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分为两种:一种是读书的人;另一种是会读书的人。
读书的人常常事倍功半,而会读书的人常常事半功倍。
造成这两种不同结果的原因,就是阅读力的差异。所以说,阅读是一种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培养、学习和引导。
著有《阅读力》一书的聂震宁在谈起写作缘由时,说起过一件使他很受刺激的事情。2016年发布的一项中美大学生阅读状况调查报告,披露了中美两国各自前十位的大学生年度借阅率比较,颇为引人关注,也能让国人好好思考一番。
美方借阅率排在前四位的是柏拉图的《理想国》、托马斯·霍布斯的《利维坦》、尼克罗·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和塞缪尔·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中方借阅率排在前列的是《平凡的世界》《三体》《盗墓笔记》《天龙八部》,还有一部则是《明朝那些事儿》。
由此可见,中国的大学生们较少阅读有想象力、有国际视野的书籍,较少阅读综合类或有普遍意义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关书籍。中国学生偏爱故事类书籍,古典类的比例不大。而美国学生更喜欢哲学类书籍,基本不受当代互联网的影响。
其实,中国大学生的阅读类别之所以多以小说为主,这是有客观原因的。
纯娱乐类小说是阅读的起点,所以,在中国的婴幼儿和儿童时期,动画漫画、童话故事的阅读相对充分。但中小学时代为了拼高考,阅读功夫基本上荒废了。到了大学才补回这一课,又开始了儿时的故事小说阅读,而对于经典小说、史哲和思想领域书籍的阅读,也就严重不足了。
要知道,阅读是一件慢功夫,不是一件功利性的事情,而阅读力的培养也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
要知道,兴趣是打开学生学习大门的钥匙,而钥匙就挂在我们只要仔细观察就可以拿到的地方。
良好的阅读力是指能很好完成对书籍的阅读所应该具备的本领,包括对于书籍感知、理解、鉴赏的具体阅读活动,以及顺利完成阅读所必需的正常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个性。(www.xing528.com)
阅读力是有效学习与适应生活的关键能力。另外,阅读力的构建也是一个复杂的循环历程。
应该这样说,我们大多数人都有一定的读书能力,但是,阅读力与智商无关。因为,书籍不是用智商来阅读的,而是用知识和情商来阅读的。
阅读力是学习力的一种,而学习力比学历更为重要。
学习力包括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和学习能力三个要素,其本质是一种竞争力、战斗力和创新力。而个人的学习力,不仅包含知识总量,即个人学习内容的宽广程度和开放程度,也包含知识质量、学习流量和知识增量。
田必力耕,书必勤读。读书勤乃有,不勤腹中虚。读书不仅需要长途跋涉和艰苦探索,更需要一个“勤”字。
“天道酬勤”这句古话绝对没有错,也是我的座右铭。但随着阅历和认知的增加,现在我认为,比勤奋更重要的还有学习力。
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斯曾经预言,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
学习力是一种关于未来的信念。在复杂而不确定的未来世界,唯一不变的是变。应该这样说,变革是一种常态,而学习力正是改变这种常态的基础。
阅读力是学习力的基石。如果没有阅读力,学习力就失去了基础,将会变成一个“空中楼阁”、一个“海市蜃楼”。
所以说,阅读力是一种精神力,是一种心力,也是一种核心竞争力。因为,我们知道,“看过很多书”并不等于“有阅读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