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评剧《宣讲拾遗》与乡土市井文化

评剧《宣讲拾遗》与乡土市井文化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成兆才在私塾先生金秀才那里听来了许多来自《宣讲拾遗》《宣讲集要》《今古奇观》《聊斋志异》等文人笔记小说中的故事,这也是成兆才改编创作评剧剧本的重要来源。姜文进离世后,其妻陈氏患病,庞三春为婆母祈祷。邱姑为贪图嫂子三春的妆奁,又与其母谋划,命三春前往江心取水,希望她溺水身亡。睡至夜半,花魁醉酒呕吐,秦仲以衣承之。至此,花魁决定与秦仲从良,两人终成眷属。

评剧《宣讲拾遗》与乡土市井文化

成兆才在私塾先生金秀才那里听来了许多来自《宣讲拾遗》《宣讲集要》《今古奇观》《聊斋志异》等文人笔记小说中的故事,这也是成兆才改编创作评剧剧本的重要来源。这类代表剧目主要有《安安送米》《三头案》《占花魁》《杜十娘》《珍珠衫》《王少安赶船》《花为媒》《生死恨》等。

《安安送米》(又名《爱女嫌媳》《积米奉亲》《雷击邱姑》) ,是莲花落处于“拆出”时期,也就评剧形成前后由成兆才根据《宣讲集要》改编的著名剧目,由金菊花、张化龙、张来、张一根、陈君、张治广等首演于冀东农村。这出戏本事出自汉代班固等人编撰的《东观汉记•姜诗传》,该书记载:“姜诗,字士游,广汉雒人也。适值年荒,与妇佣作养母……母好饮江水,令儿常取水,溺死。夫妇痛,恐母知,诈曰行学。岁岁作衣,投于江中。俄而涌泉出舍侧,味如江水,日生鲤一双。”唐代诗人李瀚的《蒙求》曰:“盛彦感螬,姜诗跃鲤。”明代陈罴斋据此创作了传奇《跃鲤记》,在民间宝卷《宣讲集要》中亦有一篇《姜诗跃鲤》,武安落子、五调腔等地方剧种也多有此剧目。成兆才的这出戏就是根据《宣讲拾遗》中的《爱女嫌媳》改编的。故事梗概是:

四川进士姜文进,娶妻陈氏,膝下有一双儿女,二子取名姜诗,女儿名曰邱姑。姜诗娶妻庞三春,生子安安。后来姜文进病危,临终嘱咐妻女要善待庞三春。姜文进离世后,其妻陈氏患病,庞三春为婆母祈祷。怎奈邱姑生性恶毒,妒忌嫂嫂三春,遂向其母陈氏进谗言,陈氏大怒,命子姜诗责备三春,三春只能容忍。邱姑为贪图嫂子三春的妆奁,又与其母谋划,命三春前往江心取水,希望她溺水身亡。不料三春的孝顺感动龙王,安然而归。邱姑一计未成又生二计,暗中将毒药放入茶中,欲诬三春毒害婆母。姜诗无奈,将妻子三春逐出门。三春被老尼救入庵观,以纺织为生。数年后,三春之子安安长大成人,积米三升,送入庵中,被三春忍痛驱回。此时,邱姑已嫁,陈氏病重,思念女儿邱姑,不料女儿迟迟不到,经多次催促,方来探母。陈氏痛恨邱姑不孝,咬去邱姑一指,遂绝母女之情。此时陈氏方悔恨当初不该错怪儿媳,乃遣姜诗接三春回家团聚。后安安得中状元,邱姑遭雷击毙。该戏改编后反响很大,成为后来评剧的经典剧目之一。但是该剧由于处于评剧初创期,主题思想及艺术水平都不是很高,尤其宣扬了封建社会孝道以及善恶相报的宿命论思想。

《三头案》(又名《义仆救主》) ,是成兆才根据侠义公案小说《刘公案》编写的,剧情离奇复杂,波澜起伏。由张德礼、月明珠、尹福全、张化文、张来、成兆才、康永胜等首演于冀东农村。故事梗概是:

书生王士龙偕妻赵玉珍进京赶考,不料名落孙山,乞讨而归。路遇交河白翁,怜悯王士龙的遭遇,所以把他夫妇收留。后白翁去世,王士龙外出游学。一日,白翁之子白云生在菜园邂逅赵玉珍,先前曾听闻陈妈言说赵氏贫苦,故心生怜悯之意,于是命陈妈为赵玉珍送去柴米银两。不料,陈妈却误认为公子白云生对玉珍有爱慕之意,遂设计从中撮合,迫使玉珍与白云生夜间相会。玉珍无奈,写下冤状揣在怀内,打算以死抗争。陈妈回复白云生,称玉珍对公子有爱慕之意,约于当夜相会,但被白云生怒斥而去。当晚三更左右,有屠夫朴瑞明夜晚归家,经过玉珍门口,见玉珍貌美,临时起意,欲行奸污之事,遭到玉珍奋死反抗,朴瑞明见势不妙,将玉珍杀害,并将人头掷于仇人郑走食院内,以图陷害。次日天明,待陈妈来探望玉珍,发现她已被害,于是报官验尸。官府未经详查,便将公子白云生屈打成招,但人头不在,无法定案,遂严刑逼供。老仆人白风念老主人白翁待己有恩,不忍少主人受 此酷刑,于是杀死亲生之女小桃 为白云生定案。时值刘镛放粮路 经此地,重理此案。方知玉珍非 白云生所杀,人头也并非玉珍之 头,于是扮作算命先生私访案情, 恰好遇到真凶朴瑞明算卦问卜, 并泄露了杀人之事。刘镛得实, 遂捕屠夫朴瑞明以及郑走食等 人,问清原委。当郑走食供认玉 珍人头乃更夫李二所埋后,遂又 将李二传来,又招出人头之上又 横死尸一具,这具死尸是黄七的。 原来李二在埋玉珍人头时被黄七发现,李二惧怕事情泄露,因此杀 死黄七灭口,至此,三头案情真相大白。这出戏主要以离奇的剧情 吸引观众,情节上有模仿《十五贯》的嫌疑。

成兆才先生剧本全集(集振文摄)

“众位姐妹呀莫要心酸,细听愚妹说的端……我唱一段满江红的大套一十二个月,四大景春夏秋冬紧相连,八仙庆寿十二个调,四时安乐的万年欢。”这一脍炙人口的唱段就出自成兆才根据《今古奇观》和莲花落原有曲目改编的《占花魁》,全名《卖油郎独占花魁》(又名《瑶琴女》《花魁从良》) 。这出戏本事出自明代冯梦龙纂辑的白话小说《醒世恒言》,后经明代抱瓮老人将其辑录到白话小说集《今古奇观》第七卷当中,该剧是评剧形成后的第一出文武兼具的经典剧目,由月明珠、成国祯等首演于天津河东的“天福楼”。故事梗概是:

北宋末年,金兵入侵东京汴梁,少女莘瑶琴与父母避难失散,被邻居恶棍卜乔诱骗到临安,卖入青楼为妓,取名王美。后来王美出落得亭亭玉立,色艺双绝,人称花魁娘子。时,汴梁少年秦仲亦流落临安,以走街串巷卖油糊口。一日,秦仲卖油于勾栏前偶遇花魁,惊其姿色,遂节衣缩食,不辞辛劳,终于积攒了纹银十两,来会花魁。待至深夜,花魁才酒醉回归,并不理会秦仲,倒床便睡。秦仲坐于牙床之侧,等候花魁醒来。睡至夜半,花魁醉酒呕吐,秦仲以衣承之。待等天明,花魁醒后,得知原委,颇受感动,且有倾慕之意,并以纹银相赠,权作开油坊之资。从此花魁拒绝与旁人交往。后,因花魁不愿与恶徒姜坝(后来评剧中皆称吴霸)陪酒,被抢出院中,剥光鞋袜,弃于雪地之中,适被刚刚祭扫坟墓而归的秦仲相救。至此,花魁决定与秦仲从良,两人终成眷属。

《占花魁》是评剧旦角的开蒙戏也是看家戏,各时期的评剧名家诸如月明珠、倪俊生、花莲舫、刘翠霞、白玉霜、六岁红等均擅此剧目。该剧早在清代就有李玉的传奇《占花魁》,此外,京剧有《独占花魁》,楚剧有《酒醉花魁》;秦腔二人转、西河大鼓等亦多有此目。

成兆才根据《今古奇观》第五回改编的《杜十娘》是一出经典的且影响深远的评剧剧目,该剧又名《青楼遗恨》《百宝箱》《活捉孙富》,本事见于明代冯梦龙纂辑的白话小说《警世通言》第三十二卷。该戏一经成兆才改编,即由月明珠、张德礼、张治广等首演于唐山永盛茶园,随之,李金顺、刘翠霞、白玉霜、小白玉霜、鲜灵霞、刘萍、马淑华等历代评剧名家都把该剧作为看家戏之一,当前评剧舞台上最常见的是白派和马淑华版本的《杜十娘》。故事梗概是:

明朝万历年间,寓居京师准备科考的南京布政使之子李甲与同乡柳遇春闲游北京城南的“教坊司”,邂逅名妓杜十娘。李、杜二人一见钟情,交往三年,李甲资用乏绝,二人蓄下嫁娶之意。杜十娘向老鸨儿提出与李甲从良之意,老鸨儿见李甲花费已尽,便假意依从,约定十日内李甲凑足纹银三百两即可将十娘赎身出院。李甲得到柳遇春与杜十娘私储之金相助,凑金三百为十娘赎身,老鸨儿本想毁约,见十娘以死相争,又惧人财两空,无奈应允。十娘与李甲辞别众姐妹乘船南归,路经瓜州渡口,被大雪所阻。李甲与十娘于舟中饮酒赏月,并求十娘唱曲伴酒。不料歌声正被临舟盐商孙富听到,孙富移舟相近,窃窥十娘,惊其美貌绝伦,故设计将李甲诳至船舱,用酒灌醉,以资用花尽,娶妓女回家定不被父母所容等花言巧语打动李甲,并且承诺愿以千金与李家交换十娘。李甲欣然依从,回至舟船,将此信告知十娘,十娘闻讯大吃一惊,且将信将疑。正欲将宝箱之事告知李甲,不料李甲睡梦之中仍然惦念他那千两纹银,十娘大怒,当晚精心梳妆打扮一番,写下申冤大状放入箱内。次日天明,立于船头,将昔日秘藏珍宝逐渐拿出,戏耍李甲,随之投掷于江,然后手拉李甲、孙富,痛骂二贼,怀抱百宝箱投江而死。十娘死后,托梦于柳遇春,诉说甲薄幸,并将孙富活捉,大报冤仇。

这出戏是典型的“三小”戏,唱、念、做俱重,全剧最为精彩的是“闻听此言大吃一惊”和“抛宝”两段戏。除评剧外,明代郭彦深有传奇《百宝箱》,河北梆子有《杜十娘》,川剧电影版《杜十娘》,子弟书有《青楼遗恨》,西河大鼓有《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等。

评剧《珍珠衫》(又名《循环报》《王三巧》) ,本事见于明代冯梦龙纂辑的白话小说《喻世明言》第一卷《蒋兴哥重会珍珠衫》,抱瓮老人将其辑录到白话小说集《今古奇观》中,成兆才据此将其又改编成评剧剧目,堪称评剧起家戏之一,由月明珠、金开芳、张德信、任善年、张德礼等首演于山海关兴业茶园,反响颇大。此后,评剧众多流派名家均擅演此剧,尤其以白派创始人白玉霜最为代表,至今依然是评剧白派经典剧目。故事梗概是:

明代东阳县商人蒋兴哥出外经商,其妻王三巧留守空房,珠宝商陈大鹏偶见楼台观景望夫的王三巧,被其美貌迷住,遂买通薛婆子设计诱骗三巧失身于自己。半年后,陈大鹏返回故里料理生意,三巧将蒋兴哥留给她的祖传之宝珍珠衫赠予情夫。陈大鹏离开东阳县,路遇经商归家的蒋兴哥,二人店房饮酒,蒋兴哥得知妻子失节,遂回到家中将三巧休回娘家。陈大鹏料理生意后欲返回东阳县再会王三巧,不料病死店房,其妻陈氏闻讯赶来,料理丈夫后事,经人撮合再嫁蒋兴哥为妻。后,蒋兴哥外出经商,遭遇人命官司,恰巧本地知县吴坚乃王三巧再嫁之夫。三巧闻悉前夫遭遇人命官司,乃假称蒋兴哥为自己的胞兄向知县求情。蒋被开脱获释,在内室与三巧重逢,夫妻二人抱头痛哭,知县觉得事情蹊跷,再三追问,得知实情。吴知县见其夫妻感情至深,遂允他们破镜重圆。(www.xing528.com)

《珍珠衫》这个故事由于情节曲折,其他剧种诸如河北梆子、川剧、滇剧、京剧等也多有表现。

《王少安赶船》与《花为媒》都是成兆才根据清代蒲松龄的文言小说《聊斋志异》改编的,由于剧种人物的联系性曾作为全本连台戏的形式由月明珠、金开芳、张德礼、张德信、成兆才等25名演员同台演出过,剧名为《父子巧姻缘》,但更多时候还是独立演出的,其中《花为媒》影响更为广泛。

《王少安赶船》(又名《玉阳县》《舍命追舟》《访美人》《玉镯记》) ,是评剧创始人成兆才根据蒲松龄《聊斋志异》第十二卷《王桂庵》一篇改编而成的一出评剧优秀传统剧目,情节、人物与原著皆有出入,由刘文泰、成兆才、侯天泰等首演于唐山永盛茶园。故事梗概是:

玉阳县富家公子王少安到江边闲游,邂逅渔家之女张翠娥,惊其美貌,遂投银镯相戏,正与交谈,翠娥之父恰好赶来,携女离开。少安意欲再会渔家之女,于是沿江追至临安县,想在一草舍休息片刻,不料有女子开门闲眺,正是渔家之女张翠娥。于是翠娥将少安请入家中交谈,互诉爱慕之意。恰在此时,翠娥之父回家,有情人又被冲散。王少安回到家中,烦出表叔傅德恩予以撮合,最终王少安入赘张家为婿。成亲之日,翠娥之父乐极而死。后,少安夫妇乘船返回故里,又因戏言误会,致使翠娥悔恨投江。幸被平原令刘在礼搭救,收为义女,带回家中。翠娥堕江之后,王少安万分悔恨。一年后,因闲游遇雨,在刘宅避雨,恰被翠娥在楼上看见。翠娥命令仆妇问明姓氏,于是禀明义父、义母,并将少安引至内室,责其薄幸,以死自誓。经王少安再三恳求,说明误会,又经刘在礼夫妻从旁劝慰,夫妻始得破镜重圆,同返桑梓。

这出戏前半部分趣味盎然,生活情趣浓郁,但后半部分似落入俗套,有续貂之嫌。

《花为媒》(又名《指花为媒》《张王巧配》《张五可》) ,故事与《王少安赶船》紧相连接,但实际改编于《王少安赶船》之前。这出戏是成兆才根据蒲松龄小说《聊斋志异》第十二卷《寄生》篇改编的,由月明珠、金开芳、任善年,张治广,首演于唐山永盛茶园,堪称评剧独特艺术风格的代表剧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中国评剧院整理,由新凤霞、赵丽蓉等主演,迄今久演不衰,成为评剧新派代表剧目之一。故事梗概是:

少女李月娥随父母前往舅父家中拜寿,见到了分别三年青梅竹马的表弟王俊卿,两人互赠罗帕定下婚姻。月娥父李茂林发现后大怒,带妻女愤然离开姐夫家。俊卿父母拜托媒婆阮妈前往李家提亲,遭到李茂林拒绝。无奈,阮妈转而去张家说媒,欲将张家小姐张五可与王俊卿匹配姻缘。怎奈王俊卿痴情于表姐李月娥,相思成病,阮媒设计引王俊卿去张家花园相亲。王俊卿一见五可貌美非常,遂应下亲事。后,月娥因素爱表弟,于是与其母定计,趁父母外出,抢先将花轿抬到王家,使俊卿巧娶双妻。

这个剧本创编之后,就有许多评剧名伶领衔主演。著名的“四大名珠”即月明珠、碧月珠、盖月珠和明月珠都主演过这出戏,而且各有各的独到之处。后来的女旦角像花莲舫、碧莲花、小桂花、芙蓉花、李金顺、李银顺、李宝顺、白玉霜、爱莲君、刘翠霞等也都以唱《花为媒》为拿手杰作。

1955年,中国评剧院挖掘整理改编传统剧目,由陈怀平、吕子英执笔,开始着手对《花为媒》的剧本进行整理。尤其改变了原来剧本一夫二妻的结局,变成了王俊卿与李月娥,贾俊英与张五可双拜花堂。修改后的剧本思想主题与艺术水平都有很大的提高,1964年长春电影制片厂导演方荧又请吴祖光先生把《花为媒》改编成了评剧电影。

《生死恨》(又名《韩玉娘忍苦成夫》) ,本事见于明代陆采的传奇《分鞋记》、沈鲸的传奇《易鞋记》以及陶宗义的笔记小说《辍耕录》,此外,冯梦龙的白话小说集《醒世恒言》第十九卷亦有此篇,成兆才综合前人创作整理改编而成,由朱宝霞首演于东北。故事梗概是:

北宋末年,金兵入侵,书生程鹏举与韩玉娘同被金人俘获,发落到张万户家为奴,并迫程鹏举与韩玉娘婚配。韩玉娘羡慕程鹏举才华出众,劝他逃回故乡。不料此事被张万户得知,怒将玉娘卖入妓院。临别,玉娘赠鹏举绣鞋一只,作为日后相逢凭证。玉娘不堪妓院之苦,逃往尼姑庵存身,不料淫尼不良,又转逃至一老妇人李氏家中。老妇怜悯玉娘,将其收作义女。鹏举乘机逃回故里,投入宗泽部下听用,后封襄阳太守,因感念前情,誓不再娶,并遣差人赵寻携带绣鞋寻访玉娘。差人寻访玉娘未果,正预复命,不料在返回襄阳途中巧遇玉娘母女。玉娘见到绣鞋,悲痛万分,不料病体沉重,难以成行。遂命赵寻回襄阳复命。成鹏举闻讯后火速前来,夫妻相逢悲喜交加,怎奈此刻玉娘已病入膏肓,含恨而终。

这出戏集中反映了离乱之际人民的痛苦遭遇,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京剧大师梅兰芳为激发广大中华儿女同仇敌忾,抵御日寇,在1930年代将此剧改编为京剧《易鞋记》,1947年冬天,著名电影导演费穆以华艺影片公司的名义,邀请梅兰芳将其拍摄为京剧电影,更名为《生死恨》,成为中国电影有史以来第一部彩色影片,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艺术上都有了极大的提升。

成兆才先生根据《宣讲拾遗》《宣讲集要》《今古奇观》《聊斋志异》等文人笔记小说中的故事改编创作的剧本还有《劝爱宝》《感亲孝祖》《李桂香打柴》《杀子报》《大劈棺》《移花接木》《芙蓉屏》《洞房认父》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