血流感染新生儿数/不同体重组新生儿脐或中心静脉插管总日数×1000‰。
不同体重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病率=不同体重组使用呼吸机新生儿肺炎人数/ 不同体重组新生儿使用呼吸机总日数×1000‰。
(6) 总结和反馈结合历史同期资料进行总结分析,提出监测中发现的问题,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并向临床科室反馈监测结果和建议。
三、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包括环境卫生学监测(如空气、物表、手的消毒效果监测)、消毒剂灭菌剂效果监测、消毒物品灭菌物品监测等。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是保障医疗机构在合格的环境下使用合格的消毒剂、消毒器械的前提,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不合格物品不得进入临床使用。同时卫生行政部门不推荐常规开展灭菌物品的无菌检查,当流行病学调查怀疑医院感染事件与灭菌物品有关时才进行相应物品的无菌检查。不同的物品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周期不同,当有医院感染流行,并怀疑与医院消毒灭菌有关时,应及时进行监测。具体监测要求详见表7-2、表7-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