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9年“双国孝”结束,成兆才、月明珠等人借用站上张景惠戏箱,组建庆春社,以男旦月明珠为主演,从永平进驻唐山,在永盛茶园演出,“连日爆满,日夜两场座无虚席,倾倒了各个阶层的城市观众,轰动了唐山这座现代工业城市”。此时成兆才等人又对平腔梆子戏进行二度改革,广泛吸收河北梆子、京剧、皮影戏等剧种的音乐和表演艺术,同时创编了《花为媒》《占花魁》《移花接木》等剧目,一经演出,就得到了唐山工人、店员以及广大贫苦市民的热烈欢迎,“就连来在塞外八沟、喇嘛庙赶驮子的农民、小商贩,也无往而不至‘永盛茶园’听听月明珠的‘落子’,看看成兆才新编的几出新戏”。
1915年成兆才带着庆春班新的阵容两次进军天津,为天津观众带去了《巧换婚》《劝爱宝》《斩窦娥》《于公案》《合家欢乐》《孝感天》《夜审周紫琴》《井台认母》《马寡妇开店》《洞房认父》等二十余出剧目,打炮戏是由金开芳、月明珠、张德新在宴乐茶园首演了成兆才新编的剧目《败子回头》,受到了天津观众热烈欢迎。尤其演出成兆才改编的《杜十娘》竟然还吸引了京剧大师梅兰芳、刘鸿声等人亲临现场观摩,平腔梆子戏一时竟与刘鸿声的“三斩一碰”(“三斩”指《辕门斩子》《斩经堂》《斩马谡》;“一碰”指《碰碑》)相提并论。月明珠的演唱更是艺震津门,当地富商官绅联名为他赠送写有“明珠新出蚌,一起平腔,压倒男伶女乐”字样的贺帐,前清太保吕海寰据说还做过光绪帝的老师,酷爱平腔梆子,一次月明珠演出散戏后,专门来到后台,对成兆才说:“你们的戏唱得好哇,有警示后人,评古论今的作用。好比给世人找到面镜子照照自己一样。这重点在一个‘评’字上。所以你们的戏以后就别叫‘平腔梆子’啦!就改叫‘评戏’吧!”并且为剧社赠送了“风化攸关”的匾额,一下子扭转了社会对莲花落子艺术的鄙视,平腔梆子戏由此更名为“评剧”,这个居全国第二大戏曲剧种的评剧终于破茧成蝶,精彩亮相了。由此,经过历代评剧艺人的不懈努力,开拓创新,使得评剧艺术流布四方。(www.xing528.com)
庆春班1913年左右在天津宴乐茶园演出的海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