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指导
通过描写某种具体事物的形神来达到自己想要表达的真正目的,这就叫象征。象征手法一般用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或思想感情,也就是说,它是通过某一具体形象表现出一种更为深远的含义,让读者自己去意会,从而让读者获得美的享受。这是一种隐晦、含蓄而又能使读者产生愉悦美感的技巧。象征手法是文学创作中十分常见的表现手法,例如茅盾的《白杨礼赞》、高尔基的《海燕》、郭沫若的《雷电颂》、王鼎钧的《那树》就是典型的象征性散文。
象征手法包括三个因素:象征形象、象征对象、象征意义。象征意义就是象征对象和象征形象所表达的意义。例如,西北高原上的白杨所要表达的是北方抗日军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不屈不挠、力求上进,“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革命精神与意志;而海燕则代表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断崖松树所要表达的是残疾人不向命运屈服的斗争精神。
状物散文中创造的具有象征意义的文学形象,叫象征形象。如白杨、海燕、雷电等。象征对象则是象征形象所要表现的客观事物,如北方抗日军民、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一般来说,象征对象很少出现在作品中,而是由作者通过象征形象暗示读者。这也是区别“象征”与“借物喻人”“托物言志”最重要的一点。也就是说,在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文章中,还是会出现所“言志”的主人或是所“喻”的人,而在完全运用象征手法的文章中,不会出现象征所要表达的对象。
象征手法运用的关键就是找准相似点,也就是说找准具体形象与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之间的相似点。
首先,要找到一种与你所要赞美的某种品质和精神有相似之处的具体物体。比如,不管是生长环境、外形还是内在品质,白杨树都与北方的抗日军民、中国共产党、抗日精神有极其相似之处。
接着,要对你所选取的象征物体做具体描绘。只有对象征物体做具体的描绘,才能使人透过“形”看到“神”,如果“形”描绘得不具体,那么所颂扬的精神和意志就只能是抽象的概念,作者的“意”也就不能形象地表达出来。比如,《白杨礼赞》一文中作者对白杨树的生长环境、外形、内在品质都做了具体的描绘。在描绘之中不仅要突出二者之间的相似点,做到形似,还要做到神似。茅盾正是着力描写了白杨树的外形,从树的干、枝、叶、皮、高度等方面塑造了白杨树紧密团结、力求上进的形象,并赋予其人格化的内涵,从中提炼出“倔强挺立”“向上发展”“不折不挠”等性格品质,再由此展开联想,揭示主题。
最后,在前文描绘的基础上水到渠成地点明象征意义,从而揭示出自己真正的写作意图。《白杨礼赞》一文中的三个“难道”的排比反问句就是最好的例证。
由此可见,文章构思技巧中的象征能深入浅出地表达精深的意蕴,常常能收到饶有意味的审美效果。学会运用象征手法,你的文章才能意味深长。
名家示范
松树的风格
陶 铸
我对松树怀有敬佩之心不自今日始。自古以来,多少人就歌颂过它,赞美过它,把它作为崇高的品质的象征。
你看它不管是在悬崖的缝隙间也好,不管是在贫瘠的土地上也好,只要有一粒种子——这粒种子也不管是你有意种植的,还是随意丢落的,也不管是风吹来的,还是从飞鸟的嘴里跌落的,总之,只要有一粒种子,它就不择地势,不畏严寒酷热,随处茁壮地生长起来了。它既不需要谁来施肥,也不需要谁来灌溉。狂风吹不倒它,洪水淹不没它,严寒冻不死它,干旱旱不坏它。它只是一味地无忧无虑地生长。松树的生命力可谓强矣!松树要求于人的可谓少矣!这是我每看到松树油然而生敬意的原因之一。
我对松树怀有敬意的更重要的原因却是它那种自我牺牲的精神。你看,松树是用途极广的木材,并且是很好的造纸原料:松树的叶子可以提制挥发油;松树的脂液可制松香、松节油,是很重要的工业原料;松树的根和枝又是很好的燃料。
更不用说在夏天,它用自己的枝叶挡住炎炎烈日,叫人们在如盖的绿荫下休憩;在黑夜,它可以劈成碎片做成火把,照亮人们前进的路。总之一句话,为了人类,它的确是做到了“粉身碎骨”的地步了。
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这就是松树的风格。
鲁迅先生说的“我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血”,也正是松树风格的写照。
自然,松树的风格中还包含着乐观主义的精神。你看它无论是在严寒霜雪中还是在盛夏烈日中,总是精神奕奕,从来都不知道什么叫作忧郁和畏惧。
我常想:杨柳婀娜多姿,可谓妩媚极了;桃李绚烂多彩,可谓鲜艳极了。但它们只是给人一种外表好看的印象,不能给人以力量。松树却不同,它可能不如杨柳与桃李那么好看,但它却给人以启发,以深思和勇气,尤其是想到它那种崇高的风格的时候,让人油然而生出一股敬意。
(有删改)
【赏析点评】作者从一开始就表明了自己对松树的欣赏,然后描写松树生长的环境从而突出其生命力的顽强,又从它的用途去描写其牺牲精神、给人阴凉、乐观精神,至此把松树崇高的品格描写得淋漓尽致。松树的这些品格正好和我们身边的人、事、物有很大的共同点,作者对松树精神的主观理解、拟人化叙述、象征性描写都归依到对人的精神的欣赏。文章中象征的两者之间有紧密联系,语言简洁易懂,也充满了细致的描绘和作者独到的见解。
考场作文
小小的花瓣,细而有劲的枝,淡淡的粉白,缠绕在周身的芳香。那是一种在冬天才傲然开放的花,那是一种在雪中才显得更加纯白的花,那是一种雪花压不倒的花。是的,那就是梅花。在冬雪中傲然挺立的花。(www.xing528.com)
五月份,春与夏交接的季节。阳光明媚,姹紫嫣红。迎春花与玉兰花刚刚开败,月季冒出了小小的蕾,一串串粉嘟嘟的桃花,绿草如茵,这一切,都像人们说的那样,是的,春天确实是一个万物复苏的季节。她给人的感觉就是嫩嫩的绿,淡淡的,无边无尽的绿,而夏天,绿得更深了,那是翠绿,绿得更加深沉。
然而,冬天,这四季中最没有生气的一个季节,给人的感觉是无边无垠的白,雪花席卷而来、铺天盖地,仅仅能为这枯萎的冬天增添几分绿色的松柏,此时也被盖上了厚厚的雪被。
夏天的那些花儿们,此时也只剩下了枯枝败叶,不再有往日的娇艳,不再有往日的富贵,不再有往日的神气,她们那仅剩下的矮小的枝,也在雪被的压力下累得直喘粗气,只能悲哀地等待着死神的到来。
而此时,就在这漫天遍野的雪中,就在这万物的哀叹声中,梅花出现了,就在这雪地中傲然挺立着。她那高而细的枝干,丝毫受不到风雪的影响,她傲雪临霜,在风雪中怒放,充满了豪情,挺立着,挺立着,任凭风雪的吹打……
这就是我喜爱梅花的原因,坚强不屈。虽然冬天是那样的寒冷,以至于人们都懒得出门,然而梅花却在风雪中开着那小小的花,而这小小的花,所象征的精神,却远比那夏天艳丽多彩的玫瑰、月季、牡丹高尚得多。
你看那梅花,像极了纯白的雪,只是那雪花融化之后,留下的只是一摊污迹,华而不实,虚假得很,而梅花,她是真真正正的纯白,有时还带着一点点粉红,她留下的,是似有似无的芳香。她的朴质与素雅,也不是常人能所及的。
你看那在风雪中傲然挺立、怒放着的梅花,难道你就丝毫没有感受到她的美吗?难道在漫无边际的白雪中,突然看到前方有一株挺立着的梅花,你就不被她那种不畏寒霜、坚强不屈的精神所感染吗?
人们赞美牡丹,是因为她的富贵;赞美荷花,是因为她的出淤泥而不染;而我,赞美梅花,赞美她坚强不屈、傲雪斗霜的精神!赞美她在困难面前不低头、越挫越勇的意志品质!
【赏析点评】这是一篇十分典型的运用了象征手法的文章。开篇引出“梅花”,然后笔锋一转,不再写梅花,反而写四季之景,与春、夏、秋对比,突出冬的肃杀,从而写出梅的不俗与坚挺,赞颂梅花越挫越勇的品质。这篇文章的典型结构也可用于写“竹”“菊”等在秋冬坚挺生长的植物。
院子的一角
它开花了。
啊,辛夷花开了,在院子的一角。
微风里,它斜斜地伸展着枝干,无叶无绿,只是朵朵优雅宁静地绽放。那白的有些温润的花瓣,隐隐地带着些香气,虽不浓郁却也清新自然。一花有九枚瓣,分三层排列;外轮三枚较短,里面六枚略长,那风姿绰约的花容,纯净如水,楚楚动人。我顿时惊呆了,心想世界上怎么会有这样美丽的花瓣,难道是仙树吗?不可思议。忽想起一句诗:“山吐晴岚水放光,辛夷花白柳梢黄。”在它的周围,尽是些不知名的杂草,肆意地疯长着,像是要将它的养分全部掠夺走,可它就是这样,优雅地开,沉静地落,无论高缀枝头,还是飘落在地,始终保持着一尘不染的品格,宠辱不惊,不卑不亢。
我不禁在心中暗自赞叹:辛夷花的绽放是那么不显山不露水,纯粹得连叶都多余,在那秃枝上,洁白的花萼,圣洁的精灵,高雅地绽开,亭亭玉立,袅袅身姿,风韵独特,每一个花瓣上都凝着一层淡淡的从容。那温润如玉的白色是纯洁无瑕的,是圣洁不可侵犯的。
它让我不由想起宋庆龄女士,二十世纪的伟大女性。她在近七十年的革命生涯中,坚强不屈,矢志不移,始终坚定地和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站在一起,正因她高洁正直的品格而受到中国人民、海外华人华侨的景仰和爱戴,也赢得国际友人的赞誉。
我注视着它的所有树枝上,全是挂着一盏盏雪白的灯;我以为它的每盏灯正点着雪白的火光高高举起。我注视它的每朵花,朵朵向上,如削玉万片,晶莹夺目,一朵朵都以自己的才情、智慧和力量,在追求一个理想,宣传一个信念:我要雪一般的洁白,雪一般的洁白……在冰冷的春寒中,高雅莹洁的辛夷花安静地开了,我注视着它开着一树的雪白花朵,不由惊叹它的高洁不屈,心底漾起的一丝感动和敬意,渐渐氤氲开来,涌遍全身。
【赏析点评】开篇开门见山,直接写辛夷花开花了。对于辛夷花的描写,作者颇费笔墨,从外形的宁静雅致到其内在的品质,为下文以物象征奠定基础。在充分表现了辛夷花不显山不露水的圣洁姿态后,又联系到了宋庆龄,两者的姿态都有品格高洁的共同点。当然,作者并不只停留在宋庆龄身上,由此又延伸开来,让辛夷花象征着更多姿态优雅高洁的女性……
经典训练
题目:____________礼赞
要求:运用象征手法写一篇300字的片段作文。
【提示】
1.要选好“象征体”,做到联想丰富。
2.要根据客体与象征体之间相似点的内在联系,充分展开想象。
3.要明确“象征义”,做到始终如一。在描写中,不论情节如何变化,要始终保持象征物的前后一致性。要仔细观察,做到形神兼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