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曲江宴与烧尾宴:古代进士登科与仕途晋升的重要仪式

曲江宴与烧尾宴:古代进士登科与仕途晋升的重要仪式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同样作为时代发展缩影的,是在饮食史上鼎鼎大名的曲江宴与烧尾宴。以进士登科为主题的曲江宴,其隆重场面丝毫不亚于皇家上巳节的官方联欢。但好景不长,依附于中央权力的曲江宴随着唐末政局的动荡和战事的兴起而不断没落。曲江宴还只是取得进士的文人阶层跨越的预备哨,一个文人真正踏入仕途,加官晋爵,完成华丽转身的仪式是“烧尾宴”。从此以后,烧尾宴不再举行。

曲江宴与烧尾宴:古代进士登科与仕途晋升的重要仪式

同样作为时代发展缩影的,是在饮食史上鼎鼎大名的曲江宴与烧尾宴。

隋唐设置进士科之后,科举就开始成为中央政府选拔和任命官员的手段之一。与以往的九品中正制不同,科举关注的不再是候选人的出身和门第,而是真正的才学,自此,普通读书人第一次有了通过考试进入官场报效国家的机会。在人生地不熟的官场,快速地建立人脉关系的宴席,成了一个候选人在考试之外的必选课之一。

唐朝,一个读书人从参加科举开始到进入官场,有三场宴会必不可少,分别是:通过乡试考试,取得举人身份后,需要参加“鹿鸣宴”;通过礼部考试,取得进士身份后,需要参加“曲江宴”;吏部选拔之后,需要自己组织一场“烧尾宴”,以此来告诉亲朋好友,自己不再是普通读书人,而是“神龙烧尾,直上青云”。

曲江宴早在科举之前就有。曲江,是古都长安东南一个天然的池沼,因为池水曲折,又称曲江池,是当时京城长安最著名的风景名胜区。这里风景秀丽,烟水明媚,其南是皇家园林—紫云楼、芙蓉园。绿树、繁花环绕,烟水明媚,为都中第一胜景。优越的地理环境让这里成了长安城风景最优美的半开放式游赏、宴饮胜地,当时的人们就把在这里举行的各种宴会通称为“曲江宴”。

一般在上巳节这天,皇帝通常要在曲江园林大宴群臣,凡在京城的官员都有资格参加,而且允许他们携带家属。作为政府最大型的年会项目,这一惯例堪比春晚,连绵不下百年,特别是开元、天宝年间,每年都要举行。此宴规模巨大,有万人参加。这一天,长安城中所有民间乐舞班社齐集曲江进行文艺会演,宫中内教坊和左右教坊的乐舞人员也都来曲江演出助兴。这一天的曲江园林,香车宝马,摩肩接踵,万众云集,盛况空前,就是古代豪华版的春节迎春联欢会。

真正跟科举开始挂钩是开元、天宝年间,除了上巳节,日常这里作为著名景点,吸引了大批参加科举的文人雅士前来打卡。起初,落榜的士人饮酒消愁,往往在此集会,饮酒赋诗,但后来却逐渐被上榜者所占据,最终在中宗神龙年间,成了与雁塔题名对应的、专属中榜士子庆祝和扬名的方式,也成了整个科举流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场外组成部分。

以进士登科为主题的曲江宴,其隆重场面丝毫不亚于皇家上巳节的官方联欢。曲江宴到底有多隆重?我们能够从当时的诗文中一窥真相。

姚合曾在《杏园》中描绘参加这次宴饮的人极多,“江头数顷杏花开,车马争先尽此来”。

唐中后期诗人刘沧在唐宣宗大中八年(854)考中进士,作为参加宴饮的人员之一,他以一首《及第后宴曲江》向大家描绘了一幅“曲江宴饮图”:“及第新春选胜游,杏园初宴曲江头。紫毫粉壁题仙籍,柳色箫声拂御楼。霁景露光明远岸,晚空山翠坠芳洲。归时不省花间醉,绮陌香车似水流。”(www.xing528.com)

参加人数众多,宴饮活动丰富,不仅仅为新科进士带去了身体上的满足,更为他们以后的仕途做准备。宴饮主题是恭贺进士们及第,实际上参加宴会的不仅仅有及第进士们,更有他们的亲朋好友,以及那些要建立关系、招女婿的人,做买卖的人更是趁机推销自己的高档物件。

京城边如此热闹的宴会,百姓们自然也要凑乐趣,宴会规模一年强于一年,越来越多的长安市民开始以提供宴会服务为业,甚至成立了专门的“进士团”承办曲江宴席。但好景不长,依附于中央权力的曲江宴随着唐末政局的动荡和战事的兴起而不断没落。作为进士关宴之所,列于岸边的曲江亭子,在安史之乱中“皆烬于兵火矣,所存者唯尚书省亭子而已”。而在经历五代十国的混乱之后,“曲江宴”的形式得到了官方承袭,不再是民间自发,而是皇帝亲自赐宴,名字也改成了“闻喜宴”,普通人也不再有参加的机会。

曲江宴还只是取得进士的文人阶层跨越的预备哨,一个文人真正踏入仕途,加官晋爵,完成华丽转身的仪式是“烧尾宴”。

“烧尾”二字源于“虎变为人,惟尾不化,须为焚除,乃得成人,故以初蒙拜授,如虎得为人,本尾犹在,体气既合,方为焚之,故云:烧尾”。也有说“鱼将化龙,雷为烧尾”,不管是虎化为人,还是鱼跃龙门烧尾,都蕴含着同一个意义:华丽的转身。普通文人通过科举做官,从白丁摇身一变,成了参与国家治理的官吏,就犹如鲤鱼跃龙门一般,充满了艰辛。科举,这条称不上坦途的为官之路,成了普通文人在没有家世荫庇却想要为官时最后且仅有的希望。他们为了能够踏入仕途而不以其为苦,白居易《醉别程秀才》诗中有“五度龙门点额回,却缘多艺复多才”之语。袁皓《及第后作》一诗亦云“十年辛苦涉风尘”,无论是五次参加考试,还是十年寒窗苦读,科举对当时文人的吸引力无疑是巨大的,值得他们付出漫长的时间与巨大的精力,就科举本身而言,是不具备这种魔力的,真正吸引他们的是,科举带来的为官资格。一朝中举,平民就会转变为官员,为官的生活巨变与地位的显赫对每个文人都有巨大的吸引力。

其实“烧尾宴”的存在时间很短,大概只存在于唐中宗时期,在《辨物小志》中记载:“唐自中宗朝,大臣拜官,例献食于天子,名曰‘烧尾’。”《新唐书·苏環传》记载,苏環曾自解于皇帝说:“今粒食踊贵,百姓不足,卫兵至三日不食,臣诚不称职,不敢烧尾。”从此以后,烧尾宴不再举行。

在唐中宗时期,韦巨源在景龙年间官拜尚书左仆射,于是在自己的家中大摆烧尾宴来请唐中宗。但这次“烧尾宴”的食单已不全,《清异录》中只留下了五十八种菜品的名称及少量后人的注文。

这份《韦巨源食谱》,记载了韦巨源宴请唐中宗时的部分食谱,这五十八种菜点包括主食、羹汤、点心、菜肴,可谓是水陆八珍,尽皆入馔,荤素兼备,咸甜并陈。光点心就有二十多种,用料极其讲究,制作也十分的精细,运用了很多镂切雕饰工艺,令人叹为观止:汉宫棋、巨胜奴、贵粉红、见风消、玉露团、单笼金乳酥、八方寒食饼、双拌方破饼、水晶龙凤糕……有的配料花形各异,如生进二十四气馄饨,即是馅儿料、花形各异的二十四种馄饨。此外,还有凤凰胎(烹白鱼)、遍地绵装(羊脂鸭卵烧鳖)、升平炙(烤羊、鹿舌三百片)等。

这些菜点,还不是“烧尾宴”的全部菜单,只是其中的“佼佼者”。由于年代久远,记载简略,很多名目不能详考。所以我们今天仍无法确知这一盛筵的整体规模和奢华程度,只是从菜单的零星记载上可以窥见整个宴会的奢靡程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