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碎片化阅读与系统性阅读:成功的阅读方法

碎片化阅读与系统性阅读:成功的阅读方法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碎片化阅读是目前阅读的趋势,也是当下的时代特征。但是,碎片化的阅读方式并非一无是处。同时,碎片化阅读还有交互性强、快速及时,以及可以充分利用零碎时间、与现代生活节奏相适应的优点,这些都是传统的深阅读和系统性阅读所不具备的。碎片化阅读容易让我们被动地成为信息的接收器,而系统性阅读则可以使我们把握主动权,享受思考的过程。应该这样说,如果碎片化阅读是甜点,系统性阅读就是正餐。

碎片化阅读与系统性阅读:成功的阅读方法

碎片化阅读是一个专用名词,特指现代人在休闲时,通过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浏览或获取资讯和知识的一种阅读方式。这种阅读模式的最大特点是不完整、断断续续。

碎片化阅读是目前阅读的趋势,也是当下的时代特征。但这种阅读方法有以下几点弊端:

(1)因为这些不需要动脑的内容和信息是浅显的、不完整和不系统的、易于理解的、不需要过多思考就能够获取的,所以很容易使我们形成阅读惰性,令我们不愿意去主动学习和理解。

(2)长此以往,我们的阅读刺激阈值就会提到比较高的程度,只会对那些标题“震惊”、简单粗暴、能够调动情绪的,或是与我们的自身欲望有直接关联的文章感兴趣,而对于有哲理、有深度的文章常常没有阅读的“胃口”。

(3)碎片化知识会损害我们原有的思维逻辑,造成价值观的混乱。因为,所有的碎片化阅读都无法使我们获得深入的、完整的理解,而往往只有一条简单粗暴、肤浅偏激的建议。另外,碎片化阅读所掌握的知识,来得快,去得也快,知识点会很快变成过眼云烟,最后的结果一定是空空如也。

(4)会让我们变得越来越浮躁,注意力涣散,这都是“手机”惹的祸。由于手机的影响,我们的心智空间被手机中的朋友圈、“王者荣耀”、各种媒体平台、无数的APP所充斥。这使得我们无时无刻不处于各种诱惑之中,常常使我们持续地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的、不断试图寻找刺激的状态之中。

(5)会使我们产生一种获得了丰富知识的错觉。要知道,获取了资讯和信息,并不等于获取了“知识”,更不等于获得了“智慧”。碎片化阅读可以轻易地获取一个个知识点,非常快捷地“知其然”。但是,这些知识点犹如一盘散沙,难以搭建成高度关联的知识体系,不足以支撑系统性的思考,也就很难做到“知其所以然”了。所以说,要想通过碎片化的阅读来获取知识、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这是不太可能的。

但是,碎片化的阅读方式并非一无是处。因为,碎片化的阅读能够带给我们大量的信息。同时,碎片化阅读还有交互性强、快速及时,以及可以充分利用零碎时间、与现代生活节奏相适应的优点,这些都是传统的深阅读和系统性阅读所不具备的。

碎片化阅读容易让我们被动地成为信息的接收器,而系统性阅读则可以使我们把握主动权,享受思考的过程。并且我们可以在这个过程中,与作者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产生碰撞,引发共鸣,把自己变成信息的处理器,充分享受阅读的整个过程。

系统性阅读的过程可能会很慢,短期不会有什么效果,甚至是无用的。但是,因为有持续的思考、缓慢的消化、持续的反刍,知识的吸收率就会变得更高。(www.xing528.com)

作家王蒙认为:“浏览不等于阅读,更不等于苦读、攻读、精读;信息不等于学问,更不等于见识、智慧与品质;被传播不等于真正接受与收获。”系统性阅读作为一种主动行为,强调的是我读、我思、我问和我答,其思维强度、思考深度和理解程度都远远大于碎片化的“新兴阅读”,其获得感和满足感自然也远远高于后者。

总体来说,系统性阅读更能使人沉静,最能锻炼人的心性和思维能力。真正把身心投入进去读一本书,就会自然而然地把自己沉下来,渐渐养成宁静平和的气质。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书籍人类的思想宝库。我们在汲取前人智慧的同时,也必然伴随着自己的深切感悟和深刻思考。这既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锤炼思想的过程。

我们要养成系统性深阅读的习惯,每天要在环境幽静的情况下,抽出1~2个小时的固定时间,来阅读那些有深度的、专业性的、需要动脑思考的书籍,并强迫自己做读书笔记和思维导图。

我们要正确把握传统的系统性阅读与碎片化“新兴阅读”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应以系统性阅读为主,以“新兴阅读”为辅;应始终保持读书的恒心和钻劲,养成每天读书的好习惯,用制度化的措施来推进读书的常态化、长效化;应对手机上的内容跳跃性地看、限定时间看、选择时机看,用零碎的时间进行浅阅读,不必把大量的整块时间浪费在看屏幕上。

英国作家毛姆喜欢坐在公园的长凳上读诗,这是他读书的习惯之一。而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有一个“三上”“三多”的阅读写作习惯。“三上”即马上、枕上、厕所上,说明欧阳修充分利用了途中的时间、睡前的时间和如厕的时间去学习和构思写作。“三多”即多看、多做、多商量。也就是说,要写好文章,一要多读书,读好书,从名人名篇中获取养分;二要多练习,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三要多向他人请教,多与朋友切磋商讨,只有这样才能扬长避短。

北宋大臣、文学家钱惟演平生爱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他认为,读经史严肃,当正襟危坐;读小说轻松,取卧姿而通体舒泰;小辞短促铿锵,大概有助气沉丹田。

许多有成就的古人善于利用一切零星时间,养成了随时读书、随处读书的好习惯。明末清初,由于战事频繁,大学者顾炎武常常外出避乱。在赶路的途中,他总是将两匹马和两匹骡子养得肥肥壮壮的,为的就是能多装几箱书。他常常是一边赶路,一边调查访问。如果发现平时所学与现实有出入,就认真地记录下来,等到了休息的地方,再打开箱子翻书核对。遇到平坦的道路,他就信马由缰,骑在马背上出神地读书,默背考证注释。长久下来,顾炎武“马背书馆”的美誉便不胫而走,并一直流传至今。

应该这样说,如果碎片化阅读是甜点,系统性阅读就是正餐。系统性阅读搭建起坚固的框架,使得碎片化阅读也可以有所依附。先贤早已告诉我们未来的答案,只是愚昧的我们还未能辨别虚实。我想,在当下的知识“碎片化”时代更需要系统性阅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