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古人饮食之丰盛华美,文人的清淡追求

古人饮食之丰盛华美,文人的清淡追求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饮食之丰盛华美,可谓叹为观止。《孔尚任诗文集》中曾对江南的繁华饮食有过描述:东南繁华扬州起,水陆物力盛罗绮。文人们对于“淡”的追求还不只在于菜蔬五谷,对茶饮也奉行了一样的清淡法则。追求茶“玉雪心肠”的本味,成了文人一种特有的风雅象征。清淡,成为了一种人生志趣的选择。

古人饮食之丰盛华美,文人的清淡追求

由此可见,不管是宫廷还是民间,明朝的餐桌,真的可以用丰盛来形容了。

市场繁荣、市民阶层的壮大,把明代百姓的消费水平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衣食住行各方面的礼制僭越、奢侈挥霍成了普遍的现象。在仕途内的士大夫们则更是变本加厉,纵情诗酒、狎妓冶游,经常性的宴饮成为常态。饮食之丰盛华美,可谓叹为观止。《孔尚任诗文集》中曾对江南的繁华饮食有过描述:

东南繁华扬州起,水陆物力盛罗绮。朱橘黄橙香者橼,蔗仙糖狮如茨比。一客已开十丈筵,客客对列成肆市。

他们饮食资源丰富,大肆搜罗奇珍异味,“穷山之珍,竭水之错,南方之蛎房,北方之熊掌,东海之鳆炙,西域马奶,真昔人所谓富有小四海者,一筵之费,竭中家之产不能办也。”(《五杂俎》卷十一《物部三》)。每个宴会都是一场铺张浪费,到后来,吃得讲究有了更畸形的发展—吃得新奇。为了在别人面前有“面子”,虐杀动物的血腥场面开始频频上演。

李渔称曾有一人善做鹅掌,每次要杀鹅之前,先熬一大锅油,烧热了把鹅丢下去,任其跳跃,反复四次,鹅掌就异常美味肥厚。更美味的还有“浇驴肉”,一桌食客指定要吃哪里,就把相应位置剥开一层皮,露出鲜肉,再用沸腾的老汤浇灌,直到烫熟了取下来吃,十分残忍。宴客的主人就在这种虐杀的快感中寻找到一种极大的心理满足。

而一些文人士大夫纷纷痛斥这种“虐生”,觉得“惨者斯言,予不愿听之矣!物不幸而为人所畜,食人之食,死人之事。偿之以死亦足矣,奈何未死之先,又加若是之惨刑乎?”也许是对于这样奢华、享受的社会风气的反思,明朝中晚期的文人们走上了与精益求精、醉醴饱鲜完全不同的道路,开始摒弃这种俗流,对“淡味”和“本真”生出无限追求。比如,陆树声《清署笔谈》说:

都下庖制食物,凡鹅鸭鸡豚类,用料物炮炙,气味辛浓,已失本然之味。夫五味主淡,淡则味真。昔人偶断羞食淡饭者曰:今日方知真味,向来几为舌本所瞒。

明人陈继儒《养生肤语》也说:

日常所养,惟赖五味,若过多偏胜,则五脏偏重,不惟不得养,且以戕生矣。试以真味尝之,如五谷,如菽麦,如瓜果,味皆淡,此可见天地养人之本意,至味皆在淡中。今人务为浓厚,殆失其味之正邪。古人称鲜能知味,不知其味之淡耳。

文人们对于“淡”的追求还不只在于菜蔬五谷,对茶饮也奉行了一样的清淡法则。不同于唐朝大加作料的煮茶、宋朝工艺繁复的点茶,明代开始慢慢摒弃香料,直接用沸水冲泡散茶。追求茶“玉雪心肠”的本味,成了文人一种特有的风雅象征。清淡,成为了一种人生志趣的选择。(www.xing528.com)

比如晚明时期的文震亨,字启美,生于官宦书香门第,其曾祖父是与沈周、唐寅、仇英齐名的书画大家文徵明,在他所著的《长物志》中谈到饮食时,只提“蔬果”与“香茗”,体现的就是大写的“素净”。不仅吃的淡雅,就连放吃食的器具都要“古雅精洁”。比如,吃樱桃就得用白盘子盛,这样红白相映成趣,才能“色味俱佳”。

饮食,已经更多地被明朝士大夫们视为一种享受,这种趋势比所有的前朝加起来都更为明显。一杯一盘,寄托了他们对生命天地的思考,一蔬一饭,都仿佛隐晦内敛地昭告世人他们对生活的追求。而他们对古代雅隐的审美追求,恰恰与江河日下的朝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他们理论上接受的都是“存天理,灭人欲”的程朱正统教育,于是见到宦官当道、腐败横行时纷纷为正义挺身而出,上奏朝廷,提出铲除阉党,杜绝腐败;可现实却不断打脸,因言获罪,惨遭迫害屠戮的大有人在。例如,天启魏忠贤排斥异己,残害东林党人,“生者削籍,死者追夺,已经削夺者禁锢”。杨涟更是被“土囊压身,铁钉贯耳,仅以血溅衣裹置棺中”。面对精神失落的痛苦,无情的政治打击和生命危险,士人的人生追求与价值取向开始渐渐发生变化。“明哲保身”,爱惜生命与天理一样重要。毕竟“留得青山在”,才能“有柴烧”。文人们由亢奋激进走向逍遥自在,甚至开始抛却功名欲念,选择“独善其身”、平凡无争的生活。

既然得好好地活着,曾经为士人不屑的饮食,作为生活的一部分,开始和精舍美婢、骏马梨园、古董花鸟、诗书礼乐一道备受推崇。大量闲散文人们,开始花笔墨精力研究起吃。比如,十次考试都没中举的文徵明,开始研究茶道,醉心出书作画;唐寅壮志难酬,也开始品茶卖画;山人陈继儒自创眉公饼;文士李渔制成笠翁糕,陶醉在制作食物的情趣中,自我胸臆得以抒发,个人的嗜好与品位也在其中得以展现。更有甚者,觉得市场上买得到的酒口味单一,品质也低劣,因而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口味改良,做出不同功能的保健酒。例如,方文《冬青子吟》中记载:

山房一树冬青子,至后累累灿若星。欲取为丸兼浸酒,不徒黑发可延龄。

自己种植采摘,为丸浸酒,目的是为黑发延龄。同样自酿养生酒的还有文人高濂。例如,他的建昌红酒

用好糯米一石淘尽,倾缸内,中留一窝,内倾下水一石二斗。另取糯米二斗煮饭。摊冷作一团放窝里内,盖讫。待二十日饭浮浆醉,漉去浮饭,沥干浸米。先将米五斗淘尽,铺于甑底,将湿米次第上去,米熟略摊气绝,翻在缸内中盖下。取浸米浆八斗,花椒一两,煎沸出锅。待冷用白曲三斤捶细,好酵母三碗,饭多少加常酒放酵法,不要厚了。天道极冷,放暖处,用草围一宿,明日早将饭分作五分,每分和前曲饭同拌匀,踏在缸内。将余在熟尽放在面上,盖定。候二十日打扒,如面厚三五日大不遍,打后面浮涨足,再打一遍,仍盖下。十一月二十日熟,十二月一日熟,正月二十日熟,余月不宜造榨。取澄清并入白檀少许,包裹泥定。头糟用熟水随意副之,多二宿便可榨。

其中指出酿造红酒的时间是冬季的十一月到来年正月,放入“白檀”,能够“调气”。在酒中加入药材,酒也多了理气散寒、止痛祛风的功效。

“安身之本,必资于食”的理念,在游赏雅集和独自消遣中,逐渐与过去千年的经验相融合,上升到了对饮食认知的新高度,形成了另一个中国传统的饮食大概念—养生。正如张岱从饮食中阐发养生之道:“中古之世,知味惟孔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精细二字,已得饮食之征。至熟食,则概之失饪不食,蔬食,则概之不时不食。四言者,食经也,亦即养生论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