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学语文课程:综合性学习意义

小学语文课程:综合性学习意义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把综合性学习作为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顺应新世纪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既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又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二)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全面发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提出,使形成性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新特点。

小学语文课程:综合性学习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把综合性学习作为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顺应新世纪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既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又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打破了传统的封闭型的语文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中学生学习语文主要通过两个渠道:一是课堂教学,即以学习教材为主要形式,以学习语文知识和培养语文基本能力为主要内容;二是课外实践活动,即以体验学习和自主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学习直接经验和获取综合性信息为主要内容。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是小学生语文学习的“两翼”,两者相辅相成,既有紧密的联系,又有相对的独立性,不能互相替代。不论是“课内”,还是“课外”,两者都应以促进学生认知、情感、能力、习惯的协调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主要目标。但是学生语文素养不是在课堂“言说”和课外“做题”中形成的,而是在学生充分“践行”和广泛“习得”中形成的。语文课堂应是学生语文“践行”的场所。语文课程应构建一个开放的语文学习的世界,打通课堂生活与社会生活联系的通道,让学生有充分的“习得”机会。因此,语文课程标准特别提出了“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等要求。为了落实这些理念,《课标》把综合性学习作为语文学习的“五个板块”之一明确提出来,突出了语文实践活动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语文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它较之传统的语文课外活动有了重大的发展。特别针对小学三个学段综合性学习内容和评价要求进行了细化,使之更具规范性和导向性。因此,抓好综合性学习,是沟通课内外联系、实现语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整体优化关键。反之,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就很难取得突破性进展,语文课外实践活动就可能流于形式,《课标》规定的语文教学三个维度目标,特别是“过程和方法”维度的目标就可能成为一纸空文。

(二)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全面发展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提出,使形成性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新特点。这是因为综合性学习有别于“大统一”的课堂教学,活动涉及范围广泛,形式多样,特别提倡学生自由选择活动内容,自主设计活动程序,倡导学生个性凸显和创造性的发挥。

从课程标准看,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目标更加灵活而有弹性(对于整体目标而言),既具有导向性又具有延展性;它的学段目标既具有可行性又具有可变性;对学生群体或个体的要求,都比较明确而宽松。这样,就给学生提供了实现自己理想志趣的广阔天地。学生在活动中,可以根据自己探究的需要,随时改变原设计的思路,沿着更新的目标去探索、前进,以求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新的目标可以不断生成,新的主题可能不断产生。这样就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活动中情绪高涨,兴趣盎然,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迸发。活动目标的可变性充分体现了综合性学习生成性的特点,它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研究和探索,有利于学习活动的推进和深入,有利于学生个性张扬和创造才能的发挥。由于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地选择活动主题。这样便产生了强大的内驱力,在活动中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其潜能都能得到充分的开发,个性特长都能得到充分的施展,智力因素都能在各自不同的水平上得到充分的发展,诸如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的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都会得到迅速提高。学生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在探索中学,既有助于多元智力的开发,又助于多种学习方法的掌握,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有利于教师自身素养的提高(www.xing528.com)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知识更新的加快,语文综合性学习涉及面之广,吸纳的信息量之大,对指导教师的要求之高,都将是前所未有的。综合性学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第一,促进和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与研究,尽快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学生观和质量观,实现教育观念和教学角色的转变。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教师既要充分地发挥好指导作用,又要以“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平等对话,耐心听取学生的意见,虚心向小学生学习,通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

第二,促使教师广泛涉猎各类知识,不断扩大知识视野,深入生活,调查研究,获取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和亲身体验,以掌握指导学生综合性学习的主动权。

第三,加强对综合性学习指导方法的研究。教师在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活动的组织类别和形式,指导的方法和要求等,都需要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掌握规律,以不断提高自身的指导能力和工作效率。

第四,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和审美情趣,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形成团结合作的精神,锻炼独立思考、锲而不舍的探究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