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宏观经济分析:证券市场与宏观经济的互动影响

宏观经济分析:证券市场与宏观经济的互动影响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证券市场的变动是宏观经济的先行指标,宏观经济的走向也可以决定证券市场的长期走势。宏观经济主要从经济运行和经济政策变动两个方面对证券市场产生重要影响。货币政策实施的目的主要是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十)宏观经济周期分析经济周期指的是国民收入及经济活动中所呈现的周期性,一个经济周期往往分为四个阶段:繁荣、衰退、萧条、复苏,四个阶段周而复始,连续不断。

宏观经济分析:证券市场与宏观经济的互动影响

证券市场的变动是宏观经济的先行指标,宏观经济的走向也可以决定证券市场的长期走势。宏观经济主要从经济运行和经济政策变动两个方面对证券市场产生重要影响。

(一)国内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国内生产总值(GDP)是以国土原则为核准标准,在实践中,被越来越多的国家采用。

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三种,支出法是最常使用的统计方法。其计算方法如下:

GDP=C+I+G+(X-M)

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对于股票市场的影响可以归纳为四种:持续、稳定、高速的GDP增长,宏观调控下的GDP减速增长,高通胀下的GDP增长,转折性的GDP变动。其中,第一种和第二种在不同程度上对股票市场是有利的。第三种,高通胀下的GDP增长对股票市场是不利的。第四种,转折性的GDP变动则说明证券市场正处于剧烈波动的状态,如果GDP由负增长转为正增长,则说明经济正在复苏,证券市场正在复苏;如果经济形势恶化,证券市场就会大幅下跌。但是,在我国,证券市场变动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不十分显著,反而更容易受到国家政策变动的影响。

(二)工业增加值

工业增加值指的是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企业生产过程中新增加的价值。工业生产在我国国民经济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工业增加值也会对证券市场产生一定影响。

(三)失业率

劳动人口是指年龄在16周岁以上的具有劳动能力的人的全体。失业率是指劳动人口中失业人数所占的比重。

失业率的高低可以反映经济活动的质量。当失业率上升时,往往经济增长较低速或者呈现负增长,进而使人民的生活水平和情绪受到影响,并产生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四)通货膨胀

温和的、稳定的通货膨胀对证券市场价格变动影响较小。这是在一定程度内可以容忍的通货膨胀。而此时若经济处于扩张(景气)时期,则通货膨胀会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人们的消费欲望,有利于经济的增长,更有利于股价的上涨。

严重的通货膨胀是危险的,它会导致人们囤积商品,购买固定资产以期待资金保值;同时将使企业利润下降,甚至倒闭。

通货膨胀可以通过物价水平的上涨幅度来衡量。常用的指标有:零售物价指数、生产者价格指数、国民生产总值物价评价指数。

(五)国际收支

国际收支是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与非本国居民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以及其他来往中所产生的全部交易的系统记录。国民收支包括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经常项目反映的是一国的贸易和劳务往来状况。资本项目反映的则是一国同国外资金的往来,是一国利用外资和偿还本金的执行情况。

(六)居民可支配收入

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居民家庭在一定时期内获得并且可以用来自由支配的收入。

居民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家庭总收入-缴纳所得税-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障支出(www.xing528.com)

其中,家庭总收入包括工薪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如利息、红利、房租收入等)、转移性收入(如养老保险、离退休金、社会救济收入等)。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才是居民真正可用于消费、投资的资金。

(七)利率

利率是指在整个借贷期限内所形成的利息额与本金的比率。利率是债务人利用资金的代价,更是债权人出让资金的报酬。利率下降,居民的储蓄比率就会下降,增加居民消费;而企业的融资成本下降,就会促使企业扩大投资。反之,利率上升就会抑制一国经济的发展。

利率的种类繁多,可以分为存贷款利率、国债利率、贴现利率、同业拆借利率、回购利率,等等。

(八)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是政府依据客观经济规律制定的指导财政工作和处理财政关系的一系列方针、准则和措施的总和。财政政策的手段主要包括政府购买政策、政府转移支付政策、税收政策和公债政策等。财政手段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配合使用。

(九)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是指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的所制定的关于货币供应和货币流通组织管理的基本方针和基本准则。货币政策实施的目的主要是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为了实现货币政策目的,其手段包括:一般政策工具、选择政策工具、其他政策工具。

一般政策工具主要包括以下三种。

第一种是再贴现率政策。再贴现率是商业银行将其贴现的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时的预扣利率。再贴现意味着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申请贷款,从而增加货币投放,直接增加货币供应量。再贴现率提高意味着金融机构向央行贴现的成本升高,金融机构自然会降低贴现额,导致整个社会的货币供应量减少;反之,再贴现率降低则会促使货币供应量增加。

第二种是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通过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来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活动。当政府买入证券时,会导致库存货币直接流入市场,从而使货币供应总量增加;反之,当政府卖出证券时,则会导致货币供应总量减少。

第三种是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就是央行规定的商业银行每吸收百元存款中必须交存央行的比率。当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时,就意味着商业银行可以用于贷款的资金在减少。反之,中央银行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时,货币供应总量增加。

除了常用的一般性政策工具之外,央行还可以使用选择性政策工具和其他政策工具。选择性政策工具包括证券市场信用控制、不动产信用控制和消费者信用控制。其他政策工具包括信贷配给、流动性比率、利率上限、窗口指导和道义劝告。

(十)宏观经济周期分析

经济周期指的是国民收入及经济活动中所呈现的周期性,一个经济周期往往分为四个阶段:繁荣、衰退、萧条、复苏,四个阶段周而复始,连续不断。四个阶段各有特点。

繁荣阶段是国民收入和经济活动水平较高的一个时期。这个时期产出、价格、利率等都在不停地上升,直到升到繁荣时期的最高点——顶峰。在到达顶峰之后,股价也开始出现下跌。顶峰是繁荣时期的最高点,往往会保持1~2个月。

衰退时期是从繁荣时期过渡到萧条时期的一个阶段。经济周期是经济增长率上升或下降交替出现的过程,所以衰退的表现不一定就是GDP绝对值的下降,反而是GDP增长率的降低。这个阶段经济开始减速,但是其发展水平仍然处于正常水平之上。

萧条时期的国民收入和经济活动已经低于正常水平,这个阶段的特征是需求严重不足,生产相对过剩,销量下降,价格低落,企业盈利水平低、生产萎缩,甚至出现企业破产倒闭。萧条最严重的时期称为谷底,往往持续1~2个月,之后就会转向复苏。当经济持续衰退直至萧条,这个阶段大多投资者已经远离市场,但是有眼光的投资者已经开始默默选股,默默吸纳股票。

复苏阶段就是萧条向繁荣的过渡时期。其实,在复苏到来之前,股价已经上涨了一段时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