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能力与教学

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能力与教学

更新时间:2025-01-15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能力具体包括四个方面的能力。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交往能力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建立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必须强调有关教育研究能力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师从事教育研究与专业研究人员有所不同,一般是从语文教学的需要中寻找课题,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研究,由语文教师和研究者共同参与,使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理解、掌握

专业教师必须具备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能力。在关于教师能力的研究中,存在着诸多的概念表述,如教师基本功、教学技能、教学技巧、教学才能等。教学能力指教师达成教学目标、取得教学成效所具有的潜在的可能性,它由许多具体的因素所组成,反映出教师个体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直接有效的心理特征。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能力具体包括四个方面的能力。

(一)教学设计能力

教学设计能力是指教师在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基础上,能够综合运用这些知识,深入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开发利用教学资源,创造性地设计教学。

1.确定具体教学目标的能力

目标是教学的基础,能否确定具体清晰的教学目标,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语文教学效率的高低。根据学生的实际,确定本单元教材与本篇课文的具体有效、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合理开发、利用教学资源,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体说来,包括确定教材在学生语文知识的具体掌握、语文实践能力的提高、语文素养以及人文素养的积累等方面的具体要求;注重学生在认知、情感、意志的均衡发展;注重学生学习潜能的发挥、学生的长远发展等。

2.设计教学结构的能力

教学结构是一个纵横交错的结构。横向结构是指教学目标、教学流程、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内容的相互联系。纵向结构是教学环节的相互联系,也就是教学流程,包括预习、导入、讲解与讨论、小结等各个环节。教学结构的设计要根据学生实际,考虑学生的综合能力,根据教材的重难点、学生的心理特点,把握教学节奏。

3.选择教学策略的能力

教学策略是指教学过程的方法与手段,或实现目标的途径。选择教学策略就是选择达到目标的手段和途径。教师应根据自身的能力、经验,根据学生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具体途径促进学生主动而生动活泼地发展。具体说来,选择策略要注意确定合理的教学容量,有利于学生由课内向课外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等。

(二)教学实施能力

教学实施能力是指教师在一般情况下有效实施所设计的教学计划,并能根据实际情况调控教学情境的能力。教学实施能力也是多种具体能力的综合。

1.教学交往能力

教学交往作为平等师生关系的一种形式,强调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师生思想交融,共同建构教学过程。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交往能力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建立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教师首先要学会理解,树立教育民主观,容忍学生的缺点,尊重学生的话语权,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其次,学会欣赏学生,树立多元智力观,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善于激励学生,以宽广的胸怀理解学生的兴趣、个性。

2.教学管理能力

教学管理能力是指教师能够计划、组织、调控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机智地驾驭课堂多变的教学情境。为此,首先应掌握课堂管理的艺术。组织开展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课堂教学活而不乱。其次,要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促进班级管理。最后,要培养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对自我的教学活动进行积极主动地反思,不断提高教学应变能力。

3.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加强的教育修养,可以说是一项基本功。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小学语文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其一,口语表达能力。教师要善于借助口语的情感力量,提升表达的形象性,激起学生真善美的共鸣,达到启迪心智的目的。其二,书面表达能力。教师要有勇气和能力亲身实践,和学生一起写文章,做出范例,增进对作文教学改革的感性认识。教学中,教师还要经常写教学札记、教后感、教育论文,作为反思性教学的一种策略。其三,体态语表达能力。“语文教育不仅是一种智力投入,而且是教师整个人体的参与,应该认识到躯体是教学技术行为的载体,是载知识之车,寓道德之舍的一个载体,人体同样具有教育功能。”语文教师应注意自己的面部表情、身体姿势、手势等体态语,充分发挥目光的教育功能,使更多的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积极关注”。

(三)评价学生学习能力(www.xing528.com)

评价学生学习能力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收集资料,运用各种评价方法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从而根据反馈的信息来弥补或改进教学工作的能力。小学语文教师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

1.设计练习的能力

语文教师要有较强的设计题目的能力。要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在不同阶段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如在设计阅读练习时,语言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教师要选择一些语言规范、内容健康准确、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富有时代特色的阅读材料。练习不必强求统一答案,以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个性与创新意识的提高。设计作文练习,则要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尽可能贴近学生的生活,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以我手写我心”,并渗透着人格素质的培养。

2.处理作业的能力

语文教师要认真处理学生的作业,批改时不仅要指出学生的问题,更要注重发现学生的创新意识,要以过程展示、思路介绍等形式组织学生讨论交流,以促进学生在互动中提高。作文是学生的创造性劳动成果,教师要善于发现作文的闪光点,给予肯定与鼓励,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

3.综合评价能力

教师对学生的综合评价应体现新课程的多维评价,在评价内涵上,要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在评价方式上,要注重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对学生的学习评价要有一定的弹性,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要用不同的评价标准。

(四)教育研究能力

20世纪70年代以来,“教师即研究者”“反思的实践者”等概念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种教育理论文献当中。这意味着,在传统上对教师的“专业特性”的界定——对学科内容的掌握,除必要的教学技能技巧之外,教师还必须拥有一定的教育研究能力。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必须强调有关教育研究能力的要求。

小学语文教师从事教育研究与专业研究人员有所不同,一般是从语文教学的需要中寻找课题,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研究,由语文教师和研究者共同参与,使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实施,从而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这就是所谓的行动研究。行动研究的具体步骤如下。

1.计划

计划阶段主要完成的是:明确问题、分析问题、制订计划。在教师的语文教学中,总会遇到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或难题,如某种新的教学方法对某个班的学生未能产生预期的效果,学生作文的积极性不高等。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明确这些问题,对问题进行界定与分析,并提出一个总体计划。

2.实施

实施阶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行动及对行动的观察。把计划付诸行动是行动研究的核心步骤。由于教学实践受到诸多现实因素的影响,因此教师一方面应当尽量按计划进行实践,而另一方面也应考虑现实因素的变化,做出必要的调整。在实施过程中,另一个重要的任务是对行动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收集有关资料,并最终对研究做出比较全面、透彻的分析。

3.反思

反思的主要任务是经过前一阶段的实验,收集了有关数据之后,对行动研究进行评价,

并对原先的计划与实施进行必要的调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