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番探寻,还是无法解答我的问题,那就是,TPM到底是什么?我知道了TPS和LEAN之间的渊源,但是TPM和TPS是一码事吗?我还得继续探寻。
历史还得倒退回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还是一帮日本人向美国学习,学什么呢?这次不是考察福特的大规模生产制造,而是在20世纪50年代所发展起来的预防维护(PM)的理念。其中就有一位叫做NAKAJIMA的日本人。
不同于原来的等到设备坏了才来维修的方式,预防维护提倡的是提前做些有计划的设备干预活动,以达到降低设备的非计划性故障,从而使设备可以按一定效率来生产的思路。这套PM的理念,在美国发展起来以后,吸引了日本人的注意。NAKAJIMA和其他的专家,在取经回国后,开始给大量的日本公司提供咨询服务,帮助他们建立预防维护的体系,并进一步发展了PM的理念。
继PM理念发展之后,相继又有改善维护(Corrective Maintenance)、维修预防(Maintenance Prevention)等概念产生和发展。改善维护指的是对现有设备进行改造,以防止故障发生,或者使得维护更加简便。而维修预防的概念,则将改善维护延伸到了新设备的设计阶段,也就是在设计阶段,就将防止故障和便于维护考虑在内,以便确保设计和制造出来的设备,在投入使用后,能更少地需要维护和保养。简单地说,一个就是哪儿容易坏,咱就改哪儿的设计,让它不再容易坏,而另一个就是,设计时就要考虑到别老坏。
到了1957年,通用电气(GE)开始推行Productive Maintenance的理念,它整合了当时发展起来的PM、CM、MP理念,同时也包括了故障维护的策略。故障维护指的是针对一些不重要的设备,有选择性地不做任何PM、CM、MP的工作,而是采用有故障就修,没故障就一直使用的策略。对于这个吸纳各种策略的集合体,通用电气给了它一个专业名称:Productive Maintenance。这个集合体的目的,是能以最优化的成本,来达到最佳的设备运转效果。因为,在不重要的设备上,投入保养预防的精力,不如坏了再修来得节省成本,而重要设备,发生一次大故障,就会搞得大家鸡飞狗跳,手忙脚乱,损失也会非常大,这种情况下,通过前期的设计考虑、过程中的预防保养以及对有问题的地方进行重点改良,就更有意义。(www.xing528.com)
伴随着上述这些设备维护理念的发展,我们还是要提到NAKAJIMA这帮日本专家。随着他们对PM理念的推动,在1964年,日本设立了一个PM奖,由JIPM负责对企业给予相应的审核和颁奖,以认可企业在实施PM理念的推动上所做出的成果,同时也是推动这套理念的公众认知度。当时的Toyota Motor Corporation,Nissan Motor,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都获得过该奖项。
JIPM的全称是Japan Institute of Plant Maintenance,而NAKAJIMA和其他专家,则可以说是JIPM的奠基人。而随着各项设备维护理念的发展,JIPM辅导和协助日本电装NIPPON DENSO(现已更名为DENSO Corporation)推动了一项活动,这项活动被命名为Productive Maintenance by Full Participation(直译的话,就是全员参与的有效率的维护)。活动的目的,旨在帮助NIPPON DENSO改善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经过几年的尝试,日本电装在1971年被JIPM授予PM奖。
随着这种强调全员参与、追求零损耗理念的实践和推动,JIPM将这套理念整合成一套叫作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的体系,简称为TPM,并为了实施推行的方便,强调了步骤的概念和支柱的概念。这套TPM体系,产生并大量推行于以汽车组装、电子产品组装为主的组装加工行业(Fabrication&Assembly Industry),随后,又拓展到了被JIPM归类为流程制造行业(Process Industry)的制造业。不同于组装行业,流程制造行业,使用各种加工设备,生产制造环节多分为不同的上下游加工环节,能源消耗大,工作环境因为设备的跑冒滴漏,也更加恶劣。而除了最初在生产制造的应用,JIPM推广的TPM体系,也逐步延伸到了工厂内的其他支持部门,例如行政、销售、市场等。
好了,这下我总算有些弄明白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