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准备是有效防范和应对突发事件而事先采取的各种措施的总称。医院应建立健全卫生应急工作体系,重点做好本单位应急管理制度建设、应急预案建设、应急专家队伍管理、装备物资管理、培训演练建设等各项准备工作。定期对卫生应急工作进行系统分析,及时发现本单位在应对各类突发事件中存在的不足和有针对性地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有条件的医院可开展灾害脆弱性分析。
一、卫生应急管理制度
(一) 应急预案管理制度
明确本单位卫生应急预案编写要求,建立预案评价和修订机制。
(二) 应急值守和报告制度
明确本单位参与卫生应急值守人员职责、工作内容等。明确卫生应急信息报送范围、时限、内容、方式、频次等,并详细记录。
(三) 应急专家队伍管理制度
明确本单位卫生应急专家和队员选拔标准、工作职责、激励措施、补充或淘汰机制、奖惩制度等。
(四) 应急物资管理制度
明确本单位各类应急装备、物资、药品等的采购、储备、日常维护、使用、补充等各项管理机制。
(五) 应急培训演练制度
明确本单位开展卫生应急培训和演练的计划、内容、方法、质量,并对培训演练效果进行评价与改进。
二、卫生应急预案建设
(一) 应急预案种类
按照上级卫生计生行政主管部门卫生应急预案体系建设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制订预案,应急预案种类主要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四类。
应急预案种类和内容应能符合本单位实际工作需要,尤其需要明确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处置各阶段的工作流程,应包括目的、编制依据、适用范围、组织体系及职责、信息监测和报告、应急响应、保障措施、附则等要素。
(二) 应急预案形式
预案以本单位文件形式正式发布,应定期通过桌面推演、专题培训、综合演练等途径使相关人员全面掌握。预案可采用文字式、图片式、流程式等,旨在指导和告知相关人员在指挥和参与现场救援时应采取的方式和注意事项。
(三) 应急预案时效
应定期分析评价预案内容的实用性、可行性,及时更新、增补各类卫生应急预案。每2~3年修订1次,做好修订记录,实现预案的动态优化和科学规范管理。
三、应急专家、队伍管理
(一) 工作内容
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卫生应急管理人员、公共卫生管理人员、医疗卫生专业人员、技术保障人员等的选拔、培训、训练、调整等。着重加强服从指挥、团队协作、专业配合等。(www.xing528.com)
(二) 工作要求
(1) 根据上级卫生计生行政主管部门统一部署要求,基于辖区内重点关注和防范的突发事件类型和发生频率,结合本单位人力资源情况,系统分析评估本单位卫生应急专家队伍建设需求。
(2) 按照“平战结合、因地制宜,分级负责、协调运转”的原则,组建人员数量和专业配比适当的卫生应急专家和队伍。队员应熟悉和具备现场应急指挥与决策、应急管理和协调、监测预警与风险评估、现场检伤分类和应急处置、伤员分流转送、院感控制和处理、后勤保障等技能。
(3) 严格依据政治素养、职称学历、业务能力、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进行专家和队员遴选,接受过卫生应急培训或参加过突发事件卫生应急现场处置工作者优先考虑。
(4) 制订本单位卫生应急专家和队伍管理细则,明确卫生应急专家和队员的权利和义务、奖惩和激励措施等。
(5) 应将卫生应急一线人员纳入高危职业人群管理,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对在重大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中致病、致残、死亡的人员,参照机关事业单位工伤抚恤或工伤保险等有关规定给予抚恤保障。
四、应急装备物资管理
卫生应急装备物资管理是做好平时及处置突发事件时卫生应急保障工作的物质基础。参照《卫生应急队伍装备参考目录(试行)》(卫办应急发〔2008〕207号),医疗机构结合本单位所承担的卫生应急任务做好本单位卫生应急装备物资的储备和管理工作。
(一) 装备物资类别
通常装备物资包括医疗药品类、医疗耗材类、医疗设备类、防护消杀类、医疗文书类、后勤物资类、通信器材类、卫生技术车辆类、宣传保障类等。医疗机构可根据卫生应急任务分工增配各类装备物资。
医疗机构需进行装备物资筹措、采购及管理,各类标识、服装、队旗、通信等要求统一。所有装备物资纳入本单位固定资产管理。
(二) 装备物资储备形式
根据卫生应急装备物资的生产、市场供应、存放条件和应急需求实际,决定实物、资金、计划和信息四种储备形式的比例。
(三) 装备物资储备要求
建立本单位卫生应急装备库房,成立库房管理小组,明确人员职责,做到专库专人专管。定期对库房进行卫生清整,保持良好温度和湿度,保持通风。各类装备物资统一、整洁,达到“三定”(定分管领导、定管理科室、定使用保管人)和“六防”(防火、防潮、防盗、防冻、防霉烂变质、防鼠咬虫蛀)标准。利用信息化手段对装备物资进行出入库管理,并做好装备物资的更新和轮储。
五、应急培训演练建设
(一) 卫生应急培训
1.分人员培训 对卫生应急管理人员重点培训卫生应急协同、现场指挥、情况研判、法律法规、媒体联络等。对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重点培训搜索营救技术、现场急救技术、紧急手术、基础生命维持技术、野外生存技巧等。技术保障人员重点培训各类卫生技术车辆驾驶与维修、警卫勤务实施、饮水饮食后勤保障等。
2.分专业培训 通用知识和技能包括人文、地理、宗教、民俗、体能、心理、外语等,要求所有应急专家和队员必须掌握。基本技能包括通气、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基础生命支持等,要求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必须掌握。专科技能包括截肢术、冻伤、烧伤、溺水、热射病、中毒等治疗,要求专科救治队伍队员熟练掌握。
3.培训方式 根据实际需要,采取理论授课、实践操作、案例分析、想定作业、桌面推演、学术讲座、经验交流、专题研讨会等形式,充分利用视频、广播电视、远程教育等先进手段开展培训。可对培训前后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培训满意度等进行效果评价。
(二) 卫生应急演练
参照《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指南》(应急办函〔2009〕62号),结合本单位卫生应急水平现状以及卫生应急培训工作开展情况,每年至少牵头组织或积极参与其他部门组织的卫生应急演练工作1次,制订或协助制订演练实施方案。规范演练准备、演练评估和演练后改进等环节的工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