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论评剧的孕育发展,鸟瞰冀东大地的民间艺术,二人转是个极为重要的视角,学术界亦有学者将二人转是为孕育评剧的母体,代表人物就是胡沙先生。他在《评剧简史》中认为:“评剧是从莲花落和蹦蹦演变而成的。”在介绍“莲花落”时说“虽叫莲花落,可是和‘东北二转’也就是‘蹦蹦’形式差不多”。据此,胡沙先生认为:“评剧的亲身之母是‘蹦蹦’。”我们同样对此观点正确与否不作评论,但由此可以说明评剧的形成与东北二人转也就是“蹦蹦”的关系是何等之密切。
二人转即“东北蹦蹦”,又称“编曲”“双玩艺儿”,是一种源自民间的载歌载舞的艺术形式。关于二人转的源头学术界也是观点不一的,比如陈钧认为源自河北的莲花落:“东北二人转原本是河北的莲花落(秧歌)传入东北后,在东北方言的影响下形成的一种歌舞表演形式,就它的表演和舞蹈来说,是秧歌的形式,它的唱腔则主要是莲花落的唱调及其在东北的衍变形式。”可见,陈钧在此是将二人转作为莲花落的一个支系来看待的。的确,东北二人转在许多曲目、唱词、唱腔、曲调等方面与莲花落都是所差无几的。比如二人转中的“穷生调”实则就是莲花落的“小调”,二人转中的“报板”则是“莲花落调”。同时两者共有“文嗨嗨”“蛤蟆韵”“悠喝”“糜子”等。此外形式方面也相似,二人转有“单出头”,莲花落则有“单口”,二人转有“双玩艺”,莲花落则有“对口”。当然,二人转在东北地区的发展和完善,也具有了自己独特的唱腔与表演,比如,在唱腔上具有莲花落不具备的“武嗨嗨”“胡胡腔”“无学紧”等,形式上的“拉唱戏”则直接启发了落子的拆出表演,对评剧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一八五二年,又二人转演员大碗粥(周)、凉(梁)半截夫妇,倪宏、倪亮、何有余等人,先后由喜峰口、迁安一带进入冀东地区,参与了莲花落职业班社的演出活动。他们以丰富的唱腔、生动的表演与‘拉场’形式,曾给莲花落以很大的影响与哺育,促进了莲花落演出形式的变化。”成兆才先生就敏锐地捕捉到了这次难得之机,充分吸收借鉴了二人转的曲牌、唱腔和拉场形式,又充分学习河北梆子、京昆大戏的分场演出形式,对莲花落原有的曲目进行拆出演出,创造了“平腔梆子戏”,一个影响全国的大剧种即将诞生了!(www.xing528.com)
冀东大地的确蕴藏着丰富的民间艺术,除去我们前面勾勒的艺术样式外,这片大地上还流布着高腔、京剧、昆曲、铁片大鼓、渔鼓、子弟书等诸多民间艺术,正是这些丰富的民间艺术资源,和冀东大地悠久的民间艺术演出的历史传统共同孕育了评剧艺术的形成与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