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的文人情趣弥漫在各个阶层,不但在酒宴的词上得以展现,在饮食器具上亦有所体现。正所谓“美食不如美器”,由宋而始的几百年间,告别了温饱的国民,不再如唐之前人傻傻地用“君子为腹不为目”自我安慰,只管实用为主,转而开始不断地在美观和实用之间协调。精美的做工、典雅的造型、耐看的外观融入一盘一碗、一杯一壶中,饮食也从果腹上升到瞬间的艺术。不只如此,不同于汉代对漆器的青睐,唐代对金银的膜拜,由宋开始的全民化高雅,使得上流社会也更喜欢用内敛淡雅的瓷器。
其实瓷器作为餐具使用早在商代中期、西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但是真正取代木器陶器成为主要餐具的时间却是在东汉末年。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瓷器工艺技术进步,青瓷、黑釉瓷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而且在瓷制餐具出现之后,其他材质的餐具逐渐被人们所淡忘。因为,瓷器真的太好用了。陶器作为餐具,槽点确实很多。颜色单一还可以忍,容易坏就不能忍了。想象一下正做着饭,突然锅底漏了,劈柴点火,切墩下锅,半天的努力都白费,实在令人恼火。于是,在漫长的摸索中,更精美、更耐用、更方便的瓷器就这样诞生了。
陶作为容器,铸造的形态很有局限性,所以,早期装米饭的容器大多是用竹子或者木头制成,叫作“和”,然后人们可以用勺或者匕来食用。不同于上层社会,普通人家,却还只能使用得起木头与竹子,所以“和”在用于吃菜喝汤这一方面又不能胜任了。故而,“盘”这个餐具便被发明了出来。这里需要提一句,古代很早就有碗。但是,碗仅是作为喝水或者喝酒的工具存在,不能用于吃菜喝汤,所以“盘”便是替代于“和”的一种新型餐具。
古代的盘,可大可小,可深可浅,可用于吃菜也可用于喝汤,所以备受人们的喜爱,一直延续至今。战国以后,盘便取代了“和”作为主要的进食工具,为人们所使用。例如,唐朝诗人李绅在《悯农》一诗中就有言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此中的盘便是用盘子吃饭。
随着瓷器技术的成熟,因其美观且样式多变等,渐渐取代了木制品、竹制品的地位,作为主要的餐具形式,为世人所使用。而因着加工工艺的变更,餐具的形状也渐渐出现变动。一直作为进食主流的刀与俎渐渐退出了餐具的历史舞台,而匕也因着工艺的变更,由尖头变得更加圆滑,加之以瓷制的长柄,便形成了圆头的瓷匙。随之瓷盘、瓷碗、瓷匙、筷子便作为了主要的用餐工具,得以沿用。
明朝起,更是将碗作为较为重要的进食工具,主要用于盛饭盛汤。譬如,宴会根据规格的不同就有所谓的八大碗、六大碗以及四小碗之分。而盘则作为主要的盛菜工具进行使用。盘的规格到此时也有了明确的区分,按照其大小有了大盘、中盘、小盘的区别。但是,有时往往又因盘子过大,较占地方,也不利于搬运等不良之处,所以“碟”便应运而生。小于盘的一律称之以碟。盆碟也作为主要的盛菜器皿而供人使用。
早期的瓷器,一般都是青色,外观并不是很精美,甚至有些平平无奇。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制造工艺不断提高,青瓷逐渐普及,并且形成了南方和北方两大青瓷系统。在北朝时期人们通过不断地改进,成功地烧制出了白瓷。到了唐代,制瓷业在规模、技术、艺术上都超越前代,瓷窑更是遍及大江南北。唐代由于瓷器产区日广,各地区出现不同风格的瓷窑体系,故开始在窑上冠以地名,如越窑、邢窑、岳州窑、洪州窑、寿州窑等。此时青瓷、白瓷都发展到成熟、完善的地步,并且逐步形成了青瓷和白瓷并驾齐驱的局面。那个时候的瓷器以北方的邢窑和南方的越窑最为著名,其一白一青,遥相辉映,史称为“南青北白”。到了宋代,瓷器真正大行其道,几乎所有重要的窑口,都能生产出各式各样的饮食器具,哥窑、钧窑、定窑、汝窑、越窑等更是其中的佼佼者。(www.xing528.com)
北宋的官窑是给朝廷专供的,造型古朴、典雅,釉质淳厚、匀润,釉色温润如玉,纹片如宝石冰裂,器口微微泛紫,底足褐色如铁,其清籁幽韵、趣雅拔俗的艺术风格和追求,是其他瓷种所望尘莫及的。同时,北宋官瓷作为一种尊贵和权势的象征,是中国历史上唯一没在市场上流通的瓷器,于一般百姓来说,是想都不敢想的。
哥窑的瓷器则胎色多深,有黑、深灰、浅灰及土黄多种,其釉均为失透的乳浊釉。定窑为宋代北方著名瓷窑。定窑窑址在河北曲阳野北村。始烧于晚唐、五代,盛烧于北宋,金、元时期逐渐衰落。盘、碗因覆烧,有芒口及因釉下垂而形成泪痕之特点。
后世名扬千年的瓷都景德镇在当时并没有那么有名,北宋五大窑口的名气实在太大了,但非著名也有非著名的好处,五大窑所生产的精美瓷器大部分为皇室和上流社会所用,一般的百姓是无福消受的,景德镇悄悄地仿制了当时定窑,简直是性价比极高的平替版。最大的不同在于,定窑当地烧柴,烧出的瓷器是白中闪黄,而景德镇烧柴,瓷器釉色介于青、白之间,青中有白,白中泛青,故称青白瓷。由于经济重心向东南方向移动,外加两宋时期中原与辽、金长期不稳定的外交,海上贸易的风行,使物美价廉的景德镇瓷器一下子变成了出口宠儿,随着大规模的外销出口,景德镇一下为南迁朝廷贡献了大笔军费,变得尤为重要。
景德镇在元代迎来了转机,最终成就了在中国陶瓷史上辉煌的霸主地位。原因就在于蒙古人占领饶州之后,非常喜欢当地盛产的青白釉瓷器,蒙古族和其他北方游牧民族一样,都喜好白色。在他们的萨满教观念中,黄金氏族,也就是成吉思汗一族的骨头是白色的,是长生天之子,也就是上帝的儿子。再加上北方多雪,长期白茫茫一片,白色又极为容易脏,只有那种不事生产的贵族才能享用。蒙古时期,部落不富裕,黄金罕见,白银为重宝,所以这些原因综合起来,白色就成了蒙古族最爱的贵色;南宋时期颇受宋廷珍视的官窑青釉瓷器,却不为所重。景德镇因此迎来了真正的黄金发展机遇。
瓷器,从此同丝绸和茶叶一起,通过海陆交通足迹遍布全球,从宋到清,在和现在“一带一路”基本相同的“丝绸之路”上,瓷器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带着东亚神秘高雅的风情,得到了这个星球上无数人的喜爱。中国的一杯一盘,从此走向了世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