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物期权理论在估值方面的经验证据主要如下:Berger等(1996),Hayn(1995)以及Subramanyam和Wild(1996)已经开始考虑在期权框架中特定类型调整的估值影响。Berger等(1996)假设该公司的价值反映了放弃该公司作为其清算价值的选择权的价值。对于因为放弃选择权特别相关而选择的公司样本,他们发现在控制预期持续经营现金流后,股权价值在清算价值中增加。Hayn(1995)认为,收益足够低的情况下,公司清算比继续经营更可取。其着重研究了将负收益(亏损)纳入收益信息含量衡量指标的影响,并提出了股票价格变动与正收益比负收益紧密相关的证据。Subramanyam和Wild(1996)研究了持续经营假设的有效性如何影响盈余的信息性,发现盈余的信息性与失败风险(使用Altman(1968)Z−评分进行测量)呈负相关。然而,它们并不像Burgstahler和Dichev(1997)这里预测的那样检验凸性。
对此,Burgstahler和Dichev(1997)给出了理论模型。该模型更为普遍,因为它考虑了更广泛的调整概念,其中包括公司清算。在学术研究最为广泛的公司样本中,实际清算样本相对较少,其他形式的调整(例如,资产和子公司的目标销售、分拆以及各种内部变化和重组)更为常见,因此它们的事前效应可能与更大的公司样本相关。该模型明确地意识到,将企业资源用于替代用途的潜力代表了企业可获得的期权,期权的事前价值应反映在市场价值中。企业通常被视为一组资源和企业特定业务技术的组合,其中业务技术被广泛定义为企业利用其资源产生收益流的方式。价值的两个互补要素是递归价值和调整价值。递归价值是在公司继续将其现有业务技术应用于其资源的假设下,对未来收益流进行折现而产生的价值。调整价值是企业资源的价值,独立于企业当前的业务技术,这种价值存在于资源可以调整至其他用途的任何时候。替代用途可能涉及外部调整(如资源出售给其他实体)或内部调整(如公司保留资源并使其调整替代用途)。由于公司可以选择将公司资源调整为当前用途以外的用途,因此,调整价值与递归价值都是股权价值的决定因素。(www.xing528.com)
根据以上分析,用盈余作为递归价值的代理变量,净资产作为调整价值的代理变量。Burgstahler和Dichev(1997)给出的理论模型是将盈余与净资产结合在一个股权价值的期权模式中。该模型考虑了公司预期收益的资本化价值(假设公司继续采用现有的资源利用方式),并明确地确认了公司的调整期权的价值(即将公司资源转化为替代性、更具生产力的用途的选择权的价值)。该模型的主要预测是权益价值是预期收益和账面价值的凸函数。经验证据有力地支持凸性的预测,盈余系数随盈余与账面价值之比的增加而增加,账面价值系数随盈余与账面价值之比的减少而减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