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乐亭大鼓:评剧与乡土市井文化中的重要因素

乐亭大鼓:评剧与乡土市井文化中的重要因素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评剧孕育的过程中,乐亭大鼓也是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可见,乐亭大鼓的前身是流传于乐亭城内的一种民间散曲歌谣,后来经过民间艺人加工整理,配三弦演唱而形成的一种说唱鼓曲艺术。乐亭大鼓的音乐唱腔丰富,刚柔相济,板腔、曲式完整,转调技法灵巧,是一种发展得相当成熟的板式变化体曲艺形式。乐亭大鼓的曲目,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乐亭大鼓《双锁山》

乐亭大鼓:评剧与乡土市井文化中的重要因素

评剧孕育的过程中,乐亭大鼓也是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乐亭大鼓是发源于乐亭、唐山一带具有浓郁冀东地域色彩的一种民间艺术,它是在冀东流传的“滦州调”“乐亭调”基础上,吸收了当地民歌、民谣、卖叫调、劳动号子的韵律,融汇皮影、莲花落、十不闲的韵味而形成的一种鼓曲艺术。马立元在《中国书词概论》中说:“清初年,乐亭城内,凡自娱好乐之人,最爱唱‘清平歌’。同时,乡村里也流行散曲一类的小调,后来,有位弦子李,先以三弦配奏清平歌,遂而加以改正,使其韵调悦耳动听,较之旧曲大有不同,于是齐呼之为‘乐亭腔’。”可见,乐亭大鼓的前身是流传于乐亭城内的一种民间散曲歌谣,后来经过民间艺人加工整理,配三弦演唱而形成的一种说唱鼓曲艺术。乐亭大鼓初步形成于19世纪中叶,主要有中长篇说唱和短篇唱段两种形式,中篇书的说白、唱词比较固定;长篇的说白、唱词多根据师承的“梁子”(旧时艺人说书的提纲)敷演;短篇唱段则有固定的曲词和完整的唱腔结构。乐亭大鼓的音乐唱腔丰富,刚柔相济,板腔、曲式完整,转调技法灵巧,是一种发展得相当成熟的板式变化体曲艺形式。其板眼主要包括慢板、流水、散板、红板、黑板、闪板、起板、落板、留板等,腔调主要有凄凉调、四平调、学舌儿、四大口、八大句、写状子、慢启程、撤单程、大悲调、昆曲尾子等。乐亭大鼓的曲目,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中长篇书目有《杨家将演义》《呼家将》《包公案》《岳飞传》《三侠剑》等数十部;短篇唱段有《双锁山》《樊金定骂城》《王二姐思夫》《大闹天宫》《拷红》《玉堂春》《高粱桥》等百余段。其中有些腔调和曲目为后来形成的评剧所借鉴。

乐亭大鼓《双锁山》(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