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件事的达成,都可以区分为三个重要的维度:目的、手段和具体行动。目的,也就是为什么要做这件事(why);手段,或者高大上的说法——策略,也就是如何做这件事(how);具体行动,就是我们用来把手段付诸具体实施操作的具体事项(what)。
虽然这三个维度,都是重要的维度,但是它们的重要程度却不同。“为什么做”,是这三个维度的核心,围绕着“为什么做”,我们得出“如何做”的答案,而有了“如何做”,我们得出具体的“做什么”的行动方案。
下图简单地显示了“为什么做”“如何做”和“做什么”,也就是目的、手段和行动三者之间的关系。“为什么做”是行动的核心。
不同的“为什么做”,会产生不同的“如何做”。没有“为什么做”,“如何做”也就不存在。“为什么做”的答案不清楚,不被认同,“如何做”也就会不清楚,不被认同。“为什么做”清楚明了,被大家所认同,“如何做”也就更容易推导出来,也更容易被大家所接受。有了清楚的“为什么做”,有了正确的“如何做”,“做什么”也就容易了。
而如果“为什么做”不清楚,或者根本就是错误的,那么“如何做”就会一团糊涂,或者根本就是错误的,那么在这些错误的“为什么做”“如何做”的指引下,无论“做什么”,就都不会有好的成果了。(www.xing528.com)
我的恩师龚老师,虽然只是给了我两盘磁带,但我由此被点燃的斗志,并支撑我一路奋斗到毕业,这份斗志,是我的“为什么做”。没有这份斗志,那些“多读多听多说”的指导策略和具体行动,也就不会被激发出来。多读多听多说,是我的“如何做”,泡图书馆、听美国之音、小本本记生词,这些都是在“如何做”之下的具体的“做什么”。没有了“为什么做”,“如何做”“做什么”也都失去了动力。我也亲眼见证我的一位舍友,他原本是从外国语附中考进来的高才生,入学后,他的目标设定为好好享受大学时自由自在无人管的日子,于是他和另外几人,天天以玩游戏“三国”为乐,到毕业那年,居然连英文专业的考试都没有通过。
再比如我们在前面所讲述的“一个得奖工厂的教训”里,推行TPM的目的,被有意或者无意地定义为“拿奖”,那么一切策略的核心,就变成了围绕“拿奖”这个目的。怎么才更容易拿奖呢?那当然是奖项的评比里要求提供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证据。那怎么提供证据更加容易呢?当然是咨询公司有经验,让咨询公司来“手把手”教我们如何编写报告,就更加容易做到符合要求。那怎么能让改善的案例不要被人看出破绽,而要确有其事?那自然是专门找几个人来集中火力做TPM,集中力量鼓捣一阵子,来得更快。至于TPM里特别强调的全员,特别是一线操作人员的参与和认同,则顾不得了。
我所看到的台湾工厂,实际情况就是,持续改善的文化被忽视,全员的参与被忽视,人员对于改善文化不认同,能力提升被忽视。“拿奖”这样一个短期的目的,也就只能开出一个昙花一现的结果。
接下来就让我们进一步来看看,为什么“为什么做”如此重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