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山文艺奖”是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全省文学艺术成果最高奖,是省委、省政府为支持文艺事业繁荣发展建立的荣誉体系,是激励广大文艺工作者积极投身文艺创作,出作品、出人才的重要举措。
此奖项自2008 年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11 届。经过认真严肃、公开公正、科学规范的评审,评选出了一批反映时代精神,思想性、艺术性和欣赏性相统一,展现齐鲁风情、体现齐鲁人民生活风貌的摄影艺术精品;激励了一大批摄影艺术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坚持与时代同步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的创作理念。
本次展览展出历届“泰山文艺奖”获奖作品中的一等奖作品,共12 组。这些作品代表了历届“泰山文艺奖”的最高水平,也反映了该奖讲好齐鲁故事,弘扬社会正能量的评选导向。
中国最后一代小脚女人(组照) 李楠/摄
①1985 年,山东。一位怀孕的天足女人和一位小脚老人。
②1988 年,山东。做水果生意的小脚老人。
③1992 年,行走在云南省通海县六一村,身边环绕的全是老房子,除了有小脚老人出现在老房子的门槛上,很少见到年轻人。
④1994 年,山东。102 岁的赵吉英和她78 岁的女儿侯慎荣。
⑤1994 年,山东。一个被称为“旧镇”的地方,清明节前后流传着荡秋千的风俗,这里的人们正在自娱自乐。
⑥1995 年,山东。7 岁就缠了足的侯慎荣,和母亲赵吉英一样迈着蹒跚的步伐。
⑦1996 年,山东。农历大年初一上午。102 岁的赵吉英老人无疾而终。火化后,人们将她同其50 年前去世的老伴合葬在一起。
⑧1997 年,山东。一双天足和两只小脚。
⑨1997 年,云南。年轻的小脚女人溥玉芬和她的孩子们。
⑩ 2001 年金秋十月,北京。73 岁的王振兴和72 岁的老伴以前从没拍过合影,能在天安门前留个影,他们高兴得合不拢嘴。
2001 年金秋十月,北京。能和小脚老奶奶们合个影,可乐坏了这些外国姑娘。
2003 年,山东。1902 年出生的卜翠云老人过“99 岁”生日。这里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老人到了百岁不说“100 岁”才能长生不老。
告别北川(组照) 潘永强/摄
2008 年6 月20 日,北川阴雨绵绵,在确保不发生疫情、保障群众人身安全的情况下,幸存的北川居民被允许进城寻找自家财产,从城里搬出的物品要一一登记。这也许是20 世纪以来人类灾难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搬家,地震毁灭了北川县城80%的房屋,1 万多名居民在地震中丧生和失踪。为躲避余震和堰塞湖的洪水威胁,人们被迫离开家园,到救灾安置点暂居。北川已经计划迁址重建,当危险基本解除后,离开家乡一个多月的人们终于可以回到北川,再看一眼他们曾经生活的故土,从已变成一片废墟的家中搜捡一些可用的物品,开始艰难的搬家旅程。数以千计的居民背负着重物,冒雨跋涉在崎岖的山路上,他们掩饰不住内心悲伤、痛苦和无奈,然而也展现出无比的坚强、自信,他们满怀希望地踏上了重建家园的艰辛路程。6 月26 日,北川县城再度实行封闭管理。
据了解,未来3 年中,山东省将会对口陆续投入100 亿元左右的资金建设一个“新北川”。
① 为了保证灾民进城寻找财物中的安全,防止疫情发生,开城前防化兵对北川县城进行彻底消毒。
② 人们从灾难中走出,他们对未来的生活充满希望。
③ 从一片废墟的家中找到仅有的几床被褥和几株兰花,已使这个身心疲惫的汉子感到一丝欣慰。
④ 受灾群众在县城的废墟上搬运自家的财产。
⑤ 利用开城之际,孩子们来到北川县城的一处高地祭奠遇难的母亲。
⑥ 来取物品的老人望着被废墟埋没的家园,一脸茫然。
⑦ 这位老哥通过手机告诉家人一切顺利。
⑧ 特警队员帮助搬运物品的村民。
中药抗击甲流(组照) 吕廷川/摄2009 年3 月底至4 月中旬,一种新型病毒—甲型H1N1 流感病毒在墨西哥、美国爆发,并迅速向全球扩散。经过临床与实验研究证实,有着几千年历史的中药防治甲流疗效显著。5 月7 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向全国发布了《甲型H1N1 流感中医药预防方案》,针对不同人群开出了详细、简便的中药药方。中药防治甲流病毒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直接灭杀或抑制病毒;二是通过调节人体免疫功能间接抗病毒。直接抗流感病毒的多为清热解毒类中药,如金银花、板蓝根、连翘等。通过提高机体免疫力间接抗流感病毒的有黄芪、人参等中药材。12 月11 日,山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发布,全省成功对近1000 万名居民进行了科学、规范的甲型H1N1流感中医药预防干预,人数占到全省人口总数的1/10。在此干预下,有关地区和单位均未发生甲流大规模流行。在临床治疗确诊、危重症患者过程中,中药更彰显出威力。在山东甲型H1N1 流感医疗救治定点医院山东省胸科医院前期收治的110 例甲流确诊患者中,有78 例运用了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药参与率为9%。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患者平均住院日减少了0.7 天,临床症状改善所需时间平均减少1天。在山东省胸科医院,纯中药注射液“痰热清”、“血必净”等一批中成药和注射液对中西医结合治疗甲流重症患者、降低死亡率发挥着重要作用。
《淄博民居》丛书 赵建民/摄
赵建民创作的摄影作品集《淄博民居》在一定程度上拓展和丰富了纪实摄影的题材与手法。作者运用娴熟的摄影技术与技巧,准确、充分地展示出鲁中地区乡村的自然景观、村落布局、房舍结构与建筑细节,对重新认识农耕时代古村落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打开了一扇窗,其思想性、艺术性完美地结合,展示了学者型摄影家的较高素养。
残缺的完美(组照) 张伟/摄
2010 年,患有严重脑瘫疾病的张一平来到山东省立医院进行检查。检查发现她竟然怀孕了,这让医院妇产专家感到非常吃惊:“没想到患有严重脑瘫的病人竟然正常怀孕,况且这种病人在怀孕期间是要承担很大风险的。”医院为此成立了专门的医疗班子,全面系统地为孕妇做孕期检查,体检结果显示孕妇、胎儿一切正常!经医院专家介绍,在世界医学史上患有严重脑瘫疾病的妇女怀孕生子是极为罕见的。为了确保母子平安,医生决定提前让张一平入院待产。2011 年4 月24 日,张一平出现了临产征兆,经研究,医生决定为张一平实施全麻下剖腹产手术。18 点25 分,在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张一平顺利产下了一名健康的女婴。
张一平出生在一个军人家庭,是一个可爱漂亮的孩子。4 岁时,她被诊断出患有严重的脑瘫疾病,从此,她的人生轨迹被改变了。为了治好她的病,她的爸爸妈妈带她走遍了国内各大医院,但是无济于事。20 多年过去了,张一平以其顽强的毅力,消除了社会世俗对脑瘫患者的偏见,自学了英语、心理学、计算机等课程。她还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工作室,为患心理疾病的人做心理疏导工作,使他们成为一个社会有用的人,她多次受到政府部门的表彰。22 岁那年,她幸运地与一位退伍小伙恋爱并结婚了。婚后丈夫无微不至的关心、照顾深深地感动着一平,一平决定即使冒着生命危险,也要为丈夫生一个健康的孩子,以报答丈夫对她的这份爱,同时弥补自身残疾的缺憾。
张一平以惊人的毅力完成了自己的意愿,这是爱的结晶,是上天赐给他们的一份珍贵礼物,让我们共同祝福他们吧……
①2011 年4 月24 日18 点25 分,患有严重脑瘫疾病的孕妇张一平通过剖腹产顺利产下一名健康的女婴。
③ 为确保安全分娩,张一平提前住进了产科病房,这一刻让她感到十分激动。
⑤ 躺在产床上的一平平静地等待着孩子的到来。
⑥ 当女儿第一次吸吮自己的乳房的时候,张一平的目光中流露出母爱的天性。
⑦ 如今,孩子1 岁了,除了工作之外,和孩子一起玩耍是张一平生活中最快乐的事情。
⑧ 孩子在健康地成长。张一平建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她要帮助的残疾朋友树立起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
《山东野生鸟类》作品集 桑新华/摄本书与其他鸟类图书最大的不同是作者用极其简要的语言概括出各种野生鸟类的鉴别特征,使人易辨易记,融科学普及与生态摄影为一体,在普及知识的同时给读者以美的享受。本书图片精美,设计精良,资料翔实,是一本集科普、审美、宣传教育于一体的填补省内空白的作品集。它是作者5 年栉风沐雨的科研成果,也是对鸟儿敬奉的一份礼赞,更是为我们富饶美丽的家乡—山东打造的又一张绿色生态名片。
(www.xing528.com)
《世界名人故居》作品集 车吉心/摄
《世界名人故居》是记录古今世界名人故居的大型摄影图典,通过图片、文字、编写体例的有机结合,为读者、收藏者营造一个具有独特文化魅力和艺术魅力的阅读欣赏空间,使读者在轻松愉快的阅读浏览中,把握不同国家和地域的历史轨迹和文化特色,弘扬名人的伟大精神、信念、品格和情操,自觉爱护和保护名人故居这一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全书共收录196 位世界名人的故居。
滩区·故乡(组照) 黄利平/摄
广袤的滩区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我的祖辈于1935 年从梁山县沿黄河大堤顺河而来,当我的前辈在这块新开垦的土地上播下种子时,也在我幼小的心灵中播下了对这块土地难以割舍的感情。
1998—2000 年,我拍摄了黄河滩区移民的生存状态和他们的日常生活,我用最直接的手法面对这块土地上的百姓,面对这里的土墙泥瓦、草草木木,也面对着我自己。我用手中的相机印证这块土地对我的价值,抒发我对这块土地的赤子之情……
2013 年,我的老家黄河滩区的一部分村庄将要拆迁,村民即将告别几代人居住的村庄,而这块养育他们的故乡也将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而永远地消失。故乡将不再是一个村庄。在急剧推进的现代化进程中,我们无可奈何地失去了故乡。在这个日新月异的大变革时代,我们对故乡的印象不断被刷新,原初的记忆不断地被置换。老家人被时代裹挟着前,生活悄无声息的变化着,但我仍然一直希望—故乡的精神不要变,故乡清新的空气、生长的万物不要被改变。我用一颗平静的心营造了一个记忆中回味无穷的故乡,而由此衍生出来的乡情也深切地刺激着我的神经。我看到了自己的故乡—它在我的心中,亦在远方。
2014 年春节,故乡的村民陆陆续续搬进楼房,几代人曾经生活过的村庄一夜之间被夷为平地。
故乡,成为我生命中永远的故事。
① 永安镇西十四村 ,拍于 2000 年。
② 永安镇惠鲁村 ,拍于1998 年。
③ 下镇乡西十四村 ,拍于1998 年。
④ 永安镇后七村 ,拍于2012 年。
⑤ 黄河口镇五七村 ,拍于2013 年。
⑥ 黄河口镇西增林村 ,拍于2013 年。
⑦ 永安镇后七村 ,拍于2013 年。
⑧ 黄河口镇东隋村 ,拍于2013 年。
⑨ 胜利乡 ,拍于1998 年。
⑩ 宁海乡 ,拍于1999 年。
山东平邑“12·25”石膏矿坍塌事故救援(组照) 郭绪雷/摄
这是一组突发事件的新闻影像。2015 年12 月24 日,山东平邑保太镇发生石膏矿坍塌事故,25 人被困井下。作者以记者的职业敏感,第一时间赶到了现场,并且深入300 米井,冒着井下透水坍塌的危险,拍摄了武警官兵和专业救援人员不顾个人安危,奋力抢救被困矿工的感人瞬间。该作品展现了“时间与生命”的典型情节和瞬间,更体现了党和政府对矿难工人的关怀和不惜代价的拯救行动。此系列报道被《人民日报》《新华每日电讯》等中央媒体和新浪等门户网站2000 余家采用,新华社对外发布的通稿传递了救援的艰难与危险,传递了生命至上的中国信念、众志成城的中国力量和积极昂扬的中国精神,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同时,这组作品也体现了作者忠于新闻事业的崇高责任感。
英魂归来 郭尧/摄
夜静心愈悲,明月寄哀思。2015 年8 月1 日夜,山东济南遥墙国际机场的停机坪上,一排排武警战士无声肃立,他们的脸上写满悲伤,眼神却又无比坚毅。他们,正在等待一名在遥远的异国他乡为国捐躯的战友“归队”。
当晚,因遭受恐怖袭击而英勇牺牲的中国驻索马里使馆警卫人员、武警山东总队临沂支队上士张楠烈士灵柩回国迎接仪式在这里举行。年仅28 岁的张楠,入伍已11 年。2014 年,张楠以全优成绩通过考核,被派往中国驻索马里使馆执行警卫任务。2015 年7 月26 日,他在中国驻索马里使馆所在地恐怖袭击中英勇牺牲。张楠牺牲后,被武警部队追授“中国武警忠诚卫士”奖章。
菜 农 张文南/摄
《菜农》由张文南拍摄,闻丹青编辑,陈小波、朱宪民等作序,中国民族摄影出版社出版,2017年4 月连同展览在寿光蔬菜博览会期间与广大读者见面。全书用图201 幅,中、英文字6 万,分“序篇”“老杨一家”“夫妻创业”“父子农场”“棚道邻里”“冬季的日子”“菜场上的身影”“脚步”“菜农肖像”9 个篇章,以讲故事的形式,系统、客观、平实地展示了寿光菜农靠勤劳和智慧改变命运的真实生产生活情景及创业中的酸甜苦辣,表现了寿光菜农在创建蔬菜带动乡村振兴的“寿光模式”、催生国家“菜篮子”工程中的勤劳品质、求新精神和奉献情怀。
① 一年四季,每天凌晨不到2 点,寿光的菜农们就用汽车、三轮车、地排车拉着蔬菜集结到寿光蔬菜批发市场的灯塔下,等待开秤交易,以便让新鲜蔬菜当天销往全国。这个始建于1984 年的批发市场带动起了菜农自办的乡镇、村、个体蔬菜市场1000 多家。
② 寿光菜农时刻不忘技术创新和设施升级,全市第5一6 代大棚已达14 万个,第7 代也已问世,这使蔬菜品质明显提升,产量成倍翻番。2015 年4 月,头脑开窍的西屯村青年张春明在县城创业几年后,回村投资70 万元,建了4 个6 代大棚,2 年就收回了成本。
③2016 年5 月,高家官庄村菜农高美芳、高子宝夫妇正在自家的蔬菜合作社里,一直忙到下午4 点才顾得上吃午饭。他们靠三个大棚起家,后来创办村头市场、蔬菜合作社、芹菜协会,实行“场社+农户”,带动菜农近千户,这在全市是头一家。高子宝还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去年被选为村主任。
④2014 年10 月,李家村年逾古稀的李增元夫妇在自家棚前耩 菠菜。老李年轻时是远近闻名的“巧”木工,如今种菜也老琢磨着怎么“巧”,自己亲手设计、搭建大棚,将老式推车改造成播种工具,尽享着“玩”棚种菜的乐趣。
⑤2015 年8 月4 日凌晨,小官道村宁学义夫妇冒着风雨到王西村市场卖黄瓜。这一天,不知有多少菜农奔波在风雨泥泞中,以便把晚上采摘的蔬菜运往市场卖掉。2017 年初,我又来到小官道村采访宁学义时,他已在前一年年底去世,年仅59 岁。
⑥ 这个场景真让人感动!2015 年4 月24 日,化龙镇北柴村的胡萝卜种植基地,菜农们正在就地简单午休。菜农们把时间看得比金子还贵重,农忙季节,他们一天要劳作18 个小时以上,随时随地挤时间休息是常态,以腾出大断时间管理大棚,夜间赶时间摘菜卖菜……
⑦2009 年1 月,王口村菜农冯兆元种植的生菜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种好优质菜,卖个好价钱”是寿光菜农的口头禅。多年来,他们通过改造土壤、更新品种、改进技术等多种方法,提高蔬菜品质和产量,蔬菜的销路也越来越好。
⑧ 来之不易的收获,发自内心的期许。2015 年8 月,正是采收韭苔的季节,南马店村李春贵夫妇在菜地里忙活了一整夜,一早来到蔡家营市场交易。正值韭苔价格较高,他们来市场前充满期待。夫妻俩瞅着磅秤上60 多斤的重量,估摸着总收入,顿时甜到了心里头。
⑨2016 年2 月13 日,一场风雪袭击寿光。眼看风雪越来越大,菜农老少几乎全扑在了大棚上,压实薄膜、清扫积雪,以防大雪压塌棚顶或大风撕开棚膜,给正在茁壮生长的蔬菜造成影响。南潘曲村胡建海的父亲已70 多岁,他支撑起压趴的韭菜风障,又来到棚上与儿子、儿媳一起清扫积雪。
⑩ 设施蔬菜自然形成的“棚道邻里”合作关系风行寿光。一个棚道(或基地)的菜农们,在换膜、栽植、修棚、收获等集中性劳作中,坚持合作互助,强弱相依,走出了一条共同种菜致富的道路。2015年3月17日,布政村菜农王秀三合作小组收获韭菜时,穿着矿工般的装束留影纪念。
且听风吟(组图) 袁寒松/摄
“且听风吟”系列作品借山水以言志,运用摄影艺术形式探寻儒家思想文化的视觉表达。阐释《论语·雍也》中“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的儒家精神,从自然万物生机之理中感悟人生而达“仁”。希望人有像风一样孕育万物而无私欲的仁爱,顺应山脉肌理而川流不息的智慧,从中感悟宇宙万物之理,到达“仁”的境界。通过描绘祖国的好山好水,运用摄影语言探索中华民族传统美学对山水意象的诗意表达。尝试并探讨了以物象为具象的摄影艺术,实现诗意抒怀的视觉多样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