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持续改善之道:如何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

持续改善之道:如何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增值,指的是对于最终客户而言,我们对于资源的使用,是不是客户所需要、所期望的。也就是说,我们在这个时间里,对设备这个资源的使用,是增值的,而除此之外的设备损失,无论是设备故障,还是我们有计划性地停机所做的设备保养,对于最终客户来说,都是不增值的,因为这些活动,都不是消费者所需要的活动。精益思维的价值流分析,将增值这个概念,进一步细化为我们的行为、活动,是否改变了产品的形状、功能或者组合。

持续改善之道:如何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

如何衡量价值最大化呢?一个比较通用的概念,叫作“增值”。增值,指的是对于最终客户而言,我们对于资源的使用,是不是客户所需要、所期望的。

还是拿上面谈到的设备损失做例子,对于最终客户,也就是消费者来说,设备正常开机,按照理想的运转速度,生产出符合要求的产品,这是增值的。也就是说,我们在这个时间里,对设备这个资源的使用,是增值的,而除此之外的设备损失,无论是设备故障,还是我们有计划性地停机所做的设备保养,对于最终客户来说,都是不增值的,因为这些活动,都不是消费者所需要的活动。消费者需要的是最终产品,而不是设备停机,停机并不为消费者带来价值,相反,它却增加了消费者购买产品的成本。虽然对于我们来说,这些计划性停机或者非计划性停机可能是目前无法完全避免的,甚至是保证设备运行所不可或缺的辅助作业,但是,它们都只是增加了消费者为了获得所需产品,所不得不付出的额外支出。

精益思维的价值流分析,将增值这个概念,进一步细化为我们的行为、活动,是否改变了产品的形状、功能或者组合。如果有改变,则是增值的活动,如果没有,则是浪费,也就是损失。

比如说,我们和面,先是加水加面粉,然后一番混合搅拌揉搓,面从粉状变成了面团形状,这就是形状上的改变了。如果这个改变,是你在作坊里,亲自用手和面和出来的,那恭喜你,你创造了增值的劳动。而如果你使用的是和面机,你把面粉倒入和面机中,加好水,按下按钮之后,和面机开动,而你一直到面和好,都只是在一边看着等着,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和面这个增值的过程,是由设备来完成的,而你,作为人力资源来说,就没有物尽其用,你只是在一旁看着等着,你在这里,就没有带来增值的活动,相反,你浪费了你的人力,产生了人力的损失。

基于以是否为最终客户带来增值来判断的原则,损失被归纳为8种:

1.质量缺陷;

2.过量生产;

3.等待;

4.搬运;

5.库存;

6.动作;

7.过度生产;

8.未充分利用的人力资源。

这8种损失,我们通常称为八大浪费。让我们简单地来看一下这八大浪费。(www.xing528.com)

质量缺陷:质量缺陷是种浪费,这个大家都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质量缺陷意味着产品不能够一次性做对,我们要么对有质量缺陷的产品进行返工,要么就要予以报废并重新生产新的产品。无论哪种方式,我们前期投入的物料、人力、设备、能源,都存在了损失,并且为了返工或者重新生产,我们将会额外占用资源。过多的返工、重新生产,将降低设备的利用率,增加能源损耗、人力成本、物料投入成本。

质量缺陷,或者我们对质量没有信心,还会带来其他的浪费,比如额外的检查流程。举个简单的例子,我曾在一家工厂看到,每条生产线上特意安排了三名检查人员。这些检查人员站在设备旁边,时刻对设备输送带上输送过来的产品进行抽检或者其他干预。其中一个站在理盖机的旁边,包装罐的盖子,经过理盖机的整理,落到输送带上时,他需要逐个拿起来检查一遍。我为此询问了原因,我被告知,盖子的内部有个衬里,他需要检查衬里有没有缺失,而在理盖机整理、下料的时候,有的衬里会脱落,有的则是因为供应商送来的材料本身就缺失了衬里。另外一个人会站在后端罐子装满产品并盖好盖子处,他的工作是随机抽查盖子的拧紧情况,对于没有拧紧的盖子,手动再拧一次。而第三位人员负责的是对产品逐一称重,如果有重量不符的产品,他就将产品暂放一旁,待有时间的时候再做返工处理。其实生产线上安装有动态电子秤,用于监测罐装好的产品重量,并对重量不符合的产品予以剔除,但是现场人员说,这台动态秤的误差太大,所以只能再增加一道人工称重检查环节。

这些增设的检查人员和增设的检查作业,虽然都是因为产品存在某种质量缺陷的风险或确有缺陷发生,但是这些环节的设置,本身并不为产品带来额外的价值。如果我们消除问题的发生,让该起作用的设备发挥它的作用,比如理盖机能够确保只有合格的产品才会被输送到下一个环节,动态电子秤发挥在线监测的作用,甚至再进一步来说,供应商送来的货物没有缺衬里的情况,理盖机不产生衬里脱落的情况,充填的重量是正确的,罐子的盖子是正确拧紧的,我们就可以不用增加这多出来的加工环节。

过量生产:简单地说,也就是生产过多,或者过早。这可能是因为上下游的生产环节不匹配:上游生产过快,导致大量在制品堆积;或者下游生产过快,导致上游来不及供货,下游只能停机等待。也有可能是生产过程的控制不够好,或者生产计划的排产有问题,导致过多的产品被加工出来。过量生产通常都会带来库存,库存本身是一种浪费,因为它不但会占用资源,还有可能带来后续的浪费,比如过期或者无订单而导致的返工或报废。

等待:等待将导致资源无法尽其所用。比如我们要等所有的人员到齐了才能开始讨论会,那么对于按时到会的人或者早到的人来说,这些等待的时间就是浪费。设备在运转,人员在旁等待出料,这种等待浪费了人力资源。上面提到的由于上下游生产速度不匹配、或者其他原因而导致了上游来不及供料,下游只好停机等待,这导致了设备利用和人员使用的浪费。等待作为浪费的一种,还是比较容易被理解和接受,毕竟有资源闲置在那里了。

搬运:说搬运是浪费,经常会被人质疑。没有搬运,怎么将物料、产品,从一个地方运到另一个地方呢,总不见得物品会自己瞬间大挪移吧?我们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看这个问题。第一,如果我们按照是否改变了物品的形状、性质、组合的标准来看的话,搬运并没有带来上述任何一点的改变,据此,我们将搬运定义为浪费。当然,现实情况是我们还是需要搬运物品的,毕竟物品不会自己瞬间大挪移,其实这就带出来第二个层面的定义,在诸多浪费里,有的浪费是不必要的,是可以被消除的,有的浪费因受到现有技术条件的限制,是目前无法被解决的。这第二个层面,从常识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说,不必要的搬运,是我们目前要关注的浪费。

很多人认为,东西搬来搬去,说明大家都没闲着,这怎么能算浪费呢?可是,不必要的搬来搬去,到底带来了什么增值呢?我曾协助一家工厂做过一个简短的观察,他们的某个车间总是说人手不足,计划的产量总要赶赶赶,才能完成。这个车间只有两台简单的充填设备,有两位员工分别负责将需要充填的瓶子放到充填口处,然后设备会计数,将一定数量的产品下到瓶子内,然后由设备将瓶盖盖上,充填完成并盖好盖子的产品将被送入纸盒的包装线。但是要辅助完成这个车间的作业,还使用到了其他的人手:首先会有人将大量的瓶子送入车间,并堆放在某处;充填作业需要有两个人在旁边辅助,将瓶子的盖子打开;充填好的产品会被放入一个周转筐内,然后被送到旁边暂存;而暂存的产品,会有人再次将它们送到下一个岗位,进行码瓶,这个操作是由两位员工,将周转筐内的产品取出来,成排地码放到另外一个周转筐内;码放好的产品,又会被搬运到暂存区。

我们先不说其他方面的改善机会,在这个作业里,光是物品被搬来搬去,就至少有六次之多,如果我们适当地调整空间布局,能够将这些搬运次数、距离减少,人手不足的情况就会得到改善。(当然,在这个例子里,还存在多种浪费。)

库存:我们在过量生产的浪费里,简单提及了库存的浪费。库存会占用场地;会导致不必要的搬运,导致更多的资源投入;库存会带来呆料的风险、过期报废的风险。除非像是陈年老酒,经过长期的存放会导致独特风味的提升(性质的改变),否则库存并不会带来物料上的增值变化。

动作:动作的浪费,指的是不必要的部件或者人员的动作。比如由于东西存放的位置过高,人员不得不踮脚伸长手臂去取的额外动作,或者是由于检查点、润滑点太低,藏在设备的底部,人员在检查、润滑时不得不弯腰,甚至是趴在地上,钻到设备下面去作业,这些弯腰、趴下去、钻进去的动作,都是不必要的浪费。

过度生产:简单地说,就是不必要的加工过程,超出了客户的需求。比如过度的包装,不但增加了产品的包装成本,还可能会导致客户拆包的困难。过度生产还包括了内部的标准控制超出了客户的需求,导致提供了过高标准的产品而造成的资源过度消耗、或者因此而导致采用了过度的加工环节。

未充分利用的人力资源:指的是人员智力上的浪费。未被采纳的建议,没有发挥的特长,毫无意愿的表面参与等,都是人员智力的浪费。

当谈到价值最大化,追求零损失的时候,我们可以从这八大浪费的角度,来审视我们在人员、物料、设备、能源等方面的使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