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是一个地域文化审美旨趣的重要表征,不同的方言、语音、语调构成了不同地域文化的千差万别与丰富多彩。冀东虽然属于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北方方言区内的冀鲁次方言区,但其语音、语调却颇具地域特色,尤其体现在阳平字的低声调和中声调,去声字的中声调和降声调方面,这是冀东方言语音方面最具特色的调型。冀东的平声包括普通话的阴平和阳平两个调类,调值一律读作33;去声调是高平,调值是55。另外就是冀东话中的声母有22个,比普通话多一个ng,比如“鹅”(é)读作( ngé) ,“爱”(ài)读作( ngài) ,此外个别声母读音也有所差异,例如:“俊”( jùn)读作( zùn) 。即便在整个冀东方言区内,其语言系统也并不完全相同,所以同样流传于冀东地区的民间莲花落也因之分为了东、西两路。滦县、丰润、乐亭、迁安、玉田、遵化、昌黎、抚宁、卢龙、临渝、兴隆等地艺人演唱的多为东路莲花落,其演唱的语音“老吠”味特别浓厚,尾音拉长拐弯,颇具粗犷特色。比如评剧《占花魁》中“纱窗外摘黄瓜还有拔蒜”一句中“黄”字的发音是先上挑、再下滑,这正是东路莲花落的一大特点,这样就使得冀东地区的语言天然地带有音乐性,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西路莲花落多为香河、三河、宝坻、蓟县、宁河、武清、通县、顺义、昌平、密云、怀柔、平谷等地艺人演唱,其语音近似京白,有着浓厚的山陕梆子韵味。可见方言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歌唱艺术的。所以,刘荣德先生曾说:“民歌的音乐语言是生活语言的升华,民歌的旋律离不开当地人们的自然音调。在民歌中,字调、语调是直接影响音调的部分。音乐旋律的高低、顿挫、旋律线的走向等,都与生活中的字调、词拍、语调有着密切关系。”不仅语音不同,语汇也有差异。比如下面表格中几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这是由于这种方言的差异,才使得京东大鼓、评剧等带有冀东浓郁的乡土气息,我们以《杨三姐告状》中高占英来到杨家,母女争吵的一段对白为例来做分析:
杨母:你二姐夫大老远的来咧,我给他炒个鸡蛋,烫壶酒,奏不中咧?
杨三姐:你糊涂,你巴结。(www.xing528.com)
杨母:你这是咋咧?等你出了门子,嫁了人,你女婿来我也是照样待敬他呀!
这一场对白中的“大老远的来咧”“奏不中咧”“巴结”“咋咧”“出了门子”等方言土语的使用,活生生地就把冀东农村一位纯朴善良的杨母与聪明伶俐、爱憎分明的农村姑娘杨三姐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来了。试想如果换成普通话对白,这种浓郁的生活气息便荡然无存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