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不读书和读书的区别,为什么读一本好书很重要

不读书和读书的区别,为什么读一本好书很重要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有一段父子之间经典的对话,告诉了我们努力读书和不读书的不同。读书,应该是世界上成本最低的升值方式;而懒得读书,是通往成功路上最大的敌人。吕蒙便开始读书。后来,吕蒙发现书中有很多以前他根本不知道的东西。读书和不读书的差距真的很大,不仅仅是金钱,还有我们所生活的环境、所接触到的人,以及本身的眼界和格局。读书与不读书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读书人的气质,是由连

不读书和读书的区别,为什么读一本好书很重要

如果现在不读书,换来的一定是一辈子的卑微和底层。

有一段父子之间经典的对话,告诉了我们努力读书和不读书的不同。

有一个小孩刚上学不久就问当农民父亲:人为什么要读书?父亲说:一棵小树长1年的话,只能用来做篱笆,或当柴烧;10年的树可以做檩条;20年的树用处就大了,可以做梁,可以做柱子,可以做家具……

读书是对一种生活方式、人生方式的认同。是否读书,区别出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人生态度。这中间是一道屏障、一道鸿沟,两边是完全不一样的气象和人生。一面是草长莺飞、繁花似锦,而另一面必定是荒凉无边、寂寥悲苦。

读书,应该是世界上成本最低的升值方式;而懒得读书,是通往成功路上最大的敌人。

吕蒙是三国时期吴国的大将。他曾多次立下大功,却不爱读书。于是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是大将军了,肩上的担子很重,一定要多读读书,长点见识。”吕蒙便开始读书。

后来,吕蒙发现书中有很多以前他根本不知道的东西。一次,他读到孙膑用“减灶计”诱使庞涓轻敌,最后打败庞涓的故事,感到眼界大开。于是,吕蒙逐渐爱上了读书。

在军务繁忙之余,他便一头钻进书堆里,如饥似渴地阅读古代的兵法和史书。几年下来,吕蒙的军事才能大有长进。孙权大为高兴,就让吕蒙担任了大都督,统领全国兵马。

读书和不读书的差距真的很大,不仅仅是金钱,还有我们所生活的环境、所接触到的人,以及本身的眼界和格局。

一两天不读书,没人看得出来;

两三天不读书,感觉开始无聊;

七八天不读书,精神开始空虚;

半个月不读书,情绪变得浮躁;

一个月不读书,生活变得空洞。

如果不读书,我们就会堕落,变得没有追求,缺乏上进心;就会自以为是,沾沾自喜,变得没有方向。

所以说,我们可以不上学,但不能不读书。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麦考莱留下了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他曾给一个小女孩写信。信上说,如果有人要我当最伟大的国王,一辈子住在宫殿里,有花园、佳肴、美酒、大马车、华丽的衣服和成百的仆人,条件是不允许我读书,那么我决不当国王。我宁愿做一个穷人,住在藏书很多的阁楼里,也不愿当一个不能读书的国王。

读书贵在自觉。我要读,是一种乐趣;要我读,则是一种负担。

真正喜欢读书的人,每当读到“精妙之处,忍不住击节叫好;伤感处,止不住眼泪扑簌;激愤处,耐不住拍案而起;谐趣处,憋不住哑然失笑”。

读书与不读书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生命的优雅和气质不同。只有阅读,才能教人优雅,涵养才情,洗尽铅华,沉淀灵魂。我一直相信,一个人的气质里一定藏着他(她)曾经读过的书、走过的路和爱过的人。

读书可能在短期内不能给我们带来经济效益,但可以丰富我们的内在美。同时,读书不会是我们唯一的出路,但是我相信,它一定是最好的出路。

中国台湾作家龙应台有一段与子女的对话值得我们深思:“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会给你快乐!”

读书是打开世界之门的最好钥匙。读书的人是阳春白雪,而不读书的人则是下里巴人;读书的人是幸福的,而不读书的人则是痛苦的。

读书的人之所以是世间最幸福的人,这是因为,读书的人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这个世界,既有物质,又有精神和灵魂;既有当下,又有过去和将来;既有真实,又有虚拟和科幻。

列宁有一句名言:“人的一生有三项任务:学习、学习、再学习。”

俗话说得好:一生读书,一生聪明;一生读书,一生光明

二是表达能力表达方式上的差异。我曾在网上看过这样一个段子:面对美景,不读书的人只会说“真好看”,而读书人却能说“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感叹人生,不读书的人只会说“年轻真好”,而读书人却能脱口而出“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开心的时候,不读书的人只会说“我好开心”,而读书人却能说“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伤心的时候,不读书的人只会说“我的心好疼”,而读书人却能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读书可以让我们掌握知识,而知识就像呼吸一样,在吐纳之间,所彰显的是一个人的气质与涵养。

通过阅读,我们不仅可以学会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也能在无形之中提高修养层次和综合素质,为自己增加一抹书卷文艺的气息,让自己的气质更加出众迷人。

其实,有的时候想一想,不读书的人,连骂人都不知道骂什么,连吵架都吵不赢。

不读书的人虽然也可以活得有滋有味,可以有车有房有存款,但少了精神层面上的积累和升华。不读书的人当然也可以周游世界,只是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从来不会因看到瀑布而想起“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壮美景象。看《西游记》也只是看个红火热闹,只会关注孙悟空的神通广大,却不会深思西游背后每个人的心路历程和团队成长。

三是心境和素养不同。读书,其实就是将人类浓缩几千年的科技文化快速习得的最佳方式。读书的人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掌握大量的科学文化知识,摆脱愚昧和迷信,不再是一个胸无点墨、空空如也的人。

读书是获取知识的渠道,提高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也是涵养静气的摇篮。多读书,就可以增加一点“书卷气”“书生气”,保持心静如水、人淡如菊的心境。读书可以增长知识、提高素养、去除愚昧、充实生活、丰富精神,读书还可以滋润心灵、减少空虚,使人淡定从容、明辨是非。

读书人的脸上、身上,一定有一种特别的气质。而这种气质,就是我们常说的那种“书生气”“书卷气”。这种“书生意气”完全是他们坚持阅读,才慢慢积蓄而成的一种“精气神”。它会从一个人的灵魂、骨髓、血液,从人的眼底、心中、脑里,无声无息地散发出来。我想,这应该是人世间最美丽的东西。

他们是性情中人,挥斥八极,神游万仞,纵横驰骋于天地之间。这些文质彬彬的君子,具有“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的豪情快意,具有“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的壮志凌云,更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得意疏狂。

最是难得“书生气”,最是可贵“书卷气”。读书人的气质,是由连绵不断的阅读潜移默化养成的。有些人,虽然身体上很不完美,然而,读书生涯的这种“书生气”“书卷气”,可以使他们由内到外获得新生。

读书,就是为了使自己成为一个有温度、懂情趣、会思考的人,是为了使自己成为一个与众不同、不同凡响、异乎寻常的人。

读书,就是一个与智者交谈、与伟人对话、与书中的人物作对比的过程。人们可以通过审视自己的不足,重新认识自己,理清心中那百思不得其解的疑惑,并最终使自己成为一个更好更强的人。

因为,在读书时,我们学会了感知世界、触摸梦想,学会了觉察自我、反思人生,学会了去欣赏生活的美好和生命的可贵。自己的心灵得到充分的滋养之后,最终形成了自己对世界、对人生、对生活、对生命、对幸福的独特看法。

读书能帮助我们发现前方,并引领我们走向前方。因为在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屈原“伏清白以死直”的忠诚、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傲骨、鲁迅“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初心、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情,以及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

不读书的人其实是没有前方的。这些人既没有未来,也没有过去。而读书的人读着读着就有了过去、现在和未来,以及风景无边的前方。

四是面对孤独的态度不同。读书的人更能够积极面对孤独,并享受孤独,正视孤独,战胜人性中的那点怯懦和懒散,摒弃人性中的那些丑陋和邪恶。而不读书的人则害怕孤独、逃避孤独,并用错误的方式释放孤独。

其实,一个人学会与孤独对话的时候,才是真正自由的时候。

我们可能没有经过繁华之境,没有听过喧嚣之声,但要坚信,那寥寥文字一定会带给我们智慧和底气、信心和勇气,无论我们是贫穷还是富庶。

我们要明白,世界上的好书不是一下子就能读完的。我们必须坐下来、静下来,耐得住寂寞,一字一句一段、一节一章一篇,慢慢地阅读,就能够从书中得到无限的乐趣,就能够从书中捡起一些宝贵的东西:扬在脸上的自信、长在心底的善良、融进血液里的骨气、刻进生命里的坚强……(www.xing528.com)

经常读书的人更喜欢思考,相对来说,也更能输出自己的观点和价值。人心向善,家穷的子弟多读书。要知道,真正让我们一无所有的不是贫穷,而是心穷。

一个人活着,不怕一时穷,就怕心穷穷一生。因为心穷的时候,也就没有了远见和格局。

我想,经常读书的人,心一定不会穷。因为,经常读书,读好书,读经典书,即便这辈子过得不尽如人意,甚至是颠沛流离、穷困潦倒,也一定比不读书的人更加安静、笃定、坦然,而不会陷入怨毒、牢骚、猥琐、阴暗和自暴自弃之中。

五是日常的举动和认知不同。读书具有仪式的作用,而仪式的力量有时能超过一切内容。所以,我们常常会说,读书和不读书,过的一定是不一样的人生。

为什么同样的工作却有不同心境?为什么同样的家庭却有不一样的情调?为什么同样的后代却有不一样的素养?这就是读书与不读书的区别。

读书的人会说: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苦辣酸甜,书中自有悲欢离合,书中自有喜怒哀乐。而不读书的人只会说,读书没用,百无一用是书生。

灿若星辰的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如果没有这些记载,世界就会缺少色泽和光彩,而读书的人则会在阅读的过程中,慢慢汲取自己所需要的精神食粮。

任何一本充满智慧、让灵魂飞扬的书,只要被打开,便会让我们立即进入到一个与凡尘不一样的世界。那里光芒万丈,流水潺潺,没有战争和仇杀,没有贫穷和争斗,花果遍地,四季芬芳。

书做成台阶,直入云霄。于是,天堂就变成了一座图书馆

如果我们的一辈子都与书有缘,那么,书中自有少年五彩的梦,书中自有中年朴质的影,书中自有老年夕阳的红。

如果我们的情感融进了书里,那么,书中自有感人的亲情,书中自有纯洁的友情,书中自有永恒的爱情。

我想,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人们只要不将书丢掉,一切就都不会丢掉。所以,我们可以丢掉其他事物,但千万不要丢掉书。

生活日复一日,工作周而复始,现实很残酷,生活很艰难,一不小心我们就会陷入琐碎与烦恼之中。但当我们打开一本书,内心的世界,从此一片干净。

因为,当我们打开一本书,用心去阅读,沉浸到作者所描述的世界中去,就会忘掉生活的烦恼,忘掉自己的不快,超越眼前的境况,超越平凡世界里的庸常与琐碎。而当我们合上书本,再回到现实世界之中,我们的状态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

六是与他人的距离感不同。读先贤、前辈、精英的书,就可以拉近与他们之间的距离。阅读的兴趣相同,或是阅读了喜欢的书,“此时无声胜有声”,人与人之间就会产生共鸣,就会有一种感同身受的共情和同理。

爱读书的人,心灵相通,惺惺相惜。因为,他们有更多的共同话题,能够建立更深入的联系。富兰克林曾经写信向他的政敌借了一本书,结果他们化敌为友,成了终生的朋友。钱钟书也说过,青年男女之间借书、还书,聊一聊书中的内容,很容易就谈起了恋爱。现实情况就是如此。如果我们多参加一些读书会,就会很容易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阅读本身就是一种美好。毛泽东说过:“我见到了书,就像是一头饥饿的小牛犊闯进了菜园子。”其实,我们每个人天生具有好奇心,天生就爱学习、爱读书。

有人说:“一个人读多少书是写在脸上的。”这是因为,“书是唯一不死的东西”,“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这是因为,读书可以让我们站在更高的高度来看世界,从而使自己少犯错误,少走弯路。

书籍是抚慰心灵的鸡汤。读书可以激发一个人的潜能,能给人以启发,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读书可以提高一个人的自身修养和气质,能丰富自己;读书可以磨炼一个人的性格,能使人成熟稳重;读书还可以使我们获得沟通的技巧,提升沟通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霍夫曼博士认为,读书与人的性格、命运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他归纳出了15类读书人不同的性格特征:

(1)如果爱阅读罗曼蒂克一类的小说,那他(她)肯定是一个感情较为丰富充实、对生活充满信心的人。

(2)倘若喜欢看传记体裁的书籍,那他(她)必定是一个深思熟虑、谦虚好问的人,既有雄心壮志,又能脚踏实地。

(3)如果对小型报纸爱不释手,他(她)一定是一个乐观快活、感情外露的人。

(4)如果很欣赏喜剧性的书籍,想必他(她)是一个与忧愁、痛苦和烦恼无缘的人,笑口常开,青春永驻,具有潇洒的风度和风趣的性格。

(5)倘若常读报纸和新闻性刊物,说明他(她)是一个关心国内外大事、眼观世界风云变幻的人。

(6)要是对画报或是大型画册兴趣盎然,那他(她)肯定是一个热情好客、爱交朋友的人。

(7)如果喜欢拜读《圣经》,可以断言他(她)是一个为人诚实、手脚勤快、尊敬智者、严于律己、与人为善的人。

(8)倘若爱看侦探或破案一类的书籍,相信他(她)是一个爱动脑筋和喜欢去解决难题的人。而且,对于一些令人望而止步的难题,会兴趣倍增,以破解困难为乐事。

(9)要是对科幻类的图书如获至宝,则他(她)一定是一个思维发达、想象丰富、创造力强的人。

(10)如果经常阅读妇女方面的报刊,那就表明她自己希望成为女性当中的佼佼者,事业上富有进取心,工作时严格要求、一丝不苟。

(11)倘若喜欢阅读财政经济一类的书报杂志,可以看出他(她)是一个自尊自重的人,崇拜那些在事业上卓有建树的人物,并以他们为榜样,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

(12)如果对一些广为流行的时尚杂志格外青睐,很有可能他(她)会比较多地关注自己的身份和地位,有时甚至会脱离实际而盲目拔高自己。

(13)他(她)如果特别喜欢诗词,那一定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对大自然的蓝天、大海、高山、流水、飞禽和走兽钟爱有加,希望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远离“假恶丑”,追求“真善美”。

(14)倘若他(她)读历史书籍津津有味,那一定是一个尊重事实、讲究实际和重视效果的人。

(15)他(她)要是醉心于恐怖故事,或许是由于对生活感到厌倦而心情压抑、不堪重负。为了摆脱内心的空虚和焦虑,他(她)只好用外界的刺激使自己得到解脱。然而,效果并非想象的那么理想,尽管能暂时使自己忘却烦恼和抑郁。

宠辱不惊,闲看书卷上下沉浮;去留无意,漫随人生悲欢离合。

如果能与书为伴,便可清净恬淡;如果能以书为友,便可不见忧愁。

我们要明白,读书是看手机、玩电脑所不能取代的,读书的好处也是别的事情所无法比拟的。

作家梁衡常说:“只要有阅读,人就不会倒,不会老。”金庸先生也有言:“只要有书读,做人就幸福。”

一个社会到底是向上提升还是向下沉沦,就要看国民的阅读能植根多深;一个国家谁在看书,看哪些书,就决定了这个国家的未来。所以说,读书不仅仅影响到个人,还影响到整个民族、整个社会。

一个人最大的不幸,是从未读过书。

一个人最大的愚顽,是不喜欢读书。

一个不读书的社会,一定是浮躁的病态社会。

一杯清茶,斟酌人生百味;一本好书,领悟智慧沉淀。我们要知道:“不读书的家庭,就是精神上残缺的家庭。”一个不爱读书的民族,是可怕的民族,也是没有希望、没有出息和未来的民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